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1

王倫,何許人也?

讀書人,落地秀才,號稱白衣秀士,第一代梁山之主。

也曾應科舉,屢不及第,入仕無望,未能賣身趙官家。

因鳥氣(多是應試失利后,心中氣惱),合著杜遷來到梁山落草,之后又有宋萬來投。然后聚合了七八百號人,打家劫舍,落草為寇。在江湖中,也算小有點聲望,多有做下迷天大罪的人,投奔那里躲災避難,他都收留在彼。

雖在山東,但與在滄州的柴進,也交情頗厚,常有書信往來。

由此可見,這王倫,也并非是一般愚蠹的讀書之人,能有眼光,選擇落草梁山,能拉起一幫隊伍,能有膽魄收留一些犯事而不為官府所容之人,又能和柴進這樣的社會名流、前朝皇族相交,也算是個人物。

02

王倫,雖選擇落草梁山,但他終究是有自知之明的?;旖?,打家劫舍,靠的是拳頭和刀槍說話,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是行不通的。

宋萬、杜遷、朱貴之流,武藝平常,也是草莽之人,他還可輕松駕馭??僧斄譀_來投之時,他心中便泛起了尋思。想著自己又沒十分本事,恐被林沖識破了底細和手段,他便失去了梁山之主的位置,便想著將林沖打發(fā)走。

大家都知道,劉邦帶兵打仗不如韓信,計謀不如張良,治國不如蕭何,但只是因為他懂得用人,最后才能與項羽爭霸天下,成為漢高祖,開創(chuàng)一代偉業(yè)。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王倫終究不是劉邦。林沖來投,他想得不是千金買骨,可以讓梁山實力大增,而只是想到自己的位子是否能保得住。

如此心胸,怎能做好領導?如此氣量,怎能成就大業(yè)?

03

林沖彼時,身處困境,自是不肯輕易離去,王倫便讓林沖三日之內(nèi)去納了投名狀來。

按理說,以王倫的認知,一身本領的林沖去山下去納個投名狀,應不是難事,那他還為何執(zhí)意要林沖去納投名狀呢?

這就是讀書人的殺人誅心,用意歹毒之處。林沖何許人也?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響當當?shù)臐h子,雖然來之前,在滄州風神廟殺了陸謙等三人,但那殺得都是小人、仇人,是正義的復仇,江湖上任何人聽了,都會豎起大拇指。老徐讀到此處,也會贊一聲“殺得好”!

但王倫讓他去山下納投名狀,是讓他去隨意殺個路過的人/無辜的人來,這就頗為有些逼良為娼的意味。林沖若不去,他自然有了理由和借口說林沖是來探虛實,入伙之心不誠。如果林沖去了,胡亂地就殺了一個過往的人,試想一番,這樣的林沖,還是那個頂天立地、德行無虧的林沖嗎?

王倫這是故意拉林沖下水,染一身污泥。這樣一來,林沖即使留在山上,也是大義有失,把柄捏在了王倫手中,無法再和王倫爭奪梁山之主的位置了。

04

幸好林沖不曾納了投名狀。就在林沖和楊志殺得不分上下之時,王倫聞訊,又從山上下來勸和。

這個時候,他的小算盤已轉(zhuǎn)變?yōu)榱粝?a class="keyword-search" >楊志,用來制衡林沖,然后兩人都為其所用,他這是想學諸葛亮的用人之術,可只是學了點皮毛。

且看書中,他對楊志很是拉攏親熱,說什么前些年去京城應試趕考的時候,就聽說了楊制史的大名,然后請上山去喝酒吃肉,而且排坐位的時候,是“右邊一帶兩把交椅,上首楊志,下首林沖”,在酒席之中,數(shù)番言語,拉攏楊志入伙。

最后,楊志離去,林沖勉強留了下來。但經(jīng)此一事,王倫死于林沖之手,業(yè)然已成定局。對于林沖而言,讓他去納投名狀一事,無疑是個人格侮辱。

05

之后晁蓋等人,在劫生辰綱的事發(fā)之后,與吳用、公孫勝、阮氏三兄弟等人來投梁山。

晁蓋本想著合兵一處,將梁山事業(yè)做大做強,未曾料王倫聽了之后駭然了半晌,心內(nèi)躊躇,做聲不得。再加上,他見晁蓋等人,皆非等閑之輩,他若同意,多半會是被兼并的下場。于是,他又是推脫什么梁山只是一個小水洼,糧少房稀,準備打發(fā)晁蓋等人離去。

林沖,雖然當初被王倫勉強留了下來坐了第四把交椅,但經(jīng)過投名狀一事之后,他一直在等待復仇的機會。

果然,如吳用所言,他主動來訪晁蓋,在吳用一番言語說辭下,動了誅王倫,向晁蓋納投名狀之意!

書中,他說王倫是笑里藏刀、言清行濁之人,說王倫是個落地腐儒,怎能做得梁山之主,說他是個腌臜畜生,終作何用,然后咔嚓一刀,結(jié)果了王倫性命。

就這樣,王倫,第一代梁山之主,死了,而這,在他當初逼著林沖去納投名狀之時,就已寫下了命運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