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蘇區(qū)共產主義青年團首次團代會在瑞金召開,會后,青年工作被擺在了一個重要的位置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第四次反“圍剿”勝利結束后,部隊已經(jīng)有了相對完整的青年工作機構,各級隊伍中都有青年工作機構和青年委員。

此時,由于敵人對蘇區(qū)的連續(xù)“圍剿”行動,我軍傷亡慘重。加之戰(zhàn)爭環(huán)境十分嚴酷,物質生活艱苦,文化生活更是枯燥。

在這一背景下,必須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鼓舞士氣,激發(fā)軍中戰(zhàn)士們的斗志。1934年2月初,在政治工作會議上,周恩來強調了青年工作的重要性,并號召大家一起想辦法,加強政治工作。

當時,年僅17歲的青年部部長蕭華被羅榮桓委以重任,羅榮桓直言“我知道你一定有辦法?!?strong>羅榮桓對他并不是盲目信任。

蕭華12歲參加革命以來,便打破了人們對他年紀小的偏見,多次出色完成了各項重要任務。13歲時,他便擔任起了團縣委書記,短短時間里,便發(fā)動了一萬多名青年參加紅軍,他的工作受到了毛主席的稱贊和關注。毛主席親自將他帶進了紅軍隊伍,十分自信地對羅榮桓說“他以后一定會有大出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正是因為知道蕭華的能力,羅榮桓才將這一重任交到了他的手上。蕭華果然沒有讓他失望,僅僅一兩天后,蕭華便拿出了具體的條文和建議。他向總政治部提出,開展以“四不五要三努力”為內容的“紅軍青年沖鋒季”競賽活動。這獲得了總政治部的支持。

四不:不生病、不掉隊、不怕苦、不犯紀律;

五要:每人要識三百字、要團結友愛、要積極參加文體活動、要搞好軍民關系、要講究衛(wèi)生;

三努力:努力提高政治覺悟、努力提高軍事本領、努力提高文化水平。

為了讓“四不五要三努力”刻進每個人的心中,蕭克還特意讓人編成了一首歌,在軍中傳唱。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針對“不生病”和“不掉隊”,又補充了幾個具體的要求,比如“不吃辣椒”。

之所以“不吃辣椒”,一方面是因為吃辣椒很容易患上腸炎、肛門炎,導致身體健康出現(xiàn)狀況,從而掉隊。

然而,“不吃辣椒”看似簡單,只需要管住嘴就行,但實際上,對軍中多是湖南人、江西人的部隊來說,這并非易事。但為了支持“紅軍青年沖鋒季”的活動,各級領導“忍痛割愛”,遠離了“辣椒”。比如,無辣不歡的王稼祥、羅榮桓都不吃辣椒了。

在上級首長的帶頭作用下,這次活動成為了提高紅軍整體素質和戰(zhàn)斗力的一次重要的政治教育活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同年5月底,“紅軍青年沖鋒季”活動結束。這次具有深遠意義的青年活動因頻繁的戰(zhàn)斗和艱苦的作戰(zhàn)環(huán)境,幾乎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記載。但這段歲月卻深刻地烙印在了每一位當事人的心中。

1950年春,馮文彬率領中國青年代表團應邀赴蘇聯(lián)訪問,在為期兩個半月的訪問中,中國青年代表團向蘇聯(lián)介紹了一些中國工農紅軍的光榮傳統(tǒng)。

代表團成員、總政青年部部長王宗槐將軍在講話中重點介紹了“紅軍青年沖鋒季”活動,受到蘇聯(lián)方面的關注。

同年10月,在全軍第一次青年工作會議上,總政治部主任羅榮桓又一次提到了“紅軍青年沖鋒季”競賽活動,他明確指出:

“雖然在執(zhí)行過程中存在一些偏激的現(xiàn)象,但它所取得的成績是主要的,它的歷史意義是不可低估的?!?br/>

一句話便為這次的活動定下了基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84年初,為了讓人們了解“紅軍青年沖鋒季”活動,同時也是紀念該活動五十年周年,王宗槐將軍決定寫一篇回憶錄。

在寫作過程中,由于缺乏可供參考的相關資料,他特意召集蕭華、劉志堅,一起回憶那段歷史歲月。

王宗槐將軍是我軍青年工作和干部工作的開拓者,有著干部工作的“活辭典”的美譽。也正因如此,他對當年的那場青年競賽活動一直念念不忘,總覺得自己有責任將那段歷史記錄下來。

王宗槐出生于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母親在他1歲時便逝世,八歲時又沒了父親成了孤兒。1930年,15歲的王宗槐參加了紅軍,此后便長期開展干部工作和青年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jīng)驗。

1937年11月,王宗槐出任晉察冀軍區(qū)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在聶榮臻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期間,因聶榮臻經(jīng)常向他詢問干部情況,王宗槐逐漸將這些干部情況記在了自己腦袋中,并逐漸對軍區(qū)干部的基本情況了如指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抗日戰(zhàn)爭期間,因日偽軍發(fā)起“大掃蕩”,轉移前,軍區(qū)組織部門便將一些重要的文件、表格全部處理掉。但有一次,因為剛打完仗,八路軍總部便發(fā)來命令,要求立即上報干部資料。因為來不及布置填表,眾人很是著急。這時,王宗槐想了想,一邊思考名字,一邊將各個干部的名字列了出來。很快,全軍區(qū)營級以上干部的花名冊便完成了。他超強的記憶力令大家驚嘆不已。

事后,他也因此多了個“活辭典”的稱號。對于軍中戰(zhàn)士們的稱贊,他則坦言道:

“這都是在聶榮臻司令員的教誨和嚴格要求下鍛煉培養(yǎng)出來的?!?br/>

此時,王宗槐已經(jīng)是我軍中的高級將領了,但因忙于工作,卻一直沒有成家。眼看著他早已到了年紀,好幾位將帥都開始為他操起心來,給他介紹對象。

1941年,在晉察冀軍區(qū)三分區(qū)政委王平的介紹下,王宗槐和范景明走到了一起,結為革命伉儷。但直到1944年,兩人才補辦了婚禮。

雖然婚禮十分簡樸,但卻讓人終生難忘,大家寫下詩詞歌賦,作為對兩人的賀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新中國成立后,王宗槐被任命為解放軍第63軍第一任政委。不久后,他便被調入總政治部工作,擔任青年部部長,同時還兼任起了組織部副部長、干部部第一副部長和總政秘書長。足見黨中央對他政治領導工作的認可。

上任后,王宗槐積極發(fā)揮自己“活辭典”的能力,從全國各地選拔人才,堅持任人唯賢,為我軍的青年工作和干部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1953年6月,毛主席曾當眾叫出王宗槐的名字,并說道:“我知道你。你是王宗槐,做軍隊青年工作的?!?/p>

后來,在全軍軍銜的評定工作中,王宗槐還和賴傳珠、徐立清、肖華一起負責了少將評銜工作。而在我軍首次授銜儀式上,他也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參考資料:祖國2024年1期、文史月刊2017年2期、中華魂2016年11期、人民英雄網(wǎng)、光明網(wǎng)、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