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yī)學專業(yè)人士閱讀參考
自身免疫性腦炎中的罕見分型,一文學習~
撰文|凌
大叫“見鬼了”的患者,
嚇壞家屬
68歲女性,因“乏力1年,幻視5月,昏睡、四肢抽搐1天”入院。
患者近1年感乏力、精神差,但生活能自理。5個月前出現(xiàn)記憶力減退,以近記憶力下降為主,并自訴可見“恐怖影像”,家務活動明顯減少。4個月前曾于當?shù)鼐裥l(wèi)生中心就診,短期口服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治療,因惡心嘔吐、乏力加重停藥。3個月前曾于外院查顱腦磁共振提示“脫髓鞘改變”,未予藥物治療。
2天前進餐后非噴射嘔吐1次,1天前出現(xiàn)反應遲鈍、昏睡,四肢不自主抽動,遂來急診,查血鈉115mmol/L、氯83mmol/L、鉀3.39mmol/L。于急診補鈉、補鉀后精神較前改善,為進一步診療入院。
既往史:既往體健。2個月前因步態(tài)不穩(wěn)跌倒致“胸椎骨折”,此后長期臥床,間斷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物止痛治療。
家族史:父母已故,死因不詳。否認家族遺傳病史,否認家族成員中有類似疾病發(fā)作。
體格檢查:T 36.3℃,P 84次/分,R 18次/分,BP 131/92mmHg。神智清、淡漠、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眼瞼及下肢無水腫。雙下肢肌力4級,肌張力減弱,下肢腱反射(-)。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評分14分。在查體期間可見雙下肢不自主抽動,陣發(fā)性發(fā)作,發(fā)作時意識清楚,持續(xù)1~2秒。
入院診斷:
①電解質紊亂:低鈉血癥、低鉀血癥;
②胸椎壓縮性骨折。
入院后輔助檢查:
電解質示:血鈉124mmol/L,血鉀3.0mmol/L,尿酸135μmol/L,尿素氮3.27mmol/L,血滲透壓263.3mOsm/(kg·H2O),尿滲透510mOsm/(kg·H2O),尿鈉234mmol/24h(2L/24h);
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肝腎功、血糖、乳酸、甲狀腺功能未見明顯異常。查水鹽代謝相關的激素皮質醇、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腎素、醛固酮未見異常。為排除腫瘤相關的低鈉,行腫瘤標記物未見明顯異常,胸腹盆部CT平掃未見占位性病變。
患者精神淡漠、反應遲鈍,故行頭顱磁共振成像,結果顯示雙側大腦半球腦白質少許缺血變性灶(見圖1)。
腦電圖:異常腦電(中-重度),異常波、高波幅3~7Hz慢活動各區(qū)持續(xù)多量,大部分呈節(jié)律,少數(shù)呈節(jié)律陣發(fā),額、中央、頂、顳區(qū)顯著。

圖1 顱腦磁共振成像
短暫緩解后出院,癥狀加重再入院
患者亞急性起病,重度低滲性低鈉血癥,無血容量不足證據(jù),尿鈉濃度增高、尿滲透壓高于血滲透壓。腎功能、甲狀腺功能、腎上腺皮質激素水平正常。未發(fā)現(xiàn)肺部疾病、腫瘤、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占位和血管性病變,盡管腦電圖異常,但未發(fā)現(xiàn)其他特異性證據(jù)。
予以限水、利尿治療,血鈉上升并維持在130~133mmol/L,但患者不能耐受限水,加用托伐普坦后血鈉升至135mmol/L,精神改善,乏力、肢體抽動均有所緩解,遂出院。
患者院外堅持托伐普坦治療,但乏力、四肢抽動、低鈉血癥反復發(fā)生,并出現(xiàn)躁動、不能分辨場景和熟悉人物,先后于多家醫(yī)院靜脈補鈉治療,期間再次發(fā)生意識喪失,伴有肢體抽搐,外院查血鈉128mmol/L,血氣分析提示乳酸酸中毒,予以補液、糾酸、抗癲癇治療后,仍煩躁、意識錯亂、四肢抽搐,為進一步診療于再次入我院內分泌科。
患者低鈉血癥反復發(fā)生、難以糾正,同時中度低鈉血癥時神經(jīng)精神癥狀加重,單純低鈉血癥不能解釋患者疾病進展,遂入院后請神經(jīng)內科會診,建議予以視頻腦電圖和腦脊液相關檢查。
視頻腦電提示:發(fā)作期患者頭及口角向左側偏轉,左上肢上抬,每次持續(xù)1~3秒,同步腦電記錄可見大量肌電干擾,未見癲癇樣放電。
進一歩行腦脊液檢查:腦脊液圧カ正常,腦脊液常規(guī)顯示白細胞5/mm3,小淋巴細胞56%,中性粒細胞38%,一般單核細胞6%,紅細胞(+++),球蛋白0.79g/L。腦脊液IgG 96.6mg/L,IgA 24.6mg/L,IgM 3.4mg/L。腦脊液寡克隆帶陰性;
腦脊液自身免疫性腦炎相關抗體檢查顯示: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體抗體、抗α-氨基-3-羥基-5-甲基-4-異惡唑丙酸(AMPA)1型受體抗體、抗AMPA2抗體、抗γ-氨基丁酸B(GABAB)受體抗體,抗接觸蛋白相關蛋白2(CASPR2)陰性,抗富亮氨酸膠質瘤失活蛋白1(LGI1)抗體(++)。血抗LGI1抗體(+)(1:10稀釋)。
看到這里,該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什么?
臨床診斷思維與討論
該患者最終被診斷為抗富亮氨酸膠質瘤失活蛋白1(LGI1)腦炎。是一種罕見的非腫瘤性自身免疫性腦炎綜合征。
本病具有記憶障礙、意識模糊和癲癇發(fā)作等邊緣葉腦炎的典型癥狀。目前認為該病是由于抗LGI1抗體影響了突觸傳遞過程中電壓門控鉀通道(VGKC)和AMPA受體之間的信號轉導,導致神經(jīng)元過度興奮??筁GI1腦炎好發(fā)于老年人,男女比例為2:1,約65%的患者合并低鈉血癥,僅5%~10%的病例合并腫瘤。95%的患者認知功能下降,以工作記憶減退最為突出。
難治性低鈉血癥是抗LGI1腦炎的重要特征,導致低鈉血癥的可能機制是下丘腦和腎臟同時存在LGI1,進而引起抗利尿激素的不適當分泌和作用異常,導致低鈉難以糾正,免疫治療可改善病情,血鈉多可恢復正常。
面臂肌張力障礙樣癲癇發(fā)作(FBDS)是該病最具特征性的癥狀,表現(xiàn)為頻繁發(fā)作的同側面部抽搐和上肢痙攣收縮等短暫性刻板樣動作,平均每天50次,每次持續(xù)時間小于3秒,聲音和情緒刺激可誘發(fā),視頻腦電圖檢查在間歇期可以是正常的,或出現(xiàn)局灶性非特異性慢波、尖波,發(fā)作期可發(fā)現(xiàn)伴有癲癇波的FBDS發(fā)作。
抗LGI1腦炎腦脊液檢查通常正常或輕度白細胞增高、蛋白增高,或僅顯示寡克隆帶,MR檢查具有邊緣葉腦炎的一般特點,常顯示顳葉內側或海馬異常信號,抗LGI1腦炎的確診有賴于血清或腦脊液LGI1抗體檢測。
本例患者存在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障礙、低鈉血癥,MR無特異性改變,腦電圖異常信號,但因缺乏神經(jīng)內科??浦R,首次住院期間未能觀察到FBDS的典型表現(xiàn),未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進一步甄別,從而延誤了治療時機。
該患者的治療方案是什么?
甲潑尼龍靜脈沖擊療法,后給予潑尼松聯(lián)合其他免疫抑制劑治療。
抗LGI1腦炎的一線治療包括糖皮質激素、免疫球蛋白、血漿置換,免疫球蛋白或血漿置換聯(lián)合糖皮質激素治療優(yōu)于單用糖皮質激素,70%~80%的患者可以獲得顯著臨床改善。對一線治療效果不佳或復發(fā)的患者,可以加用二線藥物,包括利妥昔單抗或環(huán)磷酰胺。
盡管多數(shù)患者預后較好,但仍然存留認知缺陷和肢體活動異常,MR常有海馬萎縮,長期癲癇風險較低。大約1/3的患者復發(fā),多在首發(fā)癥狀出現(xiàn)后35個月左右復發(fā),復發(fā)后結局較差。
隨訪和轉歸
治療3個月后隨訪,患者反應性、記憶力明顯改善,未再發(fā)作FB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數(shù))評分85分。復查血鈉正常,腦脊液生化未見明顯異常,腦脊液免疫球蛋白接近正常。
參考文獻:
[1]Hermann P,Appleby B,Brandel JP,et al.Biomarkers and diagnostic guidelines for sporadic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Lancet Neurol.2021 Apr;20(4):e3].Lancet Neurol.2021;20(3):235-246.
[2]van Sonderen A,Petit-Pedrol M,Dalmau J,Titulaer MJ.The value of LGI1,Caspr2 and 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 antibodies in encephalitis.Nat Rev Neurol.2017;13(5):290-301.
[3]Schmerler DA,Roller S,Espay AJ.Teaching Video NeuroImages:Faciobrachial dystonic seizures:Pathognomonic phenomenology.Neurology.2016;86(6):e60-e61.
[4]Finke C,Prüss H,Heine J,et al.Evaluation of Cognitive Deficits and Structural Hippocampal Damage in Encephalitis With Leucine-Rich,Glioma-Inactivated 1 Antibodies.JAMA Neurol.2017;74(1):50-59.
責任編輯:夢琳
*"醫(yī)學界"力求所發(fā)表內容專業(yè)、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jù)時另行核查。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