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援疆教師的隊伍中,有一對抱著嬰兒、拖著行李箱的特殊身影。當援疆的號角吹響,山東師大附中教師朱童夫婦帶著八個月大的兒子小佑安和六旬岳母,跨越4300公里從泉城濟南奔赴新疆喀什。他們的行囊里不僅裝著奶粉尿布,更承載著教育援疆的使命,用“全家總動員”的方式在祖國邊疆書寫魯喀情深的篇章。

“孩子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接到援疆任務時,孩子剛滿八個月。面對“帶娃援疆還是留魯育兒”的艱難抉擇,夫妻倆在家庭會議上紅了眼眶。最終,岳母一句“孩子在哪家就在哪”的樸實話語,讓這對“80后”教師毅然踏上西行之路。臨行前,他們給襁褓中的孩子取名“佑安”——寄托對邊疆安泰的祝福,也暗含“幼安”的故鄉(xiāng)情結(jié)。
4300公里的成長考驗
從華北平原到西北邊陲,八小時航程成為小佑安人生的第一次“大考”。機艙內(nèi),孩子因氣壓變化哭鬧不止,夫婦倆輪流抱著孩子在過道踱步安撫;降落后,干燥氣候讓嬰兒嬌嫩的皮膚泛起紅疹,深夜發(fā)燒更是讓初為父母的他們手足無措。而更大的挑戰(zhàn)來自生活環(huán)境:暑期入疆遭遇45℃高溫,宿舍因校舍改造頻繁停水斷電,教學樓的裝修粉塵裹著熱浪撲面而來……但這對教師夫妻始終記得臨行誓言:“既來則安,要讓孩子在風沙里學會堅強。”
課堂內(nèi)外的雙重答卷
作為喀什二中高三“泰山班”的任課教師兼?zhèn)湔n組長,朱童白天要攻克“時差教學”難題——新疆與山東兩小時的作息差異,讓他不得不重新設計課堂節(jié)奏;深夜則伏案研究新疆高考新政,將山東“高效課堂”經(jīng)驗改良為適合本地學情的“靶向復習法”。妻子張冉冉除承擔教學任務外,還要完成自治區(qū)優(yōu)質(zhì)課評審、地區(qū)聯(lián)考命題等工作。令人驚喜的是,他們的班級在地區(qū)??贾熊S居前列,研發(fā)的《魯喀高考銜接教學策略》更成為當?shù)亟處煚幭鄠鏖喌摹皞淇紝毜洹薄?/p>
勇挑重擔,教學顯績
在教學工作中,他們勇?lián)厝?,成為了高三泰山班的任課教師,并擔任高三備課組長和學校教研員。他們深知責任重大,結(jié)合當?shù)貙嶋H,研究新疆高考新要求,找到適合的教學方法,形成了適合喀什二中學情的高三復習模式。所帶班級的成績在年級中名列前茅,展現(xiàn)出了卓越的專業(yè)素養(yǎng)。他們不僅關(guān)注每一個孩子的學業(yè),更做孩子們的良師益友,受到了當?shù)貛熒囊恢潞迷u。
作為高三備課組長和學校教研員,他們積極組織學科教研活動,深入課堂聽評課,加強與當?shù)亟處煹慕虒W經(jīng)驗交流。他們還擔任自治區(qū)優(yōu)質(zhì)課比賽評委,積極參加地區(qū)聯(lián)考命題工作。此外,他們還作為主持人,申請并通過了山東省對口支援專項課題。他們的教研成果不僅提升了學校的教學質(zhì)量,還為促進魯喀兩地教育交流搭建了橋梁。
沙棗花開的家庭勛章


在喀什的校園里,總能看到這樣的溫馨畫面:岳母推著嬰兒車在樹蔭下遛彎,下課鈴響后,滿身粉筆灰的夫妻小跑著來接替“帶娃值班”。這種“車輪戰(zhàn)”的育兒模式,反而讓這個援疆家庭收獲了特殊榮譽——先后獲評喀什二中、喀什地區(qū)“最美家庭”。面對表彰,夫妻倆說得實在:“我們只是做了教師該做的事,倒是孩子成了最小的‘援疆志愿者’,等他長大了,這段經(jīng)歷就是最好的家風故事?!?/p>
如今,小佑安已能在學步車里踉蹌著奔向教室。夫妻倆的手機相冊里,既有孩子第一次抓周時握住粉筆的瞬間,也有畢業(yè)班學生集體舉著“謝謝老師媽媽”卡片的合影。這些光影碎片,正拼湊出新時代教育援疆的生動圖景:那里有知識播撒的星火,有民族團結(jié)的薪傳,更有一個普通家庭用愛與堅守寫就的邊疆教育詩篇。
聲明
本 文來源于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quán)歸原作 者及原出處所有,內(nèi)容僅為作者觀點,并不代表本公 眾號立場。如涉及版權(quán)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
本文編輯:Sunshine
責任編輯:林美妮
山東教育發(fā)布 |
| | | |
投稿/新聞線索/爆料視頻
一經(jīng)采用將獲得線索獎勵
求推薦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