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活了77年,只洗過7次澡,他身上奇臭無比,能讓所有聞過的人作嘔。他的首席情婦曾回憶道:十米外臭氣熏天。
而且這個洗澡的頻率并不是每十一年洗一次,而是非必要絕對不洗澡,最夸張的一次間隔,達到了驚人的64年。
能有這樣的毅力也非一般人能比的,所以在他執(zhí)政期間,的確讓國家度過了一段高光時刻。
他不僅在政治上具有雄才大略,在時尚方面也有著自己獨特的眼光,甚至一度成為國民時尚的引領(lǐng)者。
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竟然在衛(wèi)生方面嚴重不達標,實在令人難以捉摸,后世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之后也洞察了他不愛洗澡的真正原因。

首先就是深植于他心中的文化基因,曾經(jīng),歐洲盛行洗浴文化,他們的洗浴并不單純是將身體洗干凈,而是在這樣的行為之上,覆蓋了一層文化解讀。
那就是“腐化靈魂”,那個時代的人追求享樂,所以,洗浴也成了一個獨特的文化符號。
路易十四十分厭棄這樣的享樂,更重要的是,他還是一個天主信徒。
教義中對洗浴也做出了不好的解讀,認為那是“污濁靈魂”的一種方式,所以,他將這樣的行為看做是罪惡的。
正因如此,他每一次洗澡,都會經(jīng)過長時間的心理疏導,還要去教堂虔誠的禱告懺悔,等這一切儀式感過后,他才會進入正題。
很多人看到這里可能以為,他就是一個政治能力出眾但是不愛干凈的人,這樣理解的話就錯了,因為,他的形象一直是很好的。

他會將自己的服裝熨燙妥帖,會將自己的頭發(fā)打理的一絲不茍,甚至會精心挑選自己的穿戴。
而他的穿戴也很容易成為國民追捧的時尚,這樣的引領(lǐng)者,加上不愛洗澡,仿佛就是一個十分矛盾不能自洽的事情。
但是,在他的深刻理解中,他們追求的是靈魂干凈,這些清水是洗不盡靈魂臟污的。
除此之外,他還受到了一種普遍觀念的影響,這個觀念便是:洗澡容易吧感染病毒。
沒錯,他們的國民也都是這樣理解的,因為,那個時候,他們深受黑死病的侵擾,可在醫(yī)藥方面又沒有想我們國家這樣的精湛和發(fā)達,因此,只能通過別的辦法來避免得病。

于是,他們認為洗澡會打開毛孔,這個理解倒是沒什么,接下來,他們的思想就跑偏了,認為毛孔張開之后,那些懸浮在空氣中的病菌和有毒蒸汽就會侵入人的身體。
所以,為了不得病,大家也就默認了洗澡不好這個想法,與此同時,他們也面臨著另一個難纏的問題---氣味。
連年不洗澡,就會造成不見其人,先聞其味的現(xiàn)象,所以,正常情況下,大家只是洗澡頻率比較低而已。
可路易十四卻十分倔強的貫行自己的原則,可為了顧及別人的感受,他也只能另辟蹊徑,想辦法遮掩體味。
也正是因為這樣,香水開始大肆推廣,痱子粉也出現(xiàn)了,這一切都是為了能讓他在與人交流的時候,讓別人舒服一點。
可長此以往,各種味道的混合之下,這味道簡直已經(jīng)具象化了,嗆得人眼淚直流。
不管是他衣服的整潔還是靈魂的干凈,都掩蓋不了他身體巨臟的事實,即便這樣,他依舊沒有改變的想法。

反而是在香氛、香囊、香水等等外在物品上下功夫,但是,身體長時間不清潔也的確不是一個明智之舉,在這種條件下還能活到七十多歲,簡直就是奇跡。
好在,如今在科學的幫助下,他們的國民已經(jīng)漸漸改掉了這個習慣。
主要信源:參考彭拜新聞——《熊芳芳:洗浴之殤:瘟疫與路易十四時代的衛(wèi)生觀念》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