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區(qū)方松街道以網格黨建破解街面“急難愁盼”
“讓治理方式更貼近需求”
在松江新城的核心區(qū)方松街道,黨建工作正變得愈加“有溫度”——這里正以“街區(qū)—商圈—路段”三級黨建網格為紐帶,將治理觸角延伸至新興經濟的最末梢,讓黨建的“紅色動能”與街面的“煙火溫度”同頻共振。
街面上的一個個“急難愁盼”問題正在被網格黨建工作悄然破解。從文涵路商戶進貨受阻,到陽光翠庭商圈的油污困擾,再到快遞員的充電需求,方松街道以“街區(qū)—商圈—路段”三級黨建體系為抓手,為新興領域和街面商戶點燃發(fā)展“火花”。
“把黨建做到街面上,讓治理方式更貼近需求。”方松街道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主任葛虹表示,通過3個街區(qū)黨支部、10個商圈黨支部和5個路段黨支部,街道正在探索黨建引領街面治理、服務新興群體的創(chuàng)新路徑。
黨建網格“立體覆蓋”
“過去街面治理像救火,現在黨建網格成了預警器?!蔽暮飞虘舻母锌?,道出了方松街道的治理之變。面對150萬平方米街面、400余名新就業(yè)群體、10大商業(yè)綜合體的復雜生態(tài),方松街道街面治理迎來三層黨建體系的協同發(fā)力。
隨著去年新增塞納新天地、新城站、陽光翠庭3個商圈黨支部,方松街道進一步織密了黨建網格:商圈黨支部聚焦10個大型商業(yè)體,輻射90萬平方米商業(yè)面積;路段黨支部則以文涵路為軸,串聯5個居民區(qū),貫穿南北商業(yè)街。
這種模式并非簡單疊加,而是各有側重、互為補充形成“15分鐘響應圈”,逐步從“有形覆蓋”真正走向“治理生效”——街區(qū)管“散點”,商圈抓“集中”,路段織“長線”,共同覆蓋轄區(qū)150萬平方米街面,實現“圍墻外”無死角。
“成立商圈和路段黨組織,是方松多年的工作實踐探索,也是街道推動‘兩個覆蓋’工作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的轉變。”葛虹說。
把服務做到車輪上
街面上的新興群體,尤其是外賣員、快遞員,是方松街道黨建服務的重點。轄區(qū)30多個站點,400余名外賣員、快遞員每日穿梭其中,充電、休息、學習的需求日益凸顯。
在方松街道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一樓的“茸城e家”,美團晨會多了“小哥10分鐘課堂”。從法律援助到交通規(guī)范,每周一次的課程“充電”又“充腦”。
這樣的“火花”還在持續(xù)迸發(fā),從“小確幸”匯聚成大溫暖。外賣員、快遞員、沿街商戶反映電瓶車充電難,方松街道第二街區(qū)黨支部與東鼎商圈黨支部聯手安裝換電柜,第三街區(qū)黨支部協調居民區(qū)開放充電樁,實現錯峰共享,日均服務超50人次。小事雖小,卻讓街面更有溫度。
為街面商戶紓解急難
街面上的問題,往往瑣碎棘手。在陽光翠庭商圈,后街油污下水井頻繁溢流,商戶時有抱怨。商圈黨支部聯合街區(qū)力量,找來水務部門一探究竟,發(fā)現管道落差是“元兇”,隨即整改到位?!坝臀蹧]了,生意更好做了。”商戶劉先生感嘆,黨建帶來的不僅是服務,更是實實在在的便利。
眼下,街面上的“問題清單”變“機會清單”。方松街道針對商戶反映的卸貨區(qū)沖突,第三街區(qū)黨支部引入智能預約系統(tǒng),貨車周轉效率極大提升。
在方松街道支持下,文涵路“夜市”正煥發(fā)蓬勃活力。每當夜幕降臨,煙火氣息與人氣交織融合,為街區(qū)注入嶄新生命力?!斑\用好黨建引領‘一張網’,更好地激活治理‘一盤棋’?!狈剿山值老嚓P負責人說。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李成東)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