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杭州六小龍吹的昏天黑地的,什么上天攬月、下海捉鱉的AI,什么扶老奶奶過馬路的機器人,什么知道你祖宗十八代的大數(shù)據(jù)啥的,弄得其他省份的領(lǐng)導(dǎo)一個個地在反省,南京的領(lǐng)導(dǎo)甚至慚愧的半夜睡不著覺,醒了哭,哭了醒,就像三個月的小寶寶一樣,恨不得叼著奶嘴才能入睡。這才過去幾個月啊,全網(wǎng)突然轉(zhuǎn)變風(fēng)向,開始討伐浙江了。

討伐浙江的由頭是因為采茶工引起的,每年清明左右的時間,會有大量的外地人去浙江采茶,有人爆料說,這些采茶工吃的太差了,住的太差了,美國150年的前的黑奴吃住都比她們好。關(guān)于這個事情,我倒是可以說到一下,因為我老家在農(nóng)村山區(qū),村里50多歲的婦女也是在這個季節(jié)去浙江采茶,問問她們的感受呢,其實她們并不在乎吃住,不管你是日結(jié)還是周結(jié),走的時候,你把工資結(jié)清了就好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采茶這個是季節(jié)性的,也就是半個月、一個月的時間,不管是20個人住一個地方,還是清水掛面也好,這種很難說牽扯到勞動法,我想這種用工肯定牽扯到幾層壓榨,真正的主家估計采茶工都不知道的,也就是一個包工頭組織人員過來干活,主家給包工頭總的多少錢,然后由包工頭分配,包工頭甚至自己也不干活,又安排給小弟干這事了,幾層下來之后,只能從各方面去省了,畢竟中間環(huán)節(jié)都想掙一點。

那這種活,假如在我的老家,如此待人,能不能請到人干呢,那肯定是請不到的,這和浙江的狀況不一樣,不管是磚瓦活,還是木匠活,來的人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農(nóng)村里也沒啥資本主義思想,并不會認為錢是萬能的,請人干活,除了付工錢,還得燒飯燒菜,還得管煙酒呢,飯菜煙酒并沒有講究,量力而行,但是大差不差,至少比自己平常在家的時候吃的好。但是去浙江采茶的都是外地人,不是本地老鄉(xiāng),沒有什么情感因素在里面,就是一個純粹的雇傭關(guān)系,就是不講人情,也能理解。

在大家的心目中,浙江人都被神化了,認為浙江是一個巨富的地方,人均都是老板,其實我并不這樣認為,我老家是一個連日本鬼子都找不到的地方,但是浙江人找到了,找到了之后,承包了一個湖去養(yǎng)魚,這個活,反正我們本地的村民都懶的去干的,村民都出去打工了。但是他干的還很起勁,請了幾個小工,浙江人很有意思,自己能吃苦,喜歡自我感動,他們還總覺得別人過的很差,比如他會帶家鄉(xiāng)特產(chǎn)來,比如米酒,請小工吃飯喝酒,說這是天上有、人間無的美味。其實說實話,米酒在我老家,沒人喝的,屬于上不了臺面的東西,請客吃飯都是當?shù)氐陌拙?,米酒拿出來會被人嘲笑的?/p>

這事讓我想起了臺資企業(yè),臺資企業(yè)里面,有些干部叫課長啥的,估計是跟倭寇后面學(xué)回來的職位,這職位一般是蛙蛙人,他們回去之后再過來的時候,帶點糖帶點餅給辦公室里面員工,糖是一人一個,餅是撇開了,一人半個,那餅還沒雞蛋大,大陸的員工倒是沒啥反應(yīng),那蛙蛙倒是在那感動的流眼淚,說,你們肯定沒吃過這么好的東西吧?很多蛙蛙人到現(xiàn)在都認為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這和浙江某些人固有印象差不多,三年前,村里有人去浙江打工,浙江老板就問,“你們那里是不是還吃不上米飯?”

這并不是說浙江的老板有啥問題,反倒是我非常敬佩他們,因為他們自己吃過苦,他們不認為苦是苦,其實浙江人并不了解外地人的,有些省份窮是窮,但是在吃喝方面還是放得開的,我也是從小過窮日子的,但是開水泡飯我肯定是接受不了的,就是挖點野菜回來也得有菜。

但是我在浙江那里卻看到了,家里住的是別墅,但是早晨老頭老太,用開水泡冷飯吃,他們不是沒錢啊,是很有錢的,這種苦估計從小印在他們頭腦里,因此采茶工的20人住一間,天天清水面,在他們看來,這有啥好抨擊的呢,我自己吃開水泡飯也沒覺得有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看看菜市場周邊的那些老太太就知道,她們?yōu)榱耸∽饨穑贿M菜市場賣菜,全蹲在周邊的馬路邊上,大冬天冷颼颼的,看起來都七八十歲了,我有時候瞅起來都心疼她們,恨不得一下子將她們菜買光。后來有人就告訴我,你別心疼她們,你這個臭打工的還是心疼自己吧,這些老太太都是浙江本地人,家里四五套房的,她們以前確實苦過,但是現(xiàn)在純屬于沒苦硬吃,不僅僅是大冬天在外面賣菜的,工廠里面打螺絲的還好多呢,你在工廠里面看到70歲左右的人,比如在后道剪線頭的,弄螺絲啥的,全是本地人,不會有外地人的,他們不是沒錢,他們就愛吃苦。

這種精神有時候確實讓人佩服,現(xiàn)在大家看浙江是仰著頭看,其實浙江從來就不是什么魚米之鄉(xiāng),也不是啥富裕的地方,哪怕就40年前吧,浙江也是一個窮的鳥不拉屎的地方,很多人去甘肅、陜西、青海這些地方找生活,但是他們能吃苦,找不到像樣的活,給人補鍋,給人擦皮鞋,給人摘棉花都愿意做。為什么浙江以前這么苦,就是因為沒有像樣的田地,除了杭州、嘉興之類的地方好點,別的城市跟福建差不多,全是山地,這兩個地方為什么興起了全民經(jīng)商,那都是被逼的沒有辦法??!

全民經(jīng)商之后,人的心態(tài)就會發(fā)生變化的,可能人味少一點,錢味重一點,這就是大伙兒批評的浙江的“資本主義風(fēng)氣太濃”的緣故,這里面體現(xiàn)在兩點,一點就是喜歡抱團,連浙大這樣的學(xué)校,校長得本地人,外地人調(diào)過來,他們十分不爽,這種“浙人治浙”的心態(tài)是哪兒來的呢,就是他們的富裕是自己打拼出來的,不是別人幫助的,因此對國家概念看的不是很重;另外一點,就是說好多少錢就是多少錢,沒必要搞花里胡哨的東西。比如對待采茶工,談的就是是工錢,吃住問題,給你解決了,那是天大的恩賜了,你反而埋怨吃的差、住的差,那就是你的不對了。

浙江人去外省或者去國外打拼的時候,吃住比這差多了,我記得有一個浙江人去東北搗騰服裝,租的房子連床都沒,他們也不舍得買床,就睡在地上,結(jié)果干了三年,成為了一個區(qū)域總代理了,變成了人人羨慕的老板了,大伙都知道浙江人在天上飛,卻從來不問浙江人飛的累不累。

浙江老一輩人的苦,就是砍完安吉的竹子,也寫不完他們的苦,但是有一點我還是要提出批評的,就是他們希望所有人都和他們一樣苦,那就不對了,因為沒苦硬吃,還要別人也照著做的人,最后都會精神出問題,就是容易變成心理變態(tài)的地主。

浙江雖然是共同富裕示范區(qū),但是貧富差距要比別的省份大很多,所謂的藏富于民,說的不是很準確,這個民恐怕是當年老蔣口中的民,或者是東林紳士口中的民,說到采茶工的事情,本地普通百姓一點也不驚訝,說我們在廠里干活也吃這個啊,為啥外地人大驚小怪的??!也就是說浙江人沒有苦感,他們有時候就像資本主義社會的叢林法則那一套,拼出來都是自己的本事,沒有必要去同情別人,商人就講商人的規(guī)則,沒有必要去扯那些虛偽的東西。

不過我想講一點別的,就是浙江對宣傳非常重視,我個人認為沒有太大的必要,營商環(huán)境來說,浙江確實是很好,但另外一面的代價,就是大量的小作坊給員工不交社保。這個道理很簡單,商人過得極其舒服的地方,那必然要犧牲另外的人作為代價的,有些事情經(jīng)不起深究。

在宣傳上,浙江干了不少讓人莫名其妙的事情,吹中專生是數(shù)學(xué)家的,拿外觀專利的人吹成神童的,996是福報的,搞什么鄉(xiāng)賢回鄉(xiāng)的,細想一想,都有一點當年光頭蔣的作風(fēng),這不好。我們要眼睛放低一點,要多看一看普通的老百姓,我很佩服靠吃苦打拼出來的浙江人,但是你們苦出來了,應(yīng)該是希望別人不要再吃苦了才對吧!像有些家長,為什么會被自己的子女討厭,因為家長苦成功了,衣食無憂,財富自由,但是家長偏偏逼著孩子吃自己當年的苦,我認為這樣做就沒有必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浙江和福建這兩個地方,都是商業(yè)氛圍很濃厚的,但是對緬北發(fā)出通緝令的為何是溫州呢,然后為啥那里有好多福建老板呢,這個東西要是講深了,兩地形象就盡毀了。我覺得對自己家鄉(xiāng)的正面宣傳是需要的,但是要把握一個度,不能帶著商業(yè)目的去炒作,這不好,還不如學(xué)習(xí)河南某幾個企業(yè),老老實實地真正去做共同富裕的事情,這才是踏踏實實的為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