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紅餐網 李金枝
50元一碗的貴價面館,又殺回來了!
這次的主角從蘭州牛肉面變成了"本幫 這批本幫面館到底啥來頭?貴價面館真的又行了? 50元一碗的貴價面賣爆了 每個上海人都有自己珍藏的本幫面館,它們可能只是弄堂里不起眼的一個小門臉兒,沒什么裝修可言,門前擺上幾張桌子就能營業(yè),一碗面大概40元。 不過,長期以來,本幫面只是上海人的心頭好,在全國并沒有什么熱度。近一年,上海之外,北京、哈爾濱、大連、長沙、合肥等城市也涌現了一批本幫面館,且人氣頗高。 "北京高人氣的商場都有上海本幫面館,家家都排隊,生意很好。"在北京開粉面館的王楠(化名)告訴紅餐網,去年下半年,阿大排檔、福和面館、王繁星面館等本幫面品牌進入北京,門口經常大排長龍。 據了解,阿大排檔北京首店開業(yè)當月營收上百萬元。上海16年的老品牌——福和面館,去年7月在三里屯開出北京首店,44.8元的單人套餐,半年賣了1.6萬份。 本幫面館的高人氣不止在北京。 "自從這家面館開業(yè),我就想去吃,每次路過看到排隊就給勸退了。"阿麥(化名)所在的城市青島,去年9月開了一家王繁星面館,位于青島萬象城。 上周六中午,她終于下定決心去打卡,盡管已經提前在線上平臺取號,到店還等了一個半小時。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據合眾合創(chuàng)始人姚哲分享,王繁星面館門店月均收入60萬,也有一些門店做到了月營收150萬。 目前,南京、杭州、大連、合肥等城市,大眾點評面館熱門榜上都有本幫面館的身影。社交平臺,本幫面館的熱度也一路飆升,小紅書#本幫面館相關筆記已經有上萬篇,抖音相關話題播放量也突破2千萬。 熱度走高的同時,本幫面館品牌化、連鎖化進程也在加速。 2023年在鄭州起家的王繁星面館,不到2年時間在北京、青島、杭州、長沙等十多個城市開出了近40家店,目前其在蘇州、天津等城市的首店也在圍檔中。 △圖片來源:小紅書截圖 同年在哈爾濱誕生的阿大排檔,去年5月在北京朝陽大悅城開出首店,不到一年時間就在北京開出了6家門店,現在全國總共有18家店。 上海當地的本幫面館品牌也在嘗試出滬,在上海經營了16年的福和面館,去年進行品牌升級,隨后從上海開到了北京、南京、合肥,共有13家門店。 本幫面出圈背后:現炒澆頭、開進商場 本幫面以"濃油赤醬"為特色,靈魂是"澆頭",講究現炒現做,這樣可以保證澆頭的新鮮和口感,并且鍋氣十足。 與傳統本幫面館相比,新式本幫面館將"現炒澆頭"進一步放大,直接打出"現炒""一份一炒""沒有預制"等標語。 比如,阿大排檔在門頭、墻面、明檔窗口等多處強調"必須猛火現炒""雞湯新鮮現燉",王繁星面館、福和面館店內張貼著"現炒、現制"的標語、海報,聲稱選用當天新鮮食材、澆頭現炒,每碗面還堅持單份現炒。 △圖片來源:阿大排檔大眾點評賬號 部分面館還通過明檔廚房,展示廚師現場猛火炒制澆頭的過程。像阿大排檔將鱔絲、牛肉、豬肝、腰花、蝦仁等生料,放在不銹鋼托盤里,方便廚師取料現炒的同時,讓顧客能直觀感受到食材的新鮮程度。 在菜單上,這批新式本幫面館,通過大幅精簡SKU,尤其是砍掉非現制的產品,繼續(xù)強化現炒現做的屬性。 比如福和面館,2024年走出上海,在外地開設門店,SKU從80個減到40-50個,去掉了"預制澆頭面"這一類別。上海的網紅品牌毒蛇面館,去年新開的門店中,將"現成澆頭面"這一系列產品砍掉了,只保留20-30個SKU。 精簡SKU的基礎上,新式本幫面館增加了一系列特色小吃、包點。 上海傳統本幫面館以面為主,提供一些可以單點的澆頭。新式本幫面館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排骨年糕、炸豬排、本幫熏魚、蟹粉小籠包等上海代表性美食。王繁星面館和阿大排檔等新銳品牌,則增加了糖水/甜品系列。 △圖片來源:各品牌大眾點評賬號 這些產品組合,也讓面館的經營時段覆蓋到早中晚到夜宵,從而滿足更多消費群體的需求。 新式本幫面館另一個重要變化就是從街邊搬進了商場,不少面館選址核心商圈的高人氣購物中心,諸如王繁星面館、阿大排檔、福和面館,在北京開進了三里屯、朝陽大悅城、朝陽合生匯等。 上海的福和面館,此前一直在街邊開店,2024年起,新開門店也進入購物中心,開到了松江印象城、靜安柒彩里等。 除了通過開商場店來提高品牌勢能,新式本幫面館多在省會級城市,或一線、新一線城市開店,且僅開1-2家門店,維持品牌稀缺性。 對此,姚哲曾表示,這一批本幫面館多在A類商圈的核心位置聚集客流,因此必須控制門店數量,不然客單價無法支撐客流快速爆發(fā),容易出現同店銷售下降的問題。 "保持稀缺,先滿足嘗鮮,再留存復購。如果單一區(qū)域門店數量快速加密,品牌過了火爆期進入常態(tài),也會逐漸衰弱。"姚哲說道。 現炒澆頭面館越開越多,貴價本幫面能走多遠? 本幫面如今正在勢頭上,但從長遠發(fā)展來看,仍有一些問題待解。 首先,一碗面賣40-50元,消費者是否真的會持續(xù)買單? 2021年左右,一批客單價在30-40元的貴價面館走紅,受消費理性趨勢和大環(huán)境影響,這兩年不少貴價面館開始降低客單價,比如和府撈面多輪下調價格,主要產品已經降至30元以下。 "現在愿意花40塊錢去吃一碗面的消費者不多。"王楠直言,一個品類能否開到全國各地并站穩(wěn)腳跟,核心因素之一就是它的價格是否符合普羅大眾的認知。50元一碗面,消費者可能愿意嘗鮮,但長期復購率很難保證。 事實上,目前新式本幫面館也多集中在消費能力相對更高的一線、新一線等城市,但40-50元一碗面,放在整個面館賽道是個偏高的價格,其后續(xù)能否全國開店仍然是很大的未知數。 口味則是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長期以來,本幫面只在上海及周邊有熱度,與其口味局限有很大關系。本幫面講究"濃油 △圖片來源:福和面館公眾號 不少消費者嘗試后評價,"有點咸,吃多了還很膩""又甜又咸的,吃不慣這個口味""點的豬肝面,超級腥還齁咸,真的不好吃"…… 在餐飲"現制風"盛行的當下,新鮮現制成為了餐廳標配,本幫面館的核心賣點現炒澆頭也變得越來越普遍。 紅餐網注意到,市面上有不少以"現炒澆頭"為特色的面館,其中川湘菜小炒澆頭熱度更高。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