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老話說,隔灶頭飯香。小時候,因?yàn)橥鼛ц€匙,在貼鄰的老太公家吃過一餐飯,覺得他家的芹菜豆腐干肉絲特別好吃。十幾年前的春節(jié),親友們到弟弟開的農(nóng)莊聚餐,菜式新穎又好吃。我當(dāng)了一回老饕,回家后吐了一場,躺了幾天,耽誤了給前輩拜年,遭朋友嘲笑。小女為我點(diǎn)過一次外賣,是小份的皮蛋瘦肉粥和醬菜。這是唯一一次,外賣留給我的好印象。此前和此后,我也吃過她點(diǎn)的外賣,總是足夠咸,足夠鮮,足夠油,加上麻、辣,顏色也都足夠深。

醫(yī)生的養(yǎng)生忠告里,總有不要吃得太咸這一條。飯店大廚的法寶之一,是“無鹽不鮮”?;蛟S,養(yǎng)生這件事,只有到了中老年才會在意,年輕人是不屑一顧的。很久以后,我才明白,90后的味蕾,已然被肯德基麥當(dāng)勞之類的快餐破壞殆盡。離開了食品工業(yè)的調(diào)味“猛活”,吃清淡的菜肴,于他們,是食不下咽的酷刑。

除了美味,外賣還有方便快捷的好處,為遠(yuǎn)庖廚的君子們所喜。

對于外賣,我向來是腹誹的。食材和配料的安全有沒有確切的保障?滾燙的飯菜盛在塑料容器里,會不會生成有害物質(zhì)?吃外賣的同時,會不會把塑料微粒子一起吃進(jìn)肚里?一次性食具的大量使用,將給環(huán)境增加多少負(fù)擔(dān)?……

2016年歲末,我到小女留學(xué)的法國尼斯探親,順便在周邊幾國的旅游城市游玩。在距離尼斯26公里的摩納哥,我和小女參觀了摩納哥海洋博物館。從海洋博物館出來,旁邊有個不大的展廳,陳列內(nèi)容是海洋塑料污染的危害。海灘上堆積的泡沫飯盒、死去的海鳥肚子里滿滿的塑料制品、被塑料薄膜纏繞窒息的海龜……觸目驚心。甚至,在萬米深處的海底,也有“輕柔”的廢棄塑料袋。比絲綢還軟、比鋼鐵還硬的塑料,在方便人類生活的同時,亦如同水銀瀉地一般,破壞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態(tài)。有研究結(jié)果證明,那些漂浮在海洋中日漸破碎的塑料,最后會碎成微米至納米級的微粒,進(jìn)入生態(tài)循環(huán)。它們遍布水、空氣和土壤,人類吃飯喝水乃至呼吸都會攝入。

幾乎每一種人工合成的東西,在為人類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都會不可避免地傷害大自然,并最終傷害人類自己。

因?yàn)樯鲜龇N種,我?guī)缀醪稽c(diǎn)外賣。在單位吃食堂,在家自己做飯。本著刪繁就簡的原則,葷素搭配,保證營養(yǎng)即可。魚,抹上薄鹽略腌,空氣炸鍋炸十幾分鐘,原汁原味,營養(yǎng)豐富;春筍上市,燉一鍋腌篤鮮,葷素齊全;炒青菜炒菠菜焯生菜、什錦烤麩、芹菜炒肉絲、青椒茭白炒肉絲……庖廚之內(nèi),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有美味,亦有詩意。東坡肉,就是大詞人蘇軾首創(chuàng)的。

春風(fēng)送暖,小小的花園里,幾簇馬蘭頭又鋪展出綠茵。得抽個閑暇摘了它們,配以豆腐干,拌一盤春色。另外,絲瓜的種子,也該播下了。

原標(biāo)題:《十日談 | 孔曦:自家灶頭飯更香》

欄目編輯:華心怡 文字編輯:蔡瑾

來源:作者:孔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