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南川區(qū)石溪鎮(zhèn)鹽井村,山巒如巨獸的脊背,層層疊疊地壓在人們的頭頂。這里交通閉塞,信息不暢,卻成了某些人作惡的溫床。譚繼才,這個在村里橫行霸道的惡棍,用他的拳頭和鈔票,編織出一張讓村民們敢怒不敢言的網(wǎng)。

2014年冬天,當李紅梅和丈夫王建軍從浙江打工回來,滿心歡喜地準備開啟新生活時,他們不知道,一場噩夢正悄然降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惡霸的獠牙

譚繼才,在鹽井村是個響當當?shù)摹叭宋铩?。他身材魁梧,滿臉橫肉,一雙眼睛總是透著兇狠和貪婪。他靠著在村里放高利貸、強占土地、欺負弱小,積累了所謂的“財富”和“威望”。

那天,譚繼才正蹲在村口的小賣部門檻上,嘴里叼著煙,眼睛卻直勾勾地盯著李紅梅。李紅梅年輕漂亮,剛從外地回來,身上還帶著一絲都市的氣息。譚繼才心里一陣癢癢,他吐了個煙圈,對著李紅梅陰陽怪氣地說:“喲,這是從哪兒回來的大美人???要不要到我家坐坐,喝杯茶?”

李紅梅嚇得臉色蒼白,拉著丈夫的手加快了腳步。王建軍雖然心里害怕,但還是鼓起勇氣說:“譚繼才,你別太過分了!”譚繼才冷笑一聲,上前一步,拍了拍王建軍的臉:“小子,嘴巴放干凈點,不然有你好受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血色的夜晚

2014年冬月十七,這個日子成了李紅梅和王建軍一生的噩夢。那天晚上,外面下著傾盆大雨,譚繼才帶著四個馬仔,氣勢洶洶地踹開了李紅梅家的房門。王建軍還沒反應過來,就被馬仔們按在地上,動彈不得。

李紅梅驚恐地看著這一切,眼淚止不住地流。譚繼才走到她面前,一把抓住她的頭發(fā),惡狠狠地說:“你男人生不出崽,你就給我借個種!”說著,就拖著李紅梅往堂屋走。

李紅梅拼命掙扎,用盡全身力氣咬了譚繼才的耳朵一口。譚繼才吃痛,暴跳如雷,他抄起火鉗,狠狠地砸向王建軍的腿。王建軍發(fā)出一聲慘叫,鮮血染紅了地面。譚繼才對著王建軍吼道:“要么看著你婆娘死,要么看著她給我生崽!”

在譚繼才的淫威下,李紅梅被拖進了房間。那一夜,雨聲、哭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成了這個深山小村最黑暗的記憶。

從那以后,李紅梅就成了譚繼才的“專屬物品”。每周三下午,譚繼才都會準時來“收租”,而李紅梅只能默默忍受著這一切。王建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他知道自己不是譚繼才的對手,只能選擇隱忍。

然而,他們并沒有放棄反抗。李紅梅開始偷偷收集譚繼才的罪證。每次譚繼才強迫她上山“采藥”,她都會趁機把證據(jù)埋在后山的竹林里。

王建軍則利用自己腿腳不便的借口,頻繁出入鎮(zhèn)司法所,向工作人員反映譚繼才的惡行。工作人員雖然同情他們,但因為沒有確鑿的證據(jù),也只能無奈地搖頭。

在這四年里,李紅梅和王建軍就像生活在黑暗中的老鼠,小心翼翼地收集著每一絲光亮。他們知道,只有找到足夠的證據(jù),才能將譚繼才繩之以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希望的曙光

2018年,掃黑除惡專項行動在全國范圍內(nèi)展開。這個消息就像一道曙光,照亮了李紅梅和王建軍黑暗的生活。他們知道,機會來了。

王建軍從床底取出了七個牛皮紙筆記本,這是他們四年來收集的證據(jù)。每一個筆記本上都詳細記錄著譚繼才的罪行,包括時間、地點、證人等。而李紅梅也拿出了自己的“生理記錄本”,上面用紅色圓珠筆標注著每次被侵犯的時間、地點,以及譚繼才留下的傷痕照片。

這些證據(jù),是他們用命換來的。每一頁紙都浸透了他們的淚水、汗水和鮮血。

甕中捉鱉

2018年9月3日,這個日子李紅梅和王建軍永遠都不會忘記。當天,譚繼才像往常一樣來“收租”。李紅梅故意打翻熱湯,趁譚繼才換衣服的時候,王建軍從谷倉里掏出藏了四年的辣椒水。

當譚繼才捂著眼睛慘叫的時候,窗外沖進了四名便衣警察。原來,王建軍早就用村口小賣部的公用電話,提前半小時撥出了報警電話。

警方在譚家地窖里搜出了仿制手槍、28萬元現(xiàn)金,以及讓全村人都震驚的賬本。最后一頁寫著:“李紅梅值5萬,等玩夠了就賣給隔壁村老鰥夫?!?/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正義的審判

譚繼才被警方帶走了,鹽井村的村民們歡呼雀躍。他們終于擺脫了這個惡霸的壓迫,迎來了久違的安寧

2019年6月,譚繼才被判處無期徒刑。宣判那天,王建軍在法庭外點燃了那七本筆記本,紙灰飄向村后山。李紅梅摸著微微隆起的小腹(獄中得知已懷孕),輕聲說:“孩子,記住火能燒掉紙,燒不掉公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結(jié)語

譚繼才的落網(wǎng),是正義的勝利,也是李紅梅和王建軍四年來隱忍和堅持的結(jié)果。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戰(zhàn)勝了邪惡,為自己和村民們討回了公道。

在這個深山小村里,曾經(jīng)籠罩的陰影終于散去。陽光重新灑在大地上,照亮了每一個角落。而李紅梅和王建軍的故事,也將永遠銘刻在鹽井村的歷史中,成為人們口口相傳的傳奇。

備注:文章人名、地名已經(jīng)變動;圖片為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