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藍色字關(guān)注“兵紛女聲”

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自己的腳底長了一些硬疙瘩,本以為只是尋常 老繭沒當回事,結(jié)果越走越疼,上網(wǎng)一搜感覺很像 “雞眼” ,就自己買雞眼膏貼,或者反復在修腳店修腳。
可這些小疙瘩不僅沒好轉(zhuǎn),反而越長越大、越變越多……這是怎么一回事情呢?

腳底的這種疙瘩
竟是致癌病毒感染
實際上,這很可能是你錯把跖疣當成雞眼了!
雞眼:老繭升級版,數(shù)量少
雞眼是由長期摩擦和壓迫引起的繭子升級版,通常單個出現(xiàn),很少超過三個。常見于穿鞋磨腳、腳骨變形或久站人群,雖然疼但不會傳染。

跖疣:HPV感染引起,傳染性強
跖疣是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在腳底安的家,有很強的傳染性,會像繁殖的“病毒工廠”,從1個變成數(shù)10個。所以,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的腳上長了跖疣,千萬別亂摳!
而且這種病毒最喜歡潮濕環(huán)境,光腳踩過的拖鞋、浴室地墊等都可能變成“病毒中轉(zhuǎn)站”,家里人共用物品時也特別容易中招。
導致跖疣的是些低危型HPV,除了腳底的跖疣,像臉上突然冒出來的扁平疣,額頭、脖子上吊著的小肉揪(絲狀疣),也都是它們導致的。

這些小疙瘩都屬于良性病變,一般無嚴重危害,可以就醫(yī)通過冷凍、激光這類物理療法,或者外用水楊酸軟膏、咪喹莫特乳膏等藥物。
身體這個部位的菜花疙瘩才有癌變可能
身上真正有癌變危險的,其實是這種菜花型的小疙瘩——尖銳濕疣。

尖銳濕疣屬于 黏膜型HPV感染 ,多長在 下身、私處或肛門周圍 ,有柔軟、粉紅色、菜花狀或乳頭狀贅生物,同時可能伴有瘙癢、灼痛感,甚至有滲出、糜爛、破潰。
如果不重視,病變部位可能發(fā)生化膿、腫脹、潰瘍、出血等,長此反復,不僅增加治療難度,還可能發(fā)生癌變。
要想降低感染風險
增強免疫力很關(guān)鍵
多吃高蛋白,給免疫防線提供“能源”
免疫系統(tǒng)是由大量蛋白質(zhì)組成的,幾乎所有形式的免疫功能正常運轉(zhuǎn)都離不開蛋白質(zhì),比如免疫球蛋白,幫助打敗對身體有害的病菌。
如果蛋白質(zhì)營養(yǎng)不足,那人體內(nèi)的淋巴細胞就會減少,從而身體的免疫力就會大大下降,給了病毒和細菌可乘之機。

常吃苦味食物,保護免疫細胞少氧化
苦味食物大多富含抗氧化劑,它可以降低氧化應激給免疫細胞帶來的損傷,保護我們的胃腸道黏膜,如:
①茶葉類:綠茶、烏龍茶、白茶,富含茶多酚。
②水果類:金桔、柚子、橙子,這類富含“檸檬苦素”的食物。
③蔬菜類:苦瓜、苦苣、穿心蓮、油麥菜、生菜等,富含類黃酮、維C、多酚類化合物的食物。

補充維生素D——“督促”免疫細胞工作
身體一旦缺乏維生素D,免疫細胞的工作效率就會下降,導致無法及時識別和攻擊外界的病菌,增加感染風險。
而要補充維生素D,最便捷的方法的還是曬太陽。也可以選擇吃些魚干、奶酪、香菇等食物來補充維生素D。

▌本文來源:北京衛(wèi)視我是大醫(yī)生官微
編輯/王萌 責編/王婷 張莉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