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回
大明第一電子稱
自然是楊金水,司禮監(jiān)掌印呂芳最喜歡的干兒子,被呂芳派往浙江管理嘉靖的小金庫的楊公公。
這個人忠誠,聰明,做事有手段,否則呂芳不會將他外放,這么重的擔子交給他。
楊公公在江南地位超然,凌駕于官府之上。

他替皇家辦事,有些事情他不必親自出手,指揮浙江的官員,或者讓沈一石出頭去辦即可。
改稻為桑的國策,楊金水原本可以不下場,但是他為皇上談下,50萬匹絲綢出口的生意,做完這件事,他在杭州的任期就要結束。
楊金水也希望圓滿完成,回到宮里,可以進司禮監(jiān)。
所以這次他和沈一石、鄭必昌、何茂才一起商討毀堤淹田的事情。
毀堤淹田發(fā)生后,干兒子李玄跑來求救。

楊公公對干兒子李玄說過“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上了稱一千斤也打不住”。
可見楊公公對事情的斤兩,拿捏得清楚。
楊公公平時做的那些事情,不放到臺面上,誰也不會去追究。
毀堤淹田,悄悄做了,上報天災,也就糊弄過去了。
如果認真追查,真相暴露,各方勢力都要被追究。

胡宗憲用馬寧遠的供狀,逼迫楊公公在奏疏上簽字,也是這個道理。
犧牲小的利益,不要鬧大了。
浙江低價兼并土地,嚴黨、織造局都有份。
只是嚴黨得鄭必昌、何茂才為了自保,將水攪渾,將所有人拖了進來。
讓沈一石打著織造局的牌子去買田,就是告訴天下人,皇帝要低價并購土地,狠狠打了嘉靖的臉。

把這事放到臺面上,嘉靖必然要追究。
楊金水運氣不好,遇到了趙貞吉、海瑞,海大人不管彎彎繞,直接將事情放到臺面上,逼得楊金水瘋了。
大明第一法官,第一律師
自然是海瑞,海青天。
他熟知大明律,是一本行走的《大明律》。

在他到達浙江后,靠著大明律,行走天下。
大明律雖然官員們都會背,但誰也沒有將它當回事。只有海瑞將它當作武器,在關鍵時刻發(fā)揮作用。
在浙江巡撫衙門,鄭、何用美人計逼迫高翰文簽字議案,王用汲、海瑞用自己的方式去勸說高翰文不要簽字。
何茂才一貫是仗勢欺人,要把海瑞押下去,結果海瑞背誦起《大明律》。
“凡吏部委任官員,無有通敵失城,貪賄情狀,巡撫只有參奏之情,沒有羈押之權”。

海瑞此時是《大明律》的化身,他是一個聰明人,沒有生搬硬套,而是將別人不在意的東西,在關鍵時刻變成利器,讓他們閉嘴。
海瑞直接讓鄭泌昌把兵退下去,何茂才氣得要暈了。
海瑞之所以能用大明律作為他的護身符,第一他遵從的是超脫權勢富貴的法,在劇里面是《大明律》;
二是他對百姓所抱有的仁心;三則是他絕對的無私。
懂法讓他不畏權貴,有仁讓他不失于嚴酷,無私讓他堅不可摧。

在鄭何面前這只是小試牛刀,鄭必昌還是識時務,覺得這樣下去不可收拾。
鄭何他們事先擬定的是壓著海瑞去改稻為桑,直接在巡撫衙門羈押了海瑞,裕王那派就不會放過他們。
更何況海瑞搬出了《大明律》,占了個理字。
這個回合,海瑞用大明律贏了鄭何。
與沈一石的交鋒時,海瑞也搬出《大明律》的規(guī)定,確認沈一石的身份是否可以穿絲綢。

在審鄭必昌何茂才時,大明律依舊可以用。
海瑞就是在嘉靖面前,也照常使用大明律,他在劇中就是大明律的化身。
大明第一媳婦
自然是嚴黨的胡宗憲,他這個稱號是呂芳授予的。
胡宗憲是一個公忠體國的人,他做事是為了國家百姓,并不是為了黨派利益。只是他這么做沒有人相信,嘉靖不信,嚴黨、清流的人都不信。

沈一石的帳冊送到嘉靖處,他秘密召見了遠在浙江的胡宗憲,
汝貞每次表現(xiàn),都出乎了嘉靖的預料,他一己承擔了毀堤淹天的責任,并沒有直接說出幕后的主使者。
嘉靖以為胡宗憲要投靠清流,裕王,但他沒有。
嘉靖和呂芳私下議論,胡宗憲是怎樣一個人。
呂芳打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比喻,他更像一個媳婦,上面有公婆要孝敬,中間有丈夫要顧著,底下還有眾多兒女要操心。

嘉靖聽了笑了,心中是贊同的。
其實公婆是嘉靖,丈夫是嚴嵩和嚴黨一眾官員,底下的兒女是任上百姓。
大明的媳婦日子都難過,受夾板氣。
嚴嵩也曾說自己是媳婦,可他只顧嚴黨的私利,心中沒有百姓,難處哪有胡宗憲那么多。
大明第一會計

自然是嘉靖帝,朱厚璁。
道長還有一個職務,大明戶部尚書,由大明朝董事長嘉靖同志兼任。
史料上記載,嘉靖幾十年不上朝,但整個大明朝的財政卻一直掌握在他的手里,
據(jù)說除了修仙煉丹,最讓他關注的就是全國財政收支。
所以嘉靖養(yǎng)了一支算賬的隊伍,隨時幫他算賬,搞清楚財政問題。

皇帝對大明的財政情況比任何人都清楚,太監(jiān)們熟練使用算盤,沈一石二十年的帳冊,沒幾天就清算清楚。
計算結果,沈一石送給浙江各級官員的錢,一共是一百萬匹絲綢。
嘉靖問呂芳,按照市價是多少錢?
呂芳沒有直接回答,只是估算了一下7、800萬兩銀子。
這簡直像割了嘉靖的肉一樣痛,嚴黨為嘉靖撈錢,適量收取手續(xù)費,嘉靖是認可的三七開,三分歸嚴黨,七分歸國庫。

哪怕四分歸嚴黨,嘉靖也認了。
鄢懋卿巡鹽,回來分賬比例不對,讓嘉靖下定決心倒嚴。
鄢懋卿和小閣老私下拿了二百萬兩銀子,給嘉靖私庫一百萬兩銀子,其余二百多萬兩送進了國庫。
嘉靖大怒,大喊朕的錢,朕拿一百萬兩,他們拿二百萬兩銀子,還要感謝他們?

第一會計算賬確實精明,滴水不漏。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