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跪了,印度跪了,澳大利亞跪了,歐盟的一半國家也跪了。特朗普搞了一波全球加征關稅,結果這些國家竟還想著通過討好美國減輕負擔,這腦回路真是秀逗了。

老美可不吃這一套,只會嫌他們跪得太難看,站起來再跪一遍。而這場貿易風暴里,唯一挺起了脊梁的,是中國。沒有服軟,沒有退縮,而是直接對等反制,把美國打了個措手不及。
美國以為加關稅是個必殺技,可以震懾全球,特別是中國。但事實證明,中國的反擊一出,美國的這一招反倒成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超市里的中國商品被瘋搶,貨架都空了。
稀土斷了供應,美國的軍工和高科技產業(yè)直接癱了一大片,不少企業(yè)開始滿世界找替代資源。格陵蘭島和烏克蘭是他們的求助對象,可誰都知道,沒有中國的穩(wěn)定供應和低價格,換誰都變得雞肋。
中國的硬氣源于自身的底氣,不買美國的車又怎樣?國產電動車已經(jīng)彎道超車,開得飛快,不用石油就能跑,美國想卡油的套路沒法玩了。中國從來不缺電,煤電、核電、風電、水電四樣都有得選。
手機用自己的華為、用自己的小米,APP光是微信、抖音都能刷得樂呵呵。糧食自給沒問題,就算需要補充,還有南美、非洲這幫兄弟排著隊送貨。誰稀罕美國的東西呢?吃穿用度,咱都能靠自己。
相比之下,美國卻顯得越來越被動。一度以為關稅加上去,供應鏈轉到其他國家就能讓中國“服氣”。但現(xiàn)實是,這些國家不論是技術還是物流都撐不住。
越南的產業(yè)鏈不完整,印度的工廠時不時停水停電,陪不起美國這個大哥玩。企業(yè)的成本猛漲、訂單交不了,最后還是得回過頭求中國工廠幫忙。超市里的局面更是尷尬,搶貨現(xiàn)象成了常態(tài),老百姓早就發(fā)現(xiàn),離了中國貨,美國日子過不下去。
三十年前,美國是老大,中國是跟班。那個時候中國的工業(yè)體系剛剛起步,就連衣服鞋子也得靠進口。可三十年后,情況完全翻轉,中國的制造業(yè)遍地開花,科技、軍事持續(xù)崛起,讓人刮目相看。
而美國呢?還想著用幾十年前的套路來遏制中國發(fā)展。這次硬剛,美國反過來陷入了自己的泥潭;而中國的不低頭、不妥協(xié),正在成為全球的關注焦點。
風水輪流轉,今天的中國不是想捏就能捏的軟柿子了。從這里你又怎么看呢?歡迎留言,聊聊你的觀點!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