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5日,退役軍人老張在整理舊物時發(fā)現(xiàn),自己珍藏多年的三等功證書不見了。他翻遍家中每一個角落,最終確認證書已遺失。這枚證書不僅是他在邊疆服役時冒死救人的見證,更是他退役后辦理優(yōu)待證、享受政策福利的關鍵憑證。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老張的焦慮溢于言表:“沒了證書,我的功績難道就沒人認了嗎?”

老張的困境并非個例。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近五年來,全國有超過3萬名退役軍人因立功證書丟失而面臨證明難題。這些證書承載的不僅是軍人的榮譽,更與退役后的優(yōu)撫待遇、社會尊重甚至職業(yè)發(fā)展息息相關。例如,某地曾有一名退役軍人因證書丟失,在申請專項就業(yè)補貼時被要求“必須提供原件”,最終因無法及時補證錯失機會。
然而,證書丟失是否意味著功績就此被抹去?答案是否定的。
軍隊的榮譽體系如同一棵大樹,證書只是枝葉,真正的根基深埋在個人檔案中。在部隊,每一次立功受獎都會同步生成多份材料:立功受獎審批表、通令、喜報以及裝入檔案的“立功受獎卡片”。這些文件詳細記錄了立功的時間、事由、等級,并加蓋部隊公章,其法律效力遠超個人持有的證書。
一位服役16年的老兵在社交平臺分享經驗:“我的三等功證書搬家時丟了,但退役安置時,民政局直接調閱檔案里的獎勵登記表,十分鐘就辦完了手續(xù)?!笔聦嵣希瑖彝艘圮娙耸聞詹吭缫衙鞔_,檔案中的原始記錄是認定立功情況的核心依據(jù)。退役軍人只需攜帶身份證、退伍證,向檔案管理部門申請調取相關材料并加蓋公章,即可獲得等效證明。

若檔案查詢受阻,原部隊仍是重要突破口。即便部隊因編制改革調整,立功記錄仍會移交至新單位或上級檔案室。曾有退役軍人通過原部隊番號線索,輾轉聯(lián)系到改編后的某集團軍政治部,成功取得加蓋公章的立功證明。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部隊還可提供“數(shù)字化證明”。隨著軍隊信息化建設推進,2018年后立功受獎信息已逐步錄入全軍管理系統(tǒng)。某戰(zhàn)區(qū)軍官透露:“輸入姓名和服役編號,系統(tǒng)能直接調出電子版通令,比紙質證書更難篡改?!?/p>
在緊急情況下,立功獎章本身便是無聲的證言。一枚三等功獎章需經軍委裝設計部審定,采用特定工藝鑄造,仿制成本極高。2023年,某地退役軍人事務局在核查優(yōu)撫對象時,便通過獎章樣式與編號快速核驗了多名立功者身份。
此外,戰(zhàn)友證言也能搭建“證據(jù)鏈”。2024年,四川籍退役軍人王某因檔案損毀,邀請兩名戰(zhàn)友撰寫書面證明,詳細描述其1998年抗洪立功細節(jié),經公證后獲地方政府采信。不過,該方法通常作為輔助手段,需與其他材料配合使用。
對于近年退役的軍人,國家已鋪設補救通道。2020年起,退役軍人信息采集系統(tǒng)專門設立“立功受獎補錄”模塊。即使證書丟失,只需攜帶檔案中的《立功受獎登記表》復印件至鄉(xiāng)鎮(zhèn)退役軍人服務站,即可完成信息補登。
若需書面證明,可向原部隊或現(xiàn)屬地退役軍人事務局申請開具《立功受獎情況說明》。盡管證書本身無法補發(fā)(因編號唯一性),但證明文件加蓋公章后,效力與原件等同。

一枚證書的丟失,或許會帶來短暫困擾,但軍人的功績早已被國家刻入檔案、烙進歷史。從邊疆哨所到數(shù)字云端,從泛黃紙頁到鋼鐵獎章,每一份榮譽都在多重保險中得以永續(xù)。正如一位老兵所言:“證書會丟,但血性和忠誠永遠丟不了?!?/p>
如今,老張已從當?shù)赝艘圮娙耸聞站帜玫郊由w紅章的立功證明。他說,這張紙比證書更重——因為它證明,無論時光如何流轉,祖國從未忘記那些以命相搏的人。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