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病重而死,所患何病,如何去世全都沒提。書中濃墨重彩描寫了秦可卿死后的葬禮,只在“五七正五日”時,寫到賈璉派小廝昭兒回來報喪:

“二爺打發(fā)回來的。林姑老爺是九月初三日巳時沒的。二爺帶了林姑娘同送林姑爺?shù)撵`到蘇州,大約趕年底就回來。二爺打發(fā)小的來報個信請安,討老太太示下。還瞧瞧奶奶家里好,叫把大毛衣服帶幾件去?!?br/>
那時從揚州進京,最佳交通方式是乘船沿運河北上,用時大概在一個月左右。聽昭兒的話中意,他是在賈璉在揚州操持完喪事扶靈回姑蘇前派回來的,大概也得十數(shù)日。如此計算時間,林如海去世的九月初三,大概與秦可卿的死亡日期重疊。顯然不是巧合。
還有,秦可卿死訊傳來時,王熙鳳剛睡著還不到半夜,推測時間當在夜里九點至十一點的“亥時”,而林如海死的具體時間則是九月初三早上的九點到十一點的“巳時”,二人死亡時間日夜顛倒卻恰好對應,也不可能是巧合。俗話說“事出反常必有妖”,曹雪芹如此設計秦可卿與林如海的死,雖不明確具體意義,卻將二者作了關聯(lián)。

“秦可卿淫喪天香樓”的真相,盡管從書中情節(jié)看,確如脂批所提到被刪除了相關文字。但秦可卿判詞“造釁開端實在寧”的“造釁”二字,意為“故意制造沖突”,暗示賈珍在天香樓侵犯了秦可卿;而秦可卿上吊自盡后良久,丫頭瑞珠在秦業(yè)父子來后,突然傳來死訊,用一種非正常的“觸柱而亡”表現(xiàn)出含冤而死的慘烈,昭示出秦可卿死于賈珍“皮膚濫淫”侵犯致死的真相。
如果將秦可卿的死亡傳遞出的“造釁”、“含冤”之意,套用在林如海的死亡上,就會發(fā)現(xiàn)他的死也非比尋常。所以,賈璉派回來的小廝名叫“昭兒”,就有昭示之意。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一首《暮江吟》,生動刻畫了九月初三這一天傍晚時分“日與月”交替的情況: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唐長慶二年,朝廷因牛李黨爭激烈,導致政治昏暗,白居易失意之下自求外任杭州刺史時所作。
作者在詩中看似表達出處江湖之遠的輕松愜意,實則通過“殘陽”與“新月”交替的黃昏景色,鞭撻了牛李黨爭導致朝政昏暗晦澀的血腥現(xiàn)實。而白居易面臨的朝廷格局與《紅樓夢》里太上皇退位,新皇帝登基不久,新舊勢力之爭頗為類似。

林如海身為前科探花,欽點的巡鹽御史,代表天子門生的新黨。秦可卿作為四王八公賈家的嫡長孫媳婦,可代表賈家老臣舊黨。他們兩個死于九月初三,一白天一夜里,借由白居易的《暮江吟》影射,反映出當時朝廷黨爭的激烈。而且《紅樓夢》開篇不久就接連寫了兩件相關大事:
一、林如海被欽點為巡鹽御史,坐鎮(zhèn)揚州鹽課,是為皇帝派他稽查和掌控舊勢力“財權”。
二、京營節(jié)度使王子騰被升任九省統(tǒng)制調(diào)離京營?;实墼倥扇私庸芫I,動了舊勢力老臣賈家掌控數(shù)十年的核心利益。
皇帝登基伊始,便一手抓財權,一手抓軍權,雖是個絕頂人物,卻也勢必引發(fā)老臣們的不滿和反彈,導致朝廷新舊兩股勢力的激烈斗爭。

第四回,當賈雨村復職應天府時,門子拿出“護官符”并借機“警告”他:“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個私單,上面寫的是本省最有權勢極富貴的大鄉(xiāng)紳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時觸犯了這樣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連性命也難保呢!所以叫做‘護官符’?!?a class="keyword-search" >賈雨村身為皇帝臣子,與四大家族老臣同流合污,代表地方“舊勢力”的猖獗;林如海上任揚州鹽課,若不肯像賈雨村那般同流合污,勢必要遭受殘酷打擊。他“捐館揚州城”,就有可能是因官場斗爭而被害。
?簽約全網(wǎng)維權,抄襲剽竊搬運后果自負
?從原文找線索,還原最真實的《紅樓夢》。
?以上觀點根據(jù)《紅樓夢》80回前故事線索整理、推論。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