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zhàn)引發(fā)的美債風暴或許只是剛剛開始,全球投資者應對全球收益率變化的早期跡象可能在幾天內出現。

伴隨著日本新財年開始,日本投資者可能大規(guī)模調整其配置策略,將資金從美債轉向收益更具吸引力的歐洲債券,這可能引發(fā)美債市場的進一步動蕩。

美債拍賣拉響警報

本周一的美債拍賣為投資者拉響警報。

隔夜三年期美債拍賣“慘淡收場”。作為衡量美國國內需求的指標,包括對沖基金、養(yǎng)老基金、共同基金、保險公司、銀行、政府機構和個人在內的直接競標者(Direct Bidders)獲配比例為6.2%,為歷史上最低記錄之一,較上個月的26%雪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財經金融博客Zerohedge點評稱,這是一場非常糟糕的拍賣,僅略好于新冠和硅谷銀行危機時的3年期債券拍賣。不過好的一面是,雖然美國國內機構需求崩盤,但外國買家目前仍在繼續(xù)支撐美國國債。但問題是,外國投資者還能繼續(xù)為美國財政赤字買單多久?這個疑問并不會很快消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目前市場擔心,隨著日本新財年開始,日本投資者可能大規(guī)模調整其配置策略,將資金從美債轉向收益更具吸引力的歐洲債券。此舉將進一步挑戰(zhàn)美國國債的全球地位,并可能在特朗普關稅政策、德國財政擴張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引發(fā)全球債券市場格局重構,直接影響投資者的收益和風險敞口。

日本是全球債券市場的關鍵參與者,日本央行數十年來的超低利率政策促使日本投資者走向更廣闊的世界尋求回報??紤]到今年歐債及日債收益率持續(xù)上漲,它們的相對吸引力正顯著提升。這種情況可能誘使投資者將資金配置轉向自己的本土市場。

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

目前投資者緊盯本周接下來的十年及三十年期美債拍賣,如果數據依然慘談,不排除市場進一步動蕩。

華爾街見聞此前分析文章指出,短期美國存在股債匯“三殺”的風險:

技術層面上看,自2022年美聯(lián)儲縮表以來,美國對沖基金(尤其是多策略平臺基金)成為美債最大的邊際買家。
對沖基金持續(xù)大規(guī)模購買美債并非出于看多美債,而是在做美債基差套利交易(Treasurybasistrade):左手做多美債現券、同時右手做空美債期貨,當市場波動不大時,期貨持有到期可以較低風險地賺取期限價差basis。這些對沖基金往往在回購市場上加杠桿買入美債現券,以此來增厚收益。
該交易規(guī)??赡芤堰_到2019年下半年歷史高點的近兩倍,而2020年3月全球金融市場震蕩(拋售一切資產換取現金)的導火索便是當時史高規(guī)模的基差套利交易的意外平倉。該交易本質上是做空波動率,因此波動率一旦大幅上升,易引發(fā)平倉風險進而資產拋售。
哪些因素可能觸發(fā)金融市場波動率大幅上升?我們認為債務上限的解決是關鍵事件。債務上限一旦解決,之前財政部受債務上限制約沒能新增發(fā)行的美債之后將補發(fā)出來。在沒有債務重組的情況下,美國股債匯“三殺”風險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