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一場拍賣會上,一件“破袈裟”流拍。

就在撤場時,一名男子無意間瞥了袈裟一眼,頓時瞪大了眼睛,之后他湊了9萬塊錢買下這件“破袈裟”,一轉(zhuǎn)手,賣了6550萬。

幾年后,這件袈裟又拍出了1.3億的天價。
這名男子姓秦,是北京一家文化單位的工作人員。
等拍賣會一結(jié)束,他不顧妻子的反對,找了一些親戚朋友,借了九萬塊錢,隨后聯(lián)系到賣家,把這件袈裟給買了下來。
秦先生買下了這件袈裟,迫不及待地用剪刀將這件袈裟給剪了下來,果不其然,這件袈裟外表是一種障眼法,里面的東西才是最珍貴的。
內(nèi)層是一件金絲織成的布料,展開時有一人多高,上面繡著佛經(jīng)、佛像、佛塔、花紋等裝飾,給人一種神秘而莊嚴的感覺。
秦先生并不清楚這件寶貝的來歷,但為了不聲張,他請了一位古玩專家來鑒定。
專家對秦先生說,這種絲綢是在清王朝的葬禮上用來裹尸的,并不吉利,它雖然有一定的歷史價值,但很難在市場上流通。
這件袈裟不是和尚,而是皇室的,歷史上,只有乾隆和慈禧才會用這種絲綢織成的袈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他漸漸形成了一種愛好,那就是去參加拍賣會,看一看展會上的寶物,了解它的來歷。
2005年,秦先生在北京參加了一次拍賣會,在這次拍賣會上,藏品陸續(xù)被拍出,其中一件名為“黃緞袈裟”的藏品,因為沒有人感興趣而流拍。
這件袈裟之所以能夠出現(xiàn)在拍賣會上,大概是因為它看上去更厚重,工藝和材質(zhì)比普通的也更好。

但終究只是一件袈裟,頂多算是一個富家僧侶的法衣罷了。所以,大家都沒有太大的興趣,八萬塊錢的標價,也不算太高。
眼看著文物愛好者陸陸陸陸續(xù)續(xù)的走出了拍賣場,秦先生也只能認真的打量這件黃緞袈裟。
在太陽的照射下,黃緞袈裟的外表就像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湖水。秦先生雖然不懂古玩,但也能猜到,這是一件絲質(zhì)的袈裟。

不過,直覺告訴他,這袈裟的來歷非同一般。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現(xiàn)在正在研究這些東西,所以想出雙倍的價錢,幫秦先生賣掉。
秦先生一聽,心中立刻就有了懷疑,于是他婉拒了對方的好意,通過各種渠道,從故宮博物館的專家那里了解到了此物的來歷和價值。
古代認為,無論出家人還是世俗之人,在彌留之際,若有人為他誦讀經(jīng)文,或默念經(jīng)文,都能減少死人身上的惡業(yè)。

讓臨終之人的中陰身處于祥和的狀態(tài),減小墮入下三道的概率,從而進入輪回;甚至能夠從輪回中解脫出來,進入極樂世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件袈裟,并不是他們平日里穿的,而是披在他們死前,用來修煉佛經(jīng),讓他們的中陰之體進入正道。
據(jù)說,普通人根本見不到這樣的絲綢,一件普通的袈裟,最少也要1104天。
經(jīng)過鑒定和查閱,秦先生終于確定,這是乾隆皇帝生前穿著的袈裟。那么乾隆的陪葬品為何會在民間流傳?
這件事還要追溯到1928年孫殿英盜墓的事情。北伐戰(zhàn)爭期間,孫殿英被國民革命軍擊敗。

他的部屬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他仍然擔任軍長,駐扎在河北薊縣的馬蘭峪,清東陵就在此地。
由于缺少軍餉,孫殿英的士兵很多都逃跑了,眼看部隊越來越少,孫殿英萌發(fā)了邪惡之心。
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的名義,把清東陵給封鎖起來,用火炮轟炸清朝的陵寢,在被炸開的陵墓中,最大的兩座正是慈禧與乾隆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孫殿英在這兩個墓穴里搜羅出數(shù)十個箱子的金銀財寶,就算是最低級的士兵,也搶到四十多個寶珠。
孫殿英是個大老粗,他只知道金銀首飾和名貴的字畫,卻不知道乾隆身上的袈裟也是寶貝。

孫殿英看著這一身的裹尸衣實在是太不吉利了,也沒有任何的用處,便直接丟在了一邊。
后來有人發(fā)現(xiàn)了這塊裹尸布,知道它是從皇陵里出來的,但并沒有寶劍翡翠那樣顯而易見地珍貴,所以他們斷定,這塊布可能是皇室用的,價值不高。
所以這件袈裟在市面上的售價很低,直到秦先生出現(xiàn)之前,沒有人愿意去研究它的來龍去脈。
得知這個消息后,秦先生大喜過望,他怎么也沒想到,區(qū)區(qū)九萬塊錢,居然能讓他如愿以償?shù)貙崿F(xiàn)富貴夢!

后來,秦先生把“袈裟”小心翼翼地珍藏了起來。

2008年,北京舉辦了一次拍賣會,秦先生將他珍藏了3年的“袈裟”拿了出來。

“袈裟”最終以6550萬元成交。瞬間,秦先生的身家翻了八百多倍,他從一個普通的工人,變成了一個億萬富翁。

秦先生在這場拍賣會之后,終于和“袈裟”道別。但他萬萬沒想到,乾隆“袈裟”的價值,竟然比他想象中的還要高。

兩年后,一場陀羅尼經(jīng)的拍賣,依然有許多人對這件“袈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價格一路飆升,最后以一億三千萬的高價成交。
無論如何,這些古董文物都是中華文明的遺產(chǎn),他們是不可再生、彌足珍貴的資源。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不能因為自己的利益而將這些流傳下來的財富流落至國外,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義務保護我們的文化,保護我們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