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最近看到一段話,感觸很深:

“如果你遇到了一個和你特別聊得來的人,那么99%的可能,是你遇到了閱歷、智商、情商都在你之上的人,而對方不過是在向下兼容而已?!?/strong>

要想讓別人覺得跟你待在一起時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前提是你能擁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智慧和能力。

做人,要有一種潤物無聲的胸懷和智慧,唯有這般,我們才能在歷經(jīng)世事浮沉之后,讀懂人性,讀懂生活。

然后,積蓄熱愛這個世界,也更愿意學會包容一切,跟自己和解,跟這個世界和解。這樣的你,才是成熟了。

作家特德·姜說過一句話:

“成熟意味著看到差異,但又意識到差異并不重要?!?/strong>

的確,成熟的人,在不同的環(huán)境和場合里,與不同的人相處時。

即便看到了自己與對方的不同、不合,但自己也能控制好自己的思緒和觀點,保持著良好的態(tài)度,心境平穩(wěn)、平和、平靜。

說到底,一個人越成熟,則越包容,越包容,則意味著內心越強大。

允許一切發(fā)生,則是容的最大智慧,也是容的最高境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1

容事

很認同的一句話: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里獨居?!?/p>

人活著,就是需要與不一樣的人共事,相處,交流,想要讓自己過得愉快,就得學會如何與人共處、共事。

就像約翰.多恩說的那樣:

“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 ,每一個人都是廣漠大陸的一分?!?/strong>

其實,一個人如果懂得如何“容事”,就懂得如何成事。

學會包容事情的進度,不急不躁,也懂得如何平衡好自己與他人之間的合作關系,相處關系。

如此,事情上做得漂亮了,處理問題變得靠譜了,自然也就能夠讓你更快地擁有一種寬廣的、和諧的人生之路。

同樣,一個人在待人接物上的態(tài)度,恰好能反映出此人平時有什么樣的性格、個性、涵養(yǎng)和學識,以及人品和格局方面上的修為。

做事的過程里,全然體現(xiàn)出了一個人的修養(yǎng)。因此,學會包容,盡量大度,能讓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里,得到更多人的欣賞、認可,甚至是幫助。

林清玄說過:

“唯其柔軟,才能包容;唯其柔軟,才能除掛礙。”

包容的人,有一顆柔軟心。有了柔軟之心,人不管走到哪里,也不論遇到什么樣的人,都不會斤斤計較,耿耿于懷,或是自討無趣。

于是,做事的時候,心境更為平和,心態(tài)更加淡定,整個過程里也更為從容、灑脫、自得,甚至謙遜有禮,溫文儒雅。

古人有云:

“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strong>

在做事上,學會認識自己,敢于修正自己,在發(fā)現(xiàn)自身的問題之后,可以不斷地了解世界的博大,看穿人性的復雜。

然后,在洗練自己的過程里,慢慢地尋找到自己的人生出口,找到自己的人生奮斗方向。

顯然,一個人看到的越多,知道的越多,懂得的越多,眼界就被打開,格局自然大起來。

然后,越是不斷地提升自己,就越覺得自己的渺小,越是覺得自己無知。

如此,謙和做事,寬容做事,保持著一顆敬畏心,謹慎且自信地善待一切。

古人云:“莫大之禍,皆起于須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謹。”

所以,學會容事,尤其是關乎自己成長的事情,不要著急,腳踏實地,盡可能地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學會審視自己,也懂得及時包容。

因為包容,有的時候就是一種理解、寬容和善意。

羅曼·羅蘭說:

“當你寬容別人的時候,你就不會感到自己和別人站在敵對的位置?!?/strong>

做事,得學會容事。當你懂得凡事看穿看透,也懂得帶著一顆平常心去對待事情的時候,格局就起來了,事情也跟著順起來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2

容人

一個人在做事的時候,要記住包容的力量和智慧。

同樣,在做人的時候,更要有一顆包容一切的智慧和謀略。

《菜根譚》里說:

“不責人小過,不發(fā)人陰私,不念人舊惡,此三者可以遠害,更能養(yǎng)德?!?/strong>

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一個懂得做人的人也同樣知道這樣的道理,在與人相處的時候,學會如何做人。

如此,才能真正收服人心,贏得對方對自己的信任以及認可。最終,通過做人的道德品質的魅力來吸引各種各樣的、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開拓更加美好的未來。

隋朝文人王通在《中說》里講:

“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strong>

與人相處,合作,交流,要有理解之心,也要有包容之心。

顯然,那些單純靠利益來維持關系的人,利益沒了,大家就散了。那些想要要權勢來進行交往的人,權勢一過,關系就立馬變質。

唯有真正純粹的,懂得包容和理解的關系,才能讓彼此日益地加深彼此之間的關系,穩(wěn)固雙方之間的感情。

人與人之間相處,唯有各自做到包容對方的不足、缺陷,理解對方的處境和個性,才能呼吸吸引,互相成全。

因為,兩個同頻的人,往往才能越來越理解彼此,越來越包容彼此,最終彼此之間了解得更為深刻,才能在包容和理解的基礎上,互相成就。

秦朝李斯在《諫逐客書》中說: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其實,唯有“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方能做到“容人所不能,成人所不能成”!

沒有人天生強大,也沒有人可以一直一帆風順,任何人活著,都會有多多少少的疑惑、壓力和焦慮,甚至是痛苦和煎熬。

唯有在彼此相處的時候,互相理解,彼此包容,尊重個性,接納多樣性,大家才能其樂融融,挖掘出自身的潛能,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其實,學會容人,說到底也是在給自己更多的人生可能性,也是可以讓自己活得更舒服,更愜意。

當然,善于包容的人,也能給自己,給別人帶去更多的美好體驗,彼此舒服、愜意地過好當下。

就像戈爾曼在《情商》里寫到:

“你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著你所能抵達的高度。”

容人短,賞人長,幫人難,記人好等等,就是讓自己具備一種讓人舒服的能力,在包容別人,理解別人,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是給自己新的希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3

容的智慧

老子有言: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strong>

時間會讓人明白,大道至簡。真正有用的人,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包容一切,善待一切。

因為這樣,不管能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和影響,同時,在不與人爭、不與人斤斤計較的過程里,真正懂得低調、內斂、克制、理性且包容地善待一切、看淡一切。

這樣的人,不慌不忙、不忮不求,不光是成熟的,也是更有人格魅力的。

余秋雨說: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

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

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能夠看得很遠卻又并不陡峭的高度?!?/strong>

一個人所站的認知高度,思想深度,決定他的胸襟和氣度。

而一個人的胸襟越博大,氣度越不凡,就越能撐開自己的人生格局,打開自己的眼界,拿出包容一切的智慧,過得更為平和、平靜、平穩(wěn)。

如此,內心有溫度,眼里有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