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龔先生
今天是清明節(jié),是祭拜祖先、緬懷先烈的日子。但是,近一段時間以來發(fā)生的幾起觸目驚心的火情,讓一些家庭陷入新的傷懷,也再一次在全社會敲響了清明祭掃防火的警鐘。
近日,在北京市朝陽區(qū)一路口,44歲的女子張某冒風燒紙祈福,紙錢殘火引發(fā)火災事故,造成7輛機動車被燒毀、2輛被燒損,嫌疑人張某被依法刑拘。此前幾天,北京房山區(qū)張坊鎮(zhèn)一村民上墳燒紙引發(fā)山火,被依法刑拘。
不止是北京,在蘭州等城市,近期都發(fā)生了祭祀引發(fā)的火災……
清明節(jié)祭拜祖先,傳遞的是慎終追遠的情感追求。燒紙上香也有其習俗源流,不過,這不能成為危險動作的濾鏡,也不能一成不變,以致成為流弊。近年來,文明祭掃、綠色祭掃蔚然成風,但是,一再出現的祭掃火災表明,還是有不少人依然放不下燒紙祭祀等老習慣。
根據相關部門公布的信息,燒毀7輛車、燒損2輛車的當事人按照老家的習俗,每月初一、十五都要燒“金元寶”祈福,她經常在這兩個日子前后在路口燒“金元寶”。
“硬核祭祖,燃9輛真車”“人家祈福燒假的,你是燒真的”“這下福沒祈來,卻祈來了禍”……網友留言雖然諷刺辛辣,但也讓我們警醒:清明期間,表達追思、灑掃祭祀要格外注意公共安全,自覺抵制在道路、居民區(qū)等公共區(qū)域燒紙焚香等陋習。

(新華社發(fā) 朱慧卿作)
說到底,祭祀的目的是緬懷逝者,追思的是往日的幸福時光,是希望以更加美好的生活告慰逝者,核心還是那份真摯的感情。一捧鮮花、一篇悼文、云上祭掃,只要祭祀者有心,都能傳遞對逝者的思念。燒紙上香既不環(huán)保又有火災隱患,本想告慰逝者卻惹火燒身,豈不是與祭祀初衷背道而馳?
清明是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火情的高發(fā)時間段。來自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的數據顯示,近三年來,清明節(jié)期間因用火不慎引發(fā)的火災占比最大,近三成是由于祭掃用火不慎和違規(guī)用火引發(fā)。
公共安全是城市管理的首要考量?;馂奶嵝盐覀儯仨毰c時俱進改進祭祀方式,燒紙上香等理應被更加文明和安全的的祭祀方式代替。近年來,北京探索推出多種多樣的文明祭祀方式,殯葬服務機構提供免費祭祀鮮花、官方開設網上祭掃服務專區(qū),方便人們云祭掃;在浙江安吉,村民將先人生平事跡制作成二維碼鐫刻在青石上;在南京雨花臺功德園,“云祭祀”平臺讓海外游子能穿越時空寄托哀思。這些創(chuàng)新的祭祀方式,既保留了慎終追遠的文化內核,絲毫不會減弱緬懷情感,還能避免火災隱患,提升祭祀的文明程度。

(新華社發(fā) 郭德鑫作)
正如網友所說,“心誠,無燒也能祭祖”。
其實,安全文明祭掃,不僅是道德義務,更是法律責任。根據相關法律法規(guī),過失引發(fā)火災但未構成犯罪者,將被給予十至十五天拘留處罰,并可處以五百元以下罰款;若過失行為導致嚴重后果且符合刑法規(guī)定的犯罪構成,則有可能面臨刑事追責,如失火罪。一系列被處罰的案例警示我們,任何忽視防火安全、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行為,都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法律威嚴,警示祭掃務必筑牢“防火墻”。這堵防火墻,是每個城市需要加固的防火宣傳引導之墻,是相關管理部門、消防、殯葬服務機構等需要加固的預防火災之墻,更是我們所有人需要建起的清明祭掃移風易俗之墻。文明祭掃關系到環(huán)境安全和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安全,理應形成新的全民共識——在安全、環(huán)保的前提下掃墓祭祀,既寄托追思,也顧念安全,既延續(xù)傳統(tǒng),也顧及現實。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為祭掃傳統(tǒng)注入時代新風,是回歸緬懷逝者的本意,行為方式的清明,也能讓清明時節(jié)更文明、更清明。
來源:中工網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