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上海對口支援新疆克拉瑪依十周年。十年,是時間的刻度,更是發(fā)展的見證。2015年以來,上海援克人才跨越4000多公里山海之隔,緊緊圍繞教育培訓、醫(yī)療衛(wèi)生等民生保障領域持續(xù)發(fā)力,攜手當地不斷提升著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在克拉瑪依市中心醫(yī)院門診大堂內的墻面上,與醫(yī)院管理團隊、醫(yī)療團隊并肩的新一批上海援疆專家們的照片格外醒目。
醫(yī)院院長助理、全科醫(yī)學中心主任劉琦介紹,從“專家坐診”到“體系革新”,上海經驗要在克拉瑪依碰撞出火花,不能簡單地照搬流程,而要助力當地建立規(guī)范化診療框架,讓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上海標準”的影子。
醫(yī)院骨科中心副主任王健日前則剛剛完成在上海同濟醫(yī)院的研學,帶著問題和困惑遠赴上海,再帶著經驗和自信回到工作崗位,成了他這幾年的常態(tài)。

上海大后方源源不斷的支持,也成為前線兩地醫(yī)生的堅強后盾。采訪期間,記者就遇到耳鼻喉科主任、副主任醫(yī)師趙傳亮視頻連線上海同濟醫(yī)院專家,展開了一場重癥鼻顱底交通處腫瘤手術的遠程會診。
趙傳亮還和上海援克醫(yī)療隊員承擔著師帶徒的責任,從臨床到科研,對年輕醫(yī)生進行帶教培養(yǎng),嚴格完成院方提出的相應指標,讓部分科室實現了科研零的突破。
住院醫(yī)師買爾給娜?努爾太先后師從兩批上海援克專家,被上海醫(yī)生的鉆研和奉獻精神深深感染,她最難忘的是師父趙傳亮那句“失敗也是經驗”的鼓勵。

上海援疆醫(yī)療干部、克拉瑪依市衛(wèi)健委副主任劉東升表示,10年來,上??偣灿?批41名援克醫(yī)療人才,跨越山海,牢記初心使命,堅持輸血與造血并重,把人才培養(yǎng)、服務百姓作為重要工作,為把克拉瑪依建設成北疆的醫(yī)療高地接續(xù)努力著。
作為上海醫(yī)療援克的全程見證者,克拉瑪依市中心醫(yī)院副院長陳燕細數十年蛻變。她表示,從最開始的盼幫扶,到現在主動提需求,克拉瑪依對上海越來越不“見外”,上海對克拉瑪依的幫扶也越來越精細化。
作為和醫(yī)療同等重要的民生大題,上海人才干部在克拉瑪依的教育幫扶工作同樣舉足輕重。

在克拉瑪依市第九小學的“行知軒”,六年級學生孟君昊和同學們揮毫潑墨,筆尖游走間,元代書法家趙孟頫的《玄妙觀重修三門記》躍然宣紙上。

教室里一張張古色古香的木雕桌上,筆墨紙硯一應俱全,墻上環(huán)繞著孩子們的各式書法作品。九小是書法特色校,但擁有這間被學生驚呼“豪華”,被書法老師趙芳和校長郭慶紅贊不絕口的電子書法教室,還是去年上海新一批援克干部上任后的事。

同樣因為上海援克而硬件提升的還有克拉瑪依第三中學,原先這里的教師參加錄像課比賽只能自己架手機拍攝。2021年一次云上課堂,讓上海援克干部關注到了這里條件的簡陋,積極鏈接資源,建設了一間錄播教室,并陸續(xù)配置先進教學設備。

化學老師杜婷(上圖)在教室里的首次數字化實驗課就讓學生們大開眼界,聽評區(qū)觀察記錄的教研組長盧紹靜也很是欣慰。

而在隔壁的精工木工教室,興趣班的學生們三人一組,穿戴著專業(yè)的皮圍裙,圍著木刻機制作。有的小組通力合作,一節(jié)課就刻出了漂亮的東方明珠造型。
從2015年首批智力援克干部來到克拉瑪依,上海對當地教育的關注力度就越來越大。三中黨委書記崔峰感慨,作為最大受益者之一的三中,不只在硬件設施上有明顯的提升。
通過建立工作室、帶教當地青年骨干,上海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輻射??死斠朗薪萄兴佬g教研員王立鏈接上海虹橋當代藝術中心打造的“云美術館”,目前就讓7所學校的學生畫作登上了元宇宙展廳,讓戈壁灘上的藝術教育有了新注解。
同樣在克拉瑪依市教研所建立了名師工作室的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教研員李琥,也在帶徒弟的同時不斷向更廣泛的教學領域延伸觸角。
克拉瑪依市南新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黃梅,參加過各級各類比賽,在李琥的帶教下收獲大為不同。
“為何而來?來而何為?去而何留?”是上海援克指揮部給這批教育干部人才出征前留下的問題和任務。在城市建設管理、人員素質、教育發(fā)展水平等相對其他上海援建地區(qū)更高的克拉瑪依,回答這些問題需要更加用心??死斠绤^(qū)教育局副局長王浩峰表示,“同桌理論”悄然改變著兩地在教育上的協作模式,依托上海教育的先進管理經驗,結合克拉瑪依教育實際,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幫扶,帶來當地教育改革落地的“上海解法”,才能助力克拉瑪依教育水平整體提升。

站在第十年的門檻上,滬克兩地在教育、醫(yī)療領域的協作正開啟新篇?!傲粝聨Р蛔叩年犖?,種下自生長的希望”,或許是下一個十年,上海援克干部和克拉瑪依當地需要繼續(xù)攜手回答的問題。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