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不想談?wù)撍囆g(shù)

在春天

我只想和你說說

那些樹——

我想告訴你它們

站立的位置

我想指給你看它們

生長的姿勢

面對一棵樹

我們永遠(yuǎn)是孩子

仿佛歲月從未流逝

仿佛總是新的開始

撰文 | 三書

雨初晴,曉鶯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南宋 佚名《垂楊飛絮圖》

《江城子》

(五代)張泌

碧闌干外小中庭,

雨初晴,曉鶯聲。

飛絮落花,時節(jié)近清明。

睡起卷簾無一事,

勻面了,沒心情。

3月28日,午后晴暖,沿長安街長長地走,路邊都是花樹。一樹一樹山櫻花,遠(yuǎn)看像桃花,在春日陽光下,灼灼明艷,滿枝紅似云,白如雪。

玉蘭花已衰未凋,大朵大朵,仍在枝頭,疲憊并美麗著。

西府海棠將放未放,萬千花蕾,浩瀚如海。張岱寫他的梅花書屋,“壇前西府二樹,花時積三尺香雪。”(《陶庵夢憶》)何等無為,何等奢侈。

路上望得見西山,幾抹黛色,浮現(xiàn)在天邊。真想一直走下去,曬著春暖的太陽,繁花似錦,開在身旁。

3月29日,坐出租車穿過市區(qū),隔著玻璃窗,紅塵隱隱,街聲低沉,似海日潮音。窗外陽光切近,草木像親人,處處都是春的消息。

柳色鵝黃轉(zhuǎn)翠綠,眼看就要飛絮。清明節(jié)也真近了。年年此時,記起五代張泌的《江城子》:“飛絮落花,時節(jié)近清明?!憋h絮的有柳樹,也有楊樹,好像古代的春天才真是春天,古代的清明才真是清明。

我喜歡這首詞里的慵懶時光,以及縈繞其間的淡淡惆悵?!氨剃@干外小中庭”,小小的庭院,既近又遠(yuǎn),我們可以想象觀看的視角,是從闌干后邊。闌干的碧色,以及區(qū)隔,加深了庭院的寂寞。隔著闌干,看那方庭院,仿佛一個小宇宙,自給自足。

“雨初晴,曉鶯聲?!弊x到這里,感覺到雨后陽光的明亮和溫?zé)崃藛??聞到濕潤的泥土氣息了嗎?聽見鶯聲如何婉轉(zhuǎn)了嗎?詩人用文字創(chuàng)造出他體驗到的時空,作為讀者,我們需要通過回憶或想象去還原,去重新體驗。

清明節(jié)不是日歷上的日子,而是隨飛絮落花而來的日子。“飛絮落花,時節(jié)近清明。”我們不是活在人事之中,而是活在萬物之中,活在眾多場景之中。工作,玩樂,聚會,旅行,乃至生老病死,都只是生活的外表,而非生命的實質(zhì)。生命的實質(zhì),我們活過的歲月,不是一段歷史,而是一首詩。

“睡起卷簾無一事,勻面了,沒心情?!弊詈?,詞中人出現(xiàn),睡起卷簾,這里的“無一事”真好。勻面了,對著閑庭飛絮,只是個漠然。

若問這首詞說了什么,有什么意義,我會回答它什么也沒說,一味挖掘現(xiàn)實意義是拜物行為。詩的高貴就在于沒有意義,或只對想象有意義。詞中的一小片時空,一個普通的生活場景,如同所有的場景,我們活在其中,這就是意義。

日長飛絮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南宋 毛益《柳燕圖》

《破陣子》

(北宋)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

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贏。

笑從雙臉生。

晏殊這首詞很安靜,可以聽見光陰流轉(zhuǎn)。詞中的時間,也是萬物的時間,萬物皆為信使,讓我們感覺歲序安穩(wěn)。

如同生活在古老的神話中,從前的我們棲居在大地上,對天地自然心懷敬意。社,就是土地神,社日即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新社即春社,在立春后清明前。

三十多年前,北方農(nóng)村男子名帶“社”字的還很常見,我們村就有立社、廣社、隨社、西社、東社、社印等。雖然祭祀社神的儀式已經(jīng)式微,但集體記憶保存在普遍化的命名里。

再來說燕子。燕子也叫玄鳥,玄即黑色,有神秘的意思?!对娊?jīng)·商頌·玄鳥》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盡管也有人釋“玄鳥”為鳳凰,還有人釋之為鶴,但古代典籍注疏通常釋玄鳥為燕子?!把嘧觼頃r新社”,春分前后,燕子飛回北方,仿佛開啟了新的篇章,大地上萬物復(fù)蘇,生機(jī)勃勃,這時就到了春社的日子。

“梨花落后清明”,歲序像一首樂曲,梨花落后,便是清明時節(jié)。前兩句詩的節(jié)奏,正是物候變遷的節(jié)奏,詩句本身的旋律,恰如春光流轉(zhuǎn),帶動我們內(nèi)心的情感。

接著兩句:“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應(yīng)是午后,陽光很靜,沒有一絲風(fēng)。池上碧綠的澤苔草,三四葉片,浮于水面。樹蔭深處傳來黃鸝的囀鳴,僅一兩聲,更增添這晝長人靜。三四點與一兩聲,如寫意畫,筆觸疏淡,略加點染,暮春風(fēng)光宛然紙上。

“日長飛絮輕”,柳絮輕飛,自在如夢,世上似乎什么也不曾發(fā)生。從這靜謐的夢境,傳來少女的笑聲?!扒尚|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東鄰女伴,典出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巧笑倩兮,冶容燦兮,而她們卻只是去采桑。如此才是真境,尋常世景,被真正看見,被深刻感受,瞬間化腐朽為神奇,即便凡人亦有仙意。

“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薄耙晒帧本褪请y怪,語氣戲謔,活潑可愛。最后幾句,又是夢,又是斗草,又是笑靨,乃不知是寫少女,還是寫春天,但覺一片空闊光明。

斗草是古代女子玩的一種游戲,即斗百草,大約起源于遠(yuǎn)古的卜筮。兒時我玩過用香附子占卜天氣,其做法是折一根草莖,兩人各執(zhí)一端,同時從兩頭撕開,撕到中間如果形成一個四邊形,那就預(yù)示明日天晴,如果形成“工”字形,則預(yù)示明日天陰,所以香附子也叫“陰天晴天草”。女子斗草游戲,并無實用目的,就算占卜天氣,也只是好玩,結(jié)果是否準(zhǔn)確沒人在意。

清明上巳游春時

清 華嵒《春谷杜鵑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清 華嵒《春谷杜鵑圖》

《采桑子》

(北宋)歐陽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

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游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

路轉(zhuǎn)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詞中盛景如今只能想象。那樣的游春已如傳奇,我們不再天真爛漫。我們發(fā)明各種高科技,似乎就是為了把自己與萬物隔離,與他人隔離,最終也與自己隔離。

我不是個懷舊的人,但有時的確懷念從前,懷念與自己無隔,與人世無隔,與山川草木無隔。比如開春古會,村里唱戲,臺上戲子在唱,臺下的觀眾和食貨攤也在戲中,臺上臺下是一個大的風(fēng)景,村口陌路上人來客往,就連渠水草樹,家中雞犬,皆洋溢著喜氣。

古代的春天更繁盛,春和景明,柳綠花紅,游人遍野,賞花踏青。農(nóng)歷三月三日,上巳節(jié),其源可追溯至上古水邊祓禊,起初帶有辟邪除晦的宗教意義,需由女巫主持且舉行祭祀儀式,西周時載入國家禮制,后來演變?yōu)榇笮腿后w狂歡,成為春天最盛大的民俗活動。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佑元年,歐陽修移知潁州,見當(dāng)?shù)孛耧L(fēng)淳樸,土厚水甘,訟簡人和,遂慨然而有終焉之意,于是買田于潁,并與好友梅堯臣相約,日后退居來此終老。二十年后,他如愿歸潁,再游西湖,作《采桑子》十首,深情遙致,十詞無一重復(fù)。

這首詞詠潁人清明上巳的游春盛況。上巳,寒食,清明,三節(jié)相近,所以常在一起。歐陽修的寫法很有意思,游人如何在西湖狂歡,他一字不提,只寫來回路上的風(fēng)景。

先看來路:“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睗M目繁華,此繁華既有自然景物,更有人世風(fēng)光。鈿車游人,貴賤賢愚,爭相走在游春的路上。歐陽修愛潁州西湖,更愛眼前這些天真的人,他只顧看他們,實在還比看花要緊。

再看歸途:“游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路轉(zhuǎn)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一天的歡娛之后,日暮時分,游人更加爛漫,相將歸去,或醒或醉,說說笑笑,路轉(zhuǎn)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我在北京的幾天,所到之處也總是有花。3月31日,午飯后和朋友在胡同里閑步,楊樹已茁新芽,很快就要飄絮。走到一架絲瓜藤下,幾條枯干的絲瓜仍掛在那里,小小野趣引我們仰面看了半天。

4月1日,早晨散步至一高架橋旁,綠化帶灌木叢中,灰喜鵲喳喳叫,路邊幾簇淡紫碎花,草名叫“諸葛菜”,似乎不應(yīng)該。路過點心店,門口寫著“新進(jìn)青團(tuán)”,這幾個字放在一起,完全不是青團(tuán),江南的青團(tuán),那是清明節(jié)的味道,帶有風(fēng)露與日曬氣。

4月3日,離京,坐在機(jī)場快線列車上,眺望窗外蒼莽的大地,一片一片楊樹林:英俊的白楊樹,悲傷的白楊樹,永遠(yuǎn)的白楊樹。機(jī)場停機(jī)坪外圍,郁郁都是柳樹,朦朧樹色,涂抹漫延直接天際。

重回詩經(jīng)原野

看天地鏡像

聽萬物回響

周末讀詩”第三輯

《既見君子》

(點擊封面可購買)

《既見君子:詩經(jīng)十五國風(fēng)行讀》

作者:三書

版本:湖南文藝出版社 2025年1月

本文為獨(dú)家原創(chuàng)內(nèi)容。作者:三書;編輯:張進(jìn);校對:趙琳。未經(jīng)新京報書面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歡迎轉(zhuǎn)發(fā)至朋友圈。文末含《新京報·書評周刊》2024合訂本推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近微信公眾號又改版啦

大家記得將「新京報書評周刊」設(shè)置為星標(biāo)

不錯過每一篇精彩文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4書評周刊合訂本上市!

點擊書封可即刻下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了解《新京報·書評周刊》2024合訂本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