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春日閑思

日午風(fēng)休樹意涼,綠陰深處聽鳴鴦。

閑中得句渾無味,惟有新茶一碗香。

詩開篇 “日午風(fēng)休樹意涼”,短短七字,點明時間為日當(dāng)正午,此乃一天中陽氣最盛之時。然而,“風(fēng)休” 二字卻陡然一轉(zhuǎn),營造出一種靜謐氛圍,燥熱之感因風(fēng)停而稍減,樹木在無風(fēng)的午后似乎也有了一絲清涼之意。一個 “意” 字賦予樹木以人的感知,仿佛它們在享受這片刻寧靜,詩人敏銳捕捉到這一微妙氛圍,奠定了全詩閑適的基調(diào),讓讀者身臨其境感受春日午后獨特的靜謐與舒緩。

次句 “綠陰深處聽鳴鴦”,順著前句的靜謐延展。在濃密的綠陰深處,傳來鴛鴦的啼鳴聲?!熬G陰深處” 描繪出環(huán)境的清幽,陽光透過枝葉縫隙灑下,形成一片片斑駁光影,增添了畫面層次感。鴛鴦的鳴叫打破了午后的寂靜,卻不顯得喧鬧,反而襯托出此地的幽僻。鴛鴦常象征愛情,在此處,它們的鳴啼或許勾起詩人內(nèi)心深處對美好情感的遐思,又或許僅僅是自然之聲,為這份閑情增添一抹靈動色彩,讓讀者在幽寂與靈動交織間,感受到春日自然的生機與和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前兩句著力寫景,營造氛圍,后兩句則轉(zhuǎn)入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伴e中得句渾無味”,詩人在這般閑適的春日時光里,嘗試作詩,可得到的詩句自己卻覺得平淡無奇、索然無味。這一 “渾無味” 并非否定創(chuàng)作本身,而是詩人在閑適心境下對詩意有了更高追求。此時的無味,恰是其對詩意深度與獨特性的敏銳洞察,體現(xiàn)出詩人對創(chuàng)作的認真與執(zhí)著,不滿足于淺嘗輒止的表達。

末句 “惟有新茶一碗香” 筆鋒再轉(zhuǎn),在對詩句不滿的情緒中,詩人將注意力轉(zhuǎn)移到面前一碗新茶上。剎那間,茶香四溢,慰藉了詩人稍顯失落的心。新茶之香,清新馥郁,在午后的靜謐空氣中彌漫開來,不僅帶來味覺享受,更象征著生活中那些質(zhì)樸而純粹的美好。它提醒著詩人,即便詩意難尋,生活里仍有諸多值得珍視的瞬間,如這碗新茶,以簡單純粹的方式帶來滿足與愉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七絕·春聲到枕

花影搖風(fēng)過短墻,柳陰分綠入虛堂。

夢回一夜芭蕉雨,時有春聲到枕香。

首句 “花影搖風(fēng)過短墻”,為全詩拉開一幅靈動的春日畫面。在微風(fēng)輕拂下,花朵的影子在短墻之上搖曳生姿。一個 “搖” 字生動展現(xiàn)出風(fēng)的輕柔以及花影的婀娜,賦予畫面動態(tài)美。詩人未直接描寫花朵的嬌艷,而是通過花影這一間接呈現(xiàn)方式,增添了一份朦朧與含蓄之美。讀者仿佛能看到墻那邊繁花似錦,微風(fēng)穿梭其間,花影隨之舞動,給人以無限遐想空間,也為整個場景奠定了活潑、明媚的基調(diào)。

次句 “柳陰分綠入虛堂” 承接首句,視角從墻外轉(zhuǎn)向屋內(nèi)。柳樹的綠蔭將綠意 “分送” 進空蕩蕩的廳堂?!胺志G” 一詞用得極為精妙,仿佛綠色是一種可分送的實體,生動地表現(xiàn)出柳陰的蔓延之勢,以及綠意的盎然與充沛。“虛堂” 二字營造出空曠之感,與蓬勃的綠意形成對比,更凸顯出春日生機對靜謐空間的悄然滲透,讓屋內(nèi)也彌漫著春日獨有的清新氣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前兩句從視覺角度勾勒春日景致,而后兩句則聚焦于聽覺與嗅覺,展現(xiàn)出詩人在睡夢中被春日之聲喚醒的獨特體驗?!皦艋匾灰?a class="keyword-search" >芭蕉雨”,詩人從睡夢中醒來,回憶起昨夜夢中的情景 —— 那淅淅瀝瀝落在芭蕉葉上的雨聲。芭蕉葉寬大,雨滴落下時會發(fā)出清脆聲響,這一意象常被用于營造清幽的氛圍。在這里,夢中的芭蕉雨既增添了春夜的靜謐之感,又讓讀者感受到詩人睡眠中的朦朧詩意,仿佛整個夢境都被這春雨潤澤。

末句 “時有春聲到枕香” 堪稱全詩點睛之筆。詩人醒來后,“春聲” 并未隨著夢的結(jié)束而消逝,而是真切地縈繞在枕邊。這里的 “春聲” 不僅包括昨夜夢中的芭蕉雨聲,還涵蓋了春日清晨自然界的各種聲音,如鳥鳴、風(fēng)聲、樹葉沙沙聲等,它們交織成一曲生機勃勃的春之交響樂。“到枕香” 則將聽覺與嗅覺融合,“香” 字或許源自春日里盛開的繁花,或許是雨后清新的空氣,又或許是詩人對整個春日美好氛圍的一種通感體驗。這一 “香” 字,讓春聲有了更豐富的質(zhì)感,仿佛整個春天都帶著芬芳撲面而來,給讀者以全方位的感官沖擊,將春日的美好渲染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