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社會上混,難免要和人打交道。
同學、朋友、同事等,一般是在外頭找個餐廳,吃頓飯。
只有親戚,就喜歡在家里吃飯。
尤其是過年過節(jié),親戚聚攏了,在某家吃飯,擺上一兩桌,鬧騰騰的。
如果是長輩做東,你這個晚輩,還不得不去,否則就是不尊重人。
過去是農(nóng)村,親戚們的做法,已經(jīng)很成熟了,也因為路途遙遠,交通不便等原因,被大家接納。但是如今,很多親戚都到城里住了,農(nóng)村也交通便利了,在家吃飯,就不太現(xiàn)實了。
也隨著工作壓力的增加,生活節(jié)奏加速,越來越多的人,討厭親戚來家吃飯,也不喜歡去親戚家吃飯。這不是冷漠無情,而是以下幾種心理。

01
“懶得敷衍”的心理,適應不了假裝熱情的人。
有人說:“親戚就是親戚,是某種場合會見面的人?!?/p>
看一些紅白喜宴,親戚來得很整齊,一起吃吃喝喝。但大家也只是說客套話,很少真誠幫助。
放下酒杯,很多親戚都懶得搭理你了,你求他辦事,幾乎是不可能成功的。
聊天的時候,也有人不喜歡說真話,有人習慣性沉默,這就尬聊了。
在家里,我們也會看出,一部分親戚,是懶得待客的。是礙于血脈,不得不待客。他們做了飯吃給大家吃,卻發(fā)出暗示:“大家吃完了,早點回自家?!?/p>
多年前,我和幾個老表,去阿姨家吃飯。
午飯一開始,阿姨就說:“大家吃完了,就早點去車站等車,別錯過了時點。”
本來是下午三點的客車,我們硬是一點半就到車站等了。似乎是被阿姨攆出來的。這滋味,太難受了。
既然是裝出來的客套,在疲憊的時候,還是不要裝了。撕掉偽裝,大家沒有關系,就沒關系。還懶得在吃飯的時候,互相隱忍,擠出笑容。
02
“不想麻煩”的心理,只想清清靜靜地過小日子。
作為東家,如果家有十幾二十個親戚,要做兩大桌飯菜。你會覺得麻煩嗎?
十幾個菜,考慮了大人的口味,還要顧及孩子們喜歡什么。
另外,一些老長輩來了,牙齒不好,容易上火,這得另外準備飯菜,體現(xiàn)孝道。
大家吃飯的時候,還要陪同一起喝酒。勸酒的方法,也是五花八門。你不勸酒,又說明你不客氣。
萬一有人喝醉了,麻煩就來了。你要安排車送他們回家,還跟蹤一下,擔心他們出事。喝醉的人,躺在你家的沙發(fā)上,東倒西歪,嘔吐物到處都是,你有火氣,但是不好意思發(fā)出來。
飯后,你本來要去上班的。但是有人喝醉,有親戚不肯離開,耽誤工作就免不了。
吃飯的時候,有人抽煙,狹小的房間里,烏煙瘴氣,令人作嘔。
反過來,你去親戚家吃飯,要帶著禮物,還“客隨主便”,開車來來回回,也不是你想要的。
下班了,節(jié)假日,你只想清靜,不想麻煩。這在家請親戚吃飯,違背了你的本意,怪難受的。

03
“注重隱私”的心理,不想把讓很多人知道自家的情況。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人,請親戚在飯店消費。
這就減少了親戚社交的頻率,也降低了串門的概率。
過年過節(jié),一群親戚,邀約一下,到某個店鋪相聚。一頓便飯,也就解決問題了,誰都不那么麻煩。
大家的默契,說明了一個問題:城里的房子,是一個比較隱蔽的場所,容積也很有限,和農(nóng)村的大院落,不是一回事。
如果家里客人很多,孩子很多,難免會翻出一些私密物品。比方說,內衣,言情小說,個人的獎章等。私密被大家津津樂道,最尷尬的人就是“你”。
如果你帶著孩子去串門吃飯,也擔心孩子跳來跳去,翻出一些不應該看到的東西。
親戚之間,并沒有達到親密無間的地步。保留隱私,互相有陌生感,是必須的。
除了自己的兄弟姐妹,父母、兒女之外,其他的親戚,還是不要知道太多為好。
04
“務實社交”的心理,和牽扯利益的人交往就夠了。
如果你遇到困難了,你會發(fā)現(xiàn),并沒有幾個親戚會幫助你。
那些一起聚餐很多次,禮尚往來很多次,也說了無數(shù)客套話的親戚,終于經(jīng)不起考驗。不信,你借一次錢,就知道利害關系了。
能夠靠得住的人,也就是那么三五個朋友,自己的血脈至親。
利益之交,比血脈情更實用的時候,你再去和親戚頻繁聚餐,就算是浪費時間了。
人人心中有一桿秤:我請大家吃飯,劃算嗎?可以促成什么合作?能夠得到什么回報?我去送禮,參與對方的飯局,有必要嗎?
你的內心失去了平衡的時候,你就開始討厭聚餐了。做飯,是心不甘的,吃飯也是情不愿的。
縮小了社交圈,把社交的真實一面亮出來,我們的事業(yè)發(fā)展,反而更加踏實。

05
對于親戚之間的串門,已經(jīng)夠不喜歡了,還要請親戚一起吃飯,去親戚家吃飯,這就更不喜歡。
社會在變,我們不能夠一成不變,總是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社交方式。
如果有需求,打個電話,發(fā)個信息,在某餐館會面,吃飯。
把社交的主要場所,放在家庭之外的地方,大家都輕松很多,聚散隨緣。
如果你也是一個不喜歡在家待客的人,那么就盡量少摻和親戚的聚餐。你的言行,就是你的親戚交往態(tài)度,懂的都懂。
以后,和真誠的人、獲利的人、同頻的人交往,別勉強自己,拉什么大圈子。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