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中國解放軍在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出過不少獲得重大功績的戰(zhàn)斗英雄,他們的故事極具傳奇性。
比如于建軍,他參加邊境作戰(zhàn)時僅十六歲,卻能獲得一等功勛章。
按照常理,這種戰(zhàn)斗天才會在部隊提干,繼續(xù)為軍隊發(fā)光發(fā)熱,或者是光榮退伍,在某個地方安穩(wěn)地度過余生。
可沒人想到,于建軍的退伍生活會如此坎坷,他不僅兩次提干沒有成功,更是兩次下崗,妻離女散。

可哪怕是到了這個地步,他都不愿向組織求助,寧愿擺攤維持生計。
這讓旁人無法理解,堂堂一等功戰(zhàn)斗英雄,為何落到這番地步?于建軍現(xiàn)在過得怎么樣?
一等功少年英雄,未能提干
1979年,年僅十六歲的于建軍隨著部隊踏入中越邊境,此時的他剛入伍半年,只接受過最簡單的軍事訓練。
而戰(zhàn)場的殘酷,遠超于建軍想象。
當看到朝夕相處的戰(zhàn)友昨日還熱情喊他“于弟弟”,今天便倒在冰冷的土地,他抑制不住心中的悲傷情緒。
但這種情緒,很快便轉化為仇恨,和對贏得勝利的渴望。

在一次攻堅戰(zhàn)中,他是先頭部隊,旁邊的戰(zhàn)友只比他大兩歲,不幸被對方機槍掃中腹部,當場犧牲。
于建軍看后眼睛發(fā)紅,怒吼一聲,頂著機槍封鎖,接替過隊友位置沖了上去。
他用一顆手榴彈炸毀火力點,又跳入戰(zhàn)壕,拿起56式打死兩名敵人,宛如戰(zhàn)神一般!
這番英勇表現(xiàn),直接幫助后續(xù)大部隊打開一條進攻路線,成功獲得戰(zhàn)斗勝利。
戰(zhàn)后,他榮獲一等戰(zhàn)功,火線入黨!
于建軍一戰(zhàn)成名,戰(zhàn)友們都被驚呆了,感嘆其年少有為。
部隊領導看到了這名小伙子的潛力,連忙送往師里的教導隊進行培訓,一年后,他順利畢業(yè),再回到老部隊被戰(zhàn)友們紛紛調笑。

“建軍,現(xiàn)在我們得叫你‘準軍官了’!”
于建軍不好意思地笑笑,其實他心中也有期待,提干似乎已成定局。
在那時,只要進了師教導隊培訓,提干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戰(zhàn)友們這么說倒也沒錯。
可他哪里想得到,自己的運氣會那么差,竟錯過兩次提干機會!
當時,政策上有了改變,對提干軍官的文化要求更高了!士兵想提干,就必須要在院校里進行深造。
于建軍文化水平不夠,第一次遺憾落選。
但他沒有氣餒,依舊兢兢業(yè)業(y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很快升為班長。

第二年,于建軍的優(yōu)異表現(xiàn)被領導看在眼里,又獲得了一次寶貴的機會,可以去軍校深造。
不出意外,軍校深造結束他便可以提干!
可于建軍哪里想得到,又是一道“噩耗”從上面?zhèn)鱽恚?strong>他的單位直接被撤銷了!
這下別說提干了,他甚至沒法和熟悉的戰(zhàn)友們再見面!
當天夜里,剛成年的于建軍輾轉反側,怎么也睡不著,甚至還流下悲傷的淚水。
這眼淚,可不是為他的第二次提干失敗而流,而是為他所在的部隊而哭泣!
那么多戰(zhàn)友光榮犧牲了,誰記得他們的名字,誰承載他們的意志?那就是部隊番號!
“部隊就是這些戰(zhàn)友們的家啊,部隊若是還在,家就在,可現(xiàn)在,家沒了啊!”

于建軍難受極了,他是一個極度重視感情的人,人人都稱贊他的一等功,把鮮花和贊譽送給他。
但他清楚,自己也是一名幸運的軍人,因為他活了下來。
那些付出了生命,卻無緣看到勝利曙光的戰(zhàn)友們,難道不是更值得這份褒獎和榮譽嗎?
這份軍功不僅屬于他,同樣屬于那些不幸犧牲的戰(zhàn)友們!
于建軍難過了一晚,第二天起床時重振精神,他看著鏡子對自己說:
“哪怕部隊沒了,我也不能忘記自己是這支部隊的兵!”
部隊番號要撤,人員安置是個大問題,組織上也來找過于建軍,詢問他對于今后的路,有沒有什么想法。

于建軍面容嚴肅,絕口不提自己拿過一等功的事。
“我服從組織上的任何安排!”
他已經打定決心,收起自己的英雄光環(huán),不辱沒自己的一等功,哪怕一無所有,大不了從頭再來。
1981年,于建軍退伍回到家鄉(xiāng)??h,在部隊的安排下,成為一名家鄉(xiāng)果品加工廠的工人。
兩次下崗,英雄擺攤
于建軍在一所學校演講時,認識了一名叫秋霞的女孩。
女孩聽說他是戰(zhàn)斗英雄,還獲得過一等功后,心生欽佩,時常寫信表達自己的崇敬之情。

于建軍經常與女孩保持溝通,對這個溫柔又有文化的女孩很有好感,一來二去,兩人成了一對。
1982年,兩人組成一對幸福的家庭,至少在此時是幸福無比的。
在秋霞的心中,于建軍是她的驕傲,那時的工人是一份社會地位很高的工作,非常體面。
再加上于建軍一等軍功獲得者身份讓她非常滿意,不僅滿足了她找一個“英雄丈夫”的幻想,更是過上美滿生活。
可有句俗話是“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狈蚱拗g有的到底是真情還是一戳就破的幻象,需要磨難考驗。
1988年,于建軍的生活出現(xiàn)變故,遭遇全國性的下崗狂潮,他不得不從果品廠回家。
那是一個時代的“就業(yè)浩劫”,大家日子都不好過,許多工人就此失去了收入來源。

一瞬間,于建軍從鄉(xiāng)鎮(zhèn)里最體面的人,變成毫無產出的閑人,家中只剩下秋霞一人的教師工資,勉強維持四人伙食。
當時兩人已經育有一兒一女,只可惜兒子小時候生了重病,要花很多錢,生活上也得花更多心思照顧,家里的開銷越來越緊張。
1989年,秋霞從民辦學校的老師,一舉升到公辦學校,就此端住了“鐵飯碗”,也產生了對于建軍的些微嫌棄。
于建軍在外面找了個拉石頭的工作,不僅收入少了很多,更重要的是,秋霞不希望他做這么一份“不體面”的工作。
他從人人贊嘆的工人丈夫,變成一個維持生計都困難的“挑夫”丈夫,秋霞接受不了這么大的身份落差!

一天夜里,她看著工作回家的于建軍滿頭大汗回家,活脫脫一個糙漢子模樣,忍不住出聲道:
“咱家又沒有地,種不出糧食!難道你就想這么拖著嗎?你倒是把那個一等功的勛章拿出來去找領導,他們肯定幫你找合適的工作!到時候,我們還至于這么愁生計嗎?”
于建軍沉默地擦汗,過了好一會兒,拒絕妻子的提議。
他心中有一桿秤,那就是不能憑著這次那份功績去要求福利。
那是戰(zhàn)友們用命拼來的,他怎么張得開口?
再說了,現(xiàn)在這么多人失業(yè),國家也正處在陣痛之中,他又怎么可以給國家再添麻煩?
哪怕秋霞說得真的可行,他也不愿意為了這件事違背自己內心的原則,他寧愿搬石頭養(yǎng)活自己!

秋霞見于建軍說不動,氣得不行。
“你怎么一點事情都變通不來!”
秋霞三天兩頭便會將此事翻出,可就是說不動于建軍,漸漸不愿意再和他溝通。
本來恩愛的兩人,心中有了一道深深的隔閡。
沒多久,秋霞下了“最后通牒”,在于建軍最后一次拒絕“要工作”后,決定與他離婚。
秋霞帶走了女兒,將受疾病困擾的兒子留給于建軍。
于建軍陷入苦悶,他明白秋霞的想法,也知道秋霞為何會和自己離婚,更知道自己只要松口了,便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有時候,他看著自己滿是傷口的身體,看著因離開母親而痛哭的兒子,看著身處的老舊破土房時,神情黯然,不由想道:“我的堅持有意義嗎?”
可每當他心中對自己的選擇產生松動,他就會想到戰(zhàn)場上犧牲的戰(zhàn)友,想到自己長久以來的堅持,想到自己殺敵報國的初心。
他將金燦燦的軍功章放在眼前,只覺得它有千鈞之重,他不能侮辱了軍功章所代表的含義!
想明白后,他的眼神又會再次堅定起來。
1991年,于建軍得知一個令人欣喜的消息,那就是果品廠恢復生產,他可以回來上崗工作!
他暗下決心,一定要珍惜這次機會,把工作做好。
可惜的是,短短一年時間,果品廠因為效益過差徹底關門,他又一次成為無業(yè)游民。

不甘心之下,于建軍攢了一筆錢,決定去養(yǎng)豬,可剛有起色便遭遇禽流感,豬肉價格大跳水,一下把錢都賠了進去。
生活一次一次打擊于建軍,但他從來都沒有放棄希望,這一次,他選擇擺地攤。
他在縣里鬧市賣包子、水果和糖豆,勉強過活。
鄉(xiāng)親們得知后十分驚奇詢問,你不是獲得過一等功的老兵嗎?卻不知道他怎么混成這樣?
也有朋友看不慣他苦日子,給他“指路”道:
“建軍啊,你可是咱們??h的大名人!你帶著軍功章去找民政局,他們肯定會給你分配工作的!再不濟,也比在這里擺攤要強吧?”
于建軍早就堅定了決心,只是開玩笑回道:“誰規(guī)定老兵不能擺攤了?”

他做人的信條就是要清清白白,寧受皮肉之苦,不墜青云志!
或許是皇天不負苦心人,于建軍的堅持迎來轉機,他與鬧市中的一位女孩結識,再生情愫。
于建軍二婚后:她撐起一個家
女孩名叫杜全芬,是一個漂亮溫柔的姑娘,她與于建軍在一次廟會中偶遇。
其實,她在與于建軍見面之前,就在《解放軍報》上看過這位戰(zhàn)斗英雄的故事,深受感動。
不過她除了感動于建軍在戰(zhàn)場殺敵報國的豪情,還有他堅守初心的勇氣。
當她得知于建軍寧愿在鬧市中擺攤,也不愿意麻煩政府后,心底最柔軟的地方被觸動了。
杜全芬是一個頗具理想主義色彩的女孩,她被于建軍的特質所吸引——這不就是她夢想中的負責任,有擔當?shù)恼煞蛉诉x嗎?

她時常光顧于建軍的小攤,大膽向他吐露心聲,理解他的難處。
于建軍深受感動,被生活打磨而冰封的內心,在女孩善解人意的話語之下逐漸融化。
“原來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會有人理解我那些看似愚蠢的堅持!”
幾年后,雙方都很確定,他們找到了彼此的“靈魂伴侶”,決定一同開啟新的人生!
1994年,杜全芬頂著重重壓力,嫁給于建軍。
這樁情投意合的婚事,幾乎沒有得到任何人支持!
于建軍雖然是立過功的退伍老兵,但他離過婚,家中還有一個患有腦癱的兒子需要照顧。
反觀杜全芬,她相貌出眾,家境優(yōu)越,又在農村合作社上班,擁有一份穩(wěn)定的收入。
在杜家人看來,兩人并不門當戶對。

不過,女孩并不在意其他人異樣的目光,也不顧全家人的反對,毅然決然嫁給了他。
家中兒子不是親生的,還有腦癱疾病,但杜全芬并不嫌棄,視同己出,讓于建軍感動得難以自已。
“全芬就是他的親娘!”
不僅如此,杜全芬對于家的親人也很孝敬,若是于建軍出遠門,她天不亮起床煮早飯,幫老人穿衣洗漱,照顧得無微不至。
而且,她還支持鼓勵于建軍找新工作,幫他攢了三萬元,承包經營一家廣告公司。
于建軍工作得格外努力,公司的營業(yè)額在短短幾年便擴大十倍。

同時,他將妻子的付出一直看在眼里,覺得愧對了她,時常動容的對朋友說:
“全芬老忘了自己的生日,可從沒忘記我的生日,還給我準備驚喜。她可是高材生,又年輕漂亮。當初那么多人追她,我得繼續(xù)努力,不能拖累她!”
杜全芬從不覺得被拖累,因為于建軍給她的愛和情緒價值,她能清晰的感受到,這樣的日子讓她甘之如飴。
當后來有記者問起陳年往事時,杜全芬露出甜蜜笑容。
“建軍就是我心中的英雄,我們從沒紅過臉,他總是處處為我著想?!?/strong>
日子一天天好了起來,于建軍的生意逐漸做大,卻沒有忘本,將十幾名下崗的軍人招進公司,為他們安排工作。
他們的兒子在長大后,也與心愛的人結婚,有了自己的生活,此外,兩人還生了一個聰明伶俐的女兒。

于建軍時常懷念過去,想到杜全芬的付出。
“她在我最落魄的時候嫁給他,又撐起了這個家,如果沒有她,我真的不知道現(xiàn)在會如何?!?/strong>
此刻,饒他是鐵骨硬漢,也免不了眼圈泛紅。
于建軍的一生讓人唏噓,他的堅持最終有了一個令自己滿意的結果。
可如果他沒能堅持自己的原則,那么他還會和杜全芬相知相識相愛嗎?
有得必有失,有失亦有得,這就是于建軍變幻無常的人生
結語:
于建軍十六歲便名揚部隊,榮獲一等功,卻從不居功自傲,選擇遵守本心。

哪怕是遭受那么多挫折,兩次提干失敗,兩次下崗,卻依舊堅持不麻煩組織。
他是真正擁有強者心態(tài),擁有英雄氣質的共產黨員,是我們值得學習的榜樣。
雖然于建軍一直隱藏自己的功績,沒有憑借軍功奢求幫助或贊譽,但他經得起一切鮮花與掌聲。
祝愿為國奉獻的老兵們,都能像于建軍那樣,最終收獲一份安穩(wěn)、幸福的生活。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