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交往中,我們經常會遇見那些把“謝謝”掛在嘴邊的人。
有時候只是我們的舉手之勞,但總能聽到對方一句真摯的道謝,讓我們心中頓時添了幾分暖意。
從心理學來看,當我們幫助他人后,對方的謝意會使我們感受到自我價值感。

由于被幫助者的正面反饋,會讓我們感受到快樂等積極情緒。
反之,如果被幫助者毫無感謝之心,甚至恩將仇報,則會讓我們產生憤怒、不甘等負面情緒。
心理學家認為,喜歡把“謝謝”掛在嘴邊的人,往往是以下三種人。
教養(yǎng)很高的人
小時候,父母總教導我們,要做一個懂禮貌、有教養(yǎng)的人。而“謝謝”,就是教養(yǎng)的表現之一。
我們常說,在細節(jié)中能夠看出一個人的教養(yǎng)。
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往往能夠將心比心,讓人如沐春風。
當代作家梁曉聲曾說,文化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
根植于內心的修養(yǎng),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和為他人著想的善良。

教養(yǎng)雖然沒有形狀、不可捉摸,但卻引領著我們一心向善。而那些常把“謝謝”掛在嘴邊的人,是那些教養(yǎng)融入骨子里的人。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一個的教養(yǎng),決定了他人生成就的高度。
這是因為,有教養(yǎng)的人,往往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出更高的情商、同理心和深度的思維。
面對他人的幫助,一句發(fā)自內心的道謝,往往能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懂得感恩的人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那些經常把“謝謝”掛在嘴邊的人,一定是一位心懷感恩的人。
心理學家羅伯特·埃蒙斯認為,個體產生“感恩”的情感時包含兩個內涵:
(1)肯定生活中的善意和美好。
(2)認識到這種善意來自于他人的給予。
當人們意識到別人的幫助時,由衷表示的感激之情會加深彼此之間的關系。

同時,作為積極心理學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感恩”能夠幫助人們不斷地提升生活幸福感,處世也更加積極陽光。
每一句“謝謝”的背后,都是對他人善意的感恩之心。
相比起那些將別人的善意當作理所當然的人,常說“謝謝”的人更懂得感恩。
而心懷感恩,才更容易感受到生活中的小確幸。
尊重他人的人
我們常說,一個人的人品,往往體現在對服務人員的態(tài)度上。
在餐廳時,服務員上菜時會說一聲謝謝。扔垃圾時遇到環(huán)衛(wèi)工人,也會由衷地說一句謝謝。
這樣的人,往往不以職位的高低看碟下菜,而是對每一個人都發(fā)自內心的尊重。
從心理學上來看,尊重指的是能夠平等、友善地對待自己和他人。
一個把“謝謝”掛在嘴邊的人,往往是一個自尊且尊重他人的人。

這包含著三個內涵:
一是自尊,即自我友善。一個不尊重、不愛自己的人,也很難發(fā)自內心的尊重和他人。
二是同理心,即認可和尊重他人的勞動與付出。
三是正念,即能夠積極、樂觀地看待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
總而言之,那些喜歡把“謝謝”掛在嘴邊的人,往往是一個有教養(yǎng)、懂感恩、尊重他人的人。
我們應該學習這些優(yōu)點,讓自己也成為這樣閃閃發(fā)光的人。
-The End - 作者-貓頭鷹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