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假期,前往宿州市埇橋區(qū)盛圩烈士陵園祭掃的人絡繹不絕,守陵人盛志席格外忙碌。

“這場戰(zhàn)斗一直從拂曉打到天明,為了掩護戰(zhàn)友撤退,共有31名戰(zhàn)士壯烈犧牲......”烈士陵園紀念館內,面對前來瞻仰英烈的干群,年逾古稀的盛志席動情地講述著84年前激烈的戰(zhàn)斗情景。

盛志席的父母盛維藩、孔秀英正是那場戰(zhàn)斗的親歷者。埇橋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范力群介紹,1941年冬的一天,借宿在盛圩村盛維藩家中的新四軍官兵突遭數倍于己的敵人包圍。危急時刻,孔秀英勇敢地為官兵帶路突圍。大部分官兵突出了重圍,不幸的是,31名戰(zhàn)士在戰(zhàn)斗中付出了生命。

“鄉(xiāng)親們收殮烈士遺體,其中18人被安葬于盛圩村西。從那時起,每逢清明等節(jié)日,我的父母就來到烈士墓前,為他們添土祭掃?!笔⒅鞠f。

1981年,當地政府開始在此處修建烈士陵園?!拔腋赣H就說,他們的墓我來守!”盛志席告訴記者,1985年,陵園建成,盛維藩主動搬進烈士陵園,和妻子一起成為守陵人。

每當到了清明、冬至、春節(jié),盛維藩都要帶著盛志席兄弟到陵園里來,給烈士們祭掃?!案赣H總是跟我們念叨,如果沒有這些革命先烈,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安穩(wěn)生活?!笔⒅鞠貞浾f,父親臨終前最放不下的便是這些烈士,把他叫到床前,囑咐他務必要為烈士們守好墓,“活一天就要守一天”。

盛維藩去世后,盛志席成了第二代守陵人,他和老伴一起搬進了陵園門口的一間小房子,每天打掃陵園衛(wèi)生、擦拭烈士墓碑,年復一年,碑木在他的精心呵護下完好無損。

2014年,陵園迎來擴建。來自蘆嶺、西寺坡、桃園、蘄縣、北楊寨、大營、永鎮(zhèn)、城東等8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1724座無名烈士墓和48座有名烈士墓集中遷移到盛圩烈士陵園。前來祭掃的人越來越多,盛志席的工作量增加了幾倍,但他從無怨言。有人到陵園祭掃,盛志席總是深感欣慰,熱情接待。

“來這里最多的是小娃娃?!笔⒅鞠f,清明節(jié)前后,周邊學校經常組織學生到陵園祭掃,他最高興的事情便是給孩子們講述烈士的故事。

據統(tǒng)計,從2000年接替父親擔任烈士陵園管理員起,盛志席每年接待祭掃烈士的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學校近百個,累計開展烈士事跡宣講360余場、受眾近22萬人次。

一把掃帚、一塊抹布,一天接著一天。守陵人的生活單調又枯燥,但在盛志席看來,只要能把烈士的故事講下去,把革命精神傳下去,便是最大的光榮。

在爺爺、父親的感召下,如今,盛志席的兒子盛小寶也在工作之余參與到陵園的日常工作中,共同守護烈士英魂?!案赣H經常跟我說起爺爺奶奶的故事,反復教育我,永遠不能忘記先烈。現在他年齡大了,腿腳不利索,我閑時就到陵園幫他清除雜草、打掃路面,越發(fā)感覺這些烈士就是自己的親人。以后父親干不動了,我就來接他的班!”盛小寶對記者說。

(記者 張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