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安元年,劉備被呂布偷襲,丟了徐州。
無處可去的他,只能投奔曹操,過起了寄人籬下的日子。
為了麻痹曹操,他每日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種地澆菜,裝得胸?zé)o大志。
曹阿瞞煮酒論英雄,想要試探劉備的志向。
劉備卻假裝被雷聲嚇掉了筷子,順利贏得了曹操的信任。
后來在劉備借著打袁紹的幌子,終于擺脫了曹操的掌控。
猛虎歸山,困龍入海,最終打下了屬于自己的一片江山。
《鬼谷子》有言:“圣人之道,在隱與匿?!?/p>
真正厲害的人,都擅藏。
人生路遠(yuǎn),起伏難定,在低谷的時候能藏住自己才是人生大智慧。
01
藏鋒以避禍
前段時間重溫了一遍《雍正王朝》,突然明白了為什么老四能在九子奪嫡中勝出。
老四因為賑災(zāi)有功,被封為郡王。
功勞大,名聲響,幾乎威脅到了太子的地位。
但是康熙這個時候并沒有打算廢太子,于是給了他一個追討國庫欠款的苦差事,給他“降降溫”。
最終老四把事情辦砸了,欠款只追回了三成,還逼死了老臣魏東亭。
不僅把朝野上下得罪了個干凈,自己剛到手的郡王都差點被擼了。
反而是太子坐收漁利,重新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一件差事,把老四從高峰砸到低谷,怎么看都很難翻身了。
但是他卻茍住了。
張五哥的冤案,是打倒太子的一個契機(jī)。
老四卻放棄接這個案子,故意在大冬天浸冷水,讓自己生了一場大病,借著養(yǎng)病蟄伏。
狩獵場上,康熙把象征太子身份的如意拿出來當(dāng)賞賜,他也不為所動,不參與爭搶。
老八借著張五哥的冤案揭露太子罪行,最終導(dǎo)致太子被廢。
事后,老八被封為親王,出盡風(fēng)頭,甚至開始為自己造勢,朝著太子之位進(jìn)發(fā)。
老四卻不慌不忙,一方面為太子求情,一方面日日與僧人論道,裝扮成無心大位的樣子。
老八先搞倒了太子,后又被百官推舉,勢力之強(qiáng),讓皇帝十分忌憚。
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
皇帝對他心生不滿,后來甚至怒斥他母親出身低,徹底斷絕了老八繼承皇位的可能。
老八倒臺,一直在蟄伏的老四成了大贏家,實力進(jìn)一步壯大。
康熙對九個兒子爭奪大位深感頭疼。
老四不爭不搶,低調(diào)謙遜的態(tài)度,讓他甚是寬慰。
再加上老四本身能力出眾,最終老四上位。
我們常說:笑到最后,才是贏家。
人生路遠(yuǎn),誰都有高峰,有低谷,有榮耀,有灰暗。
能贏一時,不如贏一世。
低谷的時候,收斂鋒芒,藏住自己,才能避免進(jìn)一步受挫,等到柳暗花明,自然可以迎來希望和轉(zhuǎn)機(jī)。

02
藏器以待時
中國人講: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意思是說:真正厲害的人,選擇默默提升自己,積累資本和實力,而后等待恰當(dāng)?shù)臅r機(jī)。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
陶淵明的祖父陶侃,曾經(jīng)為穩(wěn)定東晉政權(quán)立下大功。
但是因為小人中傷,被貶到偏遠(yuǎn)的廣州做官。
當(dāng)時廣州還是沒有開化的蠻荒之地,很多人都以為他可能要老死他鄉(xiāng)。
陶侃卻沒有消沉,反而在逆境中不斷磨礪自己。
他每日搬磚一百塊,從室內(nèi)搬到室外。
這對于年過半百的他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他卻堅持了整整十年。
正是這十年的堅持,讓他這個武將得以保持體能。
不僅如此,他在廣州任上學(xué)習(xí)處理政務(wù),十年時間,把廣州治理得井井有條,補(bǔ)上了自己理政的短板。
十年之后,國家再度動亂,陶侃重新獲得了機(jī)會。
他迅速出山平定天下,再次被朝廷拜為大將軍。陶侃也因此功,成為一代名將。
古人說:潛龍勿用。
在時機(jī)不到的時候要學(xué)會潛藏,默默積蓄自己的力量。
高適早年科考不順,躬耕苦讀幾十年,一直沒有中第。
可他卻沒有放棄自己,三十年如一日,讀詩書,學(xué)兵法,練武藝,文武兼修。
一直等到五十歲,安史之亂爆發(fā),他終于等到了屬于自己的機(jī)會。
此后十年,高適一路開掛,順利平定叛亂,加封渤海縣侯,位極人臣。
所有的橫空出世,說到底都是厚積薄發(fā)。
人生無常,低谷與坎坷在所難免。
但是面對低谷的方式里,藏著一個人能抵達(dá)的高度。
藏巧守拙,默默蓄勢,如此人生才能在合適的時機(jī),飛龍在天,布雨行云。

03
藏心以養(yǎng)生
看過一項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宋朝官員如果貶往嶺南,五年內(nèi)的存活率不足50%。
比如哲宗年間,蘇軾兄弟和舊黨梁燾、劉摯先后被貶往嶺南。
蘇軾兄弟活了下來,但是舊黨梁燾、劉摯都死在嶺南。
人在低谷,要避禍,要藏器,但更重要的是先活下來。
蘇軾食腸寬大,凡事都不往心里去,無論走到哪兒都吃得下,睡得著。
所以什么疫病也影響不到他。
古人說,藏心,為養(yǎng)生之本。
學(xué)會把自己的心保護(hù)好,豁達(dá)樂觀,免受侵?jǐn)_,就是最好的養(yǎng)生之道。
唐代詩人白居易,仕途不順,屢遭貶謫。
被貶杭州之后,他心中苦悶難解,去拜訪鳥巢道林禪師。
結(jié)果一進(jìn)寺門,就發(fā)現(xiàn)禪師被一群大鳥圍攻。
白居易趕忙驅(qū)散大鳥,對禪師說:你自己住在荒郊野嶺,固然是清靜了,但是太危險了。
禪師卻說:“你不停地起心動念,就好像住在薪火焚燒的房子中,比我更危險。”
白居易恍然大悟,自己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沒有安頓好自己的心。
于是,他立即拜禪師為師,在西湖邊上建起一座竹樓,用茶道、琴藝調(diào)節(jié)心境。
慢慢從仕途失意的困頓中走出來。
唐代官員的平均壽命是55歲,但是白居易活到75歲,壽終正寢。
佛家言:萬法心造,吾性自足。
萬事萬物都在人的心里,只要把心安頓好,就能免疫人世間絕大多數(shù)的坎坷風(fēng)雨。
一切得失都微不足道,一切悲喜都是浮云。
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態(tài),就是最好的靈丹妙藥。
曼德拉曾說:生命最偉大的光輝不在于永不墜落,而是墜落后,能夠再度升起。
人生路遠(yuǎn),難免磕磕絆絆。
度過低谷的方式,藏著一個人的智慧與格局。
藏鋒,是審時度勢的明智;藏器,是厚積薄發(fā)的忍耐;藏心,是云淡風(fēng)輕的境界。
藏,是保全之道,亦是破局之法。
藏住自己,低調(diào)蓄勢,往后的人生才能繁花似錦,好運(yùn)綿延。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