在我黨的努力下,傅作義最終接受了全部條件,近25萬國軍開出北平城外,接受了解放軍的改編,這也就意味著,北平這座千年古城被和平解放。從表面上來看,北平的和平解放似乎是輕而易舉,但其實遠非外表看來的那么波瀾不驚,在這個過程中,可謂是險象環(huán)生,任何一個細節(jié)出現(xiàn)紕漏,都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結果。原因很簡單,駐守北平的25萬國軍,只有大約1/4是傅作義的嫡系,而18萬多人是蔣介石的嫡系。

大家想想,要和平解放北平,絕不僅僅是傅作義“一句話的事情”就能做到的,傅作義真正能夠確保和平交出武器的,也就只有自己的6萬多人,還有18萬人很可能會“拒絕投降”。因此,想要和平解放北平,不僅需要傅作義點頭,而且還需要傅作義解決18萬蔣軍的問題,而蔣軍的數(shù)量是傅家軍的3倍以上。那么,傅作義是怎么做到讓北平和平解放,又是怎么控制那18萬蔣軍的。
原來,在宣布起義之前,傅作義通知所有駐軍高級將領前去開會,當時傅作義是北平駐防司令,是華北“剿總”司令,在沒有露出“投共”的端倪之前,這些國軍將領還是必須聽從傅作義的指揮的,于是所有人都如期前往。誰知當會議開始之后,傅作義一拍桌子就翻臉了,稱蔣介石已經是窮途末路,為了北平人民的安危,他決定順應歷史潮流,就地起義,接受共產黨的改編,“誰支持,誰反對?”

這下這些國軍將領全都傻眼了,即便有十萬個不愿意,那也沒有辦法,因為他們都已經離開了自己的部隊,進入到了傅作義控制的地區(qū),早就被團團包圍了,在這個時候,做什么都無濟于事了。即便如此,也只有兩個國軍高級將領在和平協(xié)議上簽字,這兩個人分別是92軍軍長黃翔和31軍的廖慷中將,其余包括李文、石覺、袁樸在內的其他蔣介石嫡系將領,均拒絕在和平協(xié)議上簽字,不愿倒向共產黨。
事實上,這些將領不僅拒絕投降,而且還和傅作義講條件,他們表示,可以“不破壞”北平的和平解放,但必須讓他們返回南京,并且他們還要帶走自愿回去的師長“一起離開”。說實話,這些條件其實非常無理,因為當時他們已經“將兵分離”,等于是“手無寸鐵”,有什么資格講“條件”?但最終傅作義不僅全部釋放了他們,而且允許他們帶著自己的師長們返回南京,還同意他們帶著機槍離開。

那么,傅作義為什么要這么做?原因其實不難理解。一方面,雖然傅作義已經控制了這些高級將領,但他們的屬下卻無法全部控制,一旦他們拒絕配合,固然可以將他們全部殺掉,但肯定會引發(fā)25萬國軍的火并,到時候不要說“和平解放”北平了,立馬就是一場“潑天大禍”。另一方面,傅作義也是一個講究情義的人,與這些人畢竟是同僚一場,并不希望將事情做絕,于是允許他們攜帶機槍“自愿”離開。

對于傅作義的這一決定,當時我黨也是贊成的,因為當時的主要目的是“和平解放”北平,逃出去幾十個國軍將領,這都是“小事”,更何況,這也說明傅作義是一條“有情有義”的漢子,這樣的人才值得爭取,那種為了自己的安危,把自己兄弟賣得干干凈凈的人,真的是我黨的朋友嗎?恐怕不見得。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