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韓先楚在武漢東湖賓館養(yǎng)病,因麻雀在外邊太吵人,他拿出槍對準枝頭開了一槍,結果卻驚擾了隔壁的“神秘”首長。
韓先楚,1913年出生在湖北紅安縣一個窮苦農(nóng)民家里,命運對他不算友好,三歲沒了娘,父親也沒幾年就去世,日子過得緊巴巴。村里有個好心的秀姑娘,見他孤苦無依,教他編竹簍的手藝。他靠著這點本事,跑去武漢討生活。1927年,黃麻起義在家鄉(xiāng)爆發(fā),他沒猶豫,加入了農(nóng)民協(xié)會,開始跟著大家干革命。
后來,他又參加了反帝大同盟,還當上了鄉(xiāng)蘇維埃的土地委員。1920年代末,他正式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投身到孝感地區(qū)的游擊隊里打拼。幾年后,他混成了軍官,回到紅安老家。鄉(xiāng)親們聽說他回來,都跑來看熱鬧。他問起秀姑娘的下落,聽說她已經(jīng)嫁人了。又問起老朋友吳海洲,村民趕緊去叫人。吳海洲丟下農(nóng)活跑來,兩人聊起過去,他還掏出三支鋼筆,送給吳海洲的三個孩子,叮囑他們要好好讀書。
到了1967年,韓先楚已經(jīng)在福建干了好些年大事,身兼福州軍區(qū)的重任。長期操勞下來,他的胃病越來越嚴重,疼得他直不起腰。他跟中央請了假,想回紅安老家養(yǎng)養(yǎng)病??杉t安那地方醫(yī)療條件太差,中央就把他安排到武漢東湖賓館休養(yǎng)。他每天按時吃藥,胃痛稍微好點,但頭痛卻老是折磨他,晚上睡都睡不好。身體垮了,心也累了,他干脆寫了個辭職報告,想徹底歇下來。
那天是個夏天的下午,他躺在藤椅上閉目養(yǎng)神,窗外的麻雀叫個不停,吵得他腦子嗡嗡響。他揮了幾次手趕不走,火氣上來,抓起手槍就朝枝頭打了一槍。槍聲一響,麻雀是散了,可隔壁卻有了動靜。原來,住在那兒的“神秘”首長正是毛澤東主席,也在這兒休養(yǎng)。毛澤東聽說了這事,沒發(fā)脾氣,反而讓人送來芒果和娃娃魚,來看望韓先楚,問他身體怎么樣,還勸他別輕易放棄工作。
有了毛澤東這番話,韓先楚咬牙堅持了下來。20世紀60年代初,他回了趟紅安,看到家鄉(xiāng)受了自然災害,窮得不行,鄉(xiāng)親們靠野菜和葛根粉填肚子。他二話不說,把家里的糧食票全拿出來,分給了大家。到了1975年,他又回去了一趟,發(fā)現(xiàn)村里還是老樣子,窮得揭不開鍋。更糟的是,干部太多,資源分得亂七八糟。他就跟縣委建議,得精簡干部隊伍,把資源用在刀刃上。到了1986年10月3日,韓先楚的身體終于扛不住了,因病去世,享年73歲。他走前留下遺愿,要把骨灰埋在紅安老家。
韓先楚這一輩子,真算得上是個傳奇。從小苦出身,到扛槍打仗,再到后來當上大領導,他沒忘本,總想著家鄉(xiāng)的老百姓。他打仗厲害,可從不擺架子,回到村里還是那個接地氣的韓先楚。1967年那聲槍響,既是他性子急的一面,也讓人看到他跟大人物之間的緣分。毛澤東來看他,送東西鼓勵他,這事擱誰身上不得感慨萬千?他后來繼續(xù)干下去,也沒辜負這份信任。回紅安分糧食票、提建議,這些事聽著簡單,可哪個不是真心為鄉(xiāng)親著想?到最后,他走了,骨灰回了紅安,也算落葉歸根。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