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人大家說他是無恥文人,也罵他媚權(quán)軟骨,但也有人稱贊他有文人傲骨,文學大家。他就是郭沫若,一個在大家口中兩極分化,雙重面孔的人。

很多人聽到郭沫若的名字后都是一副不屑的樣子,仿佛提起這個人都會令人感到不齒,實在是想不清楚郭沫若是哪里惹到這些人了。
“遠看郭沫若,近看一條狗”這句話也被安在魯迅頭上,成為了用來罵郭沫若的經(jīng)典名言。你可能不了解郭沫若,但你一定聽過這句話。甚至前段時間,在第一個評論區(qū)看見一個官方號如此評論。不得不說,對郭沫若的抹黑范圍之廣,跨度時間之久,入民心之深真的獨此一份。
郭沫若之所以被罵成這樣,除了某些人刻意抹黑外,也跟大眾評判一個人的標準有關(guān)。大眾對一個人的評價往往具有偏向性和片面性。
對于普通群眾來說郭沫若的文學成就多大,在考古學方面貢獻幾何,什么甲骨四堂對普通人來說并不重要。專業(yè)強的東西,普通人評價不了沒有參與感,而私德卻要遵守我們幾千年的傳統(tǒng)道德的規(guī)范。這方面不需要什么權(quán)威認證,是個中國人都知道標準。自然這點也就成了大多數(shù)人罵他的主要原因。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評價一個人要是非功過論明白,抓住一個點去反駁一個面試圖將這個人釘在罪惡的十字架上是極度不公的。很多所謂的證據(jù)仔細考證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根本就是無稽之談,憑空捏造。
你可以因為他某些方面的不好,而不喜他。但你不能阻止別人因為他某些方面的好,而喜歡他。只能你罵他,不能我夸他,世間哪有這般道理。
郭沫若在大眾里口碑差,印象壞的主要點一個是私德有虧,認為他拋妻棄子濫情渣男。其次是對權(quán)力的跪舔,寫一些媚詩俗詩。再就是挖了定陵拆了北京城墻。
網(wǎng)上說鐵骨錚錚郭沫若,這個鐵骨錚錚在網(wǎng)友的嘴里并不是稱贊而是反諷,諷刺郭沫若沒有骨氣。
然而事實上1926年7月,郭沫若投筆從戎隨國民革命軍北伐,任北伐軍總政治部宣傳科長、副主任
1927年“四、一二”事變前夕,撰寫散文《請看今日之蔣介石》,揭露了蔣介石“背叛國家,背叛民眾,背叛革命”的行徑,在人民群眾中產(chǎn)生影響,但因此受到通緝;8月1日,參加南昌起義,途中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四一二這個時間點,我想懂點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個時候?qū)Ξ敃r的共產(chǎn)黨意味著什么,在最危難的時刻選擇了黨,單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郭沫若并不是什么軟弱之人。
其次網(wǎng)上流傳甚廣的一首詩《毛主席賽過我親爺爺》,被廣大網(wǎng)友用來當做批判郭沫若跪舔權(quán)利的證據(jù)。可是這首詩就不是郭沫若寫的,網(wǎng)上說這首詩的出處是《郭沫若文選》第12卷第765頁,壓根沒有這本書。而且他的書也沒有超過500頁的。

郭沫若對于立忱始亂終棄,玩弄姐妹花。也是眾多網(wǎng)友常拿來批判郭沫若的主要事跡。
這個說法來源是1984年謝冰瑩在臺灣《聯(lián)合報》發(fā)表的《于立忱之死》在這篇文章中稱于立忱是在產(chǎn)房做流產(chǎn)手術(shù),于立忱對謝冰瑩大罵都是郭沫若這個王八蛋害的。
但是同樣一件事謝冰瑩在多年前《大公報》上卻說于立忱是在割闌尾,她去看望。再怎么變,也不至于從割闌尾變成割孩子吧。
還有挖定陵這件事,這件事的主導者和發(fā)起者是吳晗,吳晗是明史專家。
他聯(lián)合了當時的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文化部副部長沈雁冰、人民日報社社長鄧拓、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所長范文瀾等人,聯(lián)名上書政務(wù)院,請求發(fā)掘明成祖永樂皇帝的陵墓長陵,很快就獲得周總理的批準。
最后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地下入口,就去發(fā)掘了有點坍塌的定陵。這件事郭沫若有過錯,可是把所有鍋都讓一個人背有點不公平吧。

更多關(guān)于郭沫若的流言真?zhèn)挝彝扑]大家去看看中國歷史研究院出品的《關(guān)于郭沫若同志十個流言及其真?zhèn)巍贰?/strong>
罵人也要罵得有理有據(jù),錘人也要錘得確切事實。不能僅靠三言兩語就斷定這個人是十惡不赦的壞人還是慈悲在懷的好人。
每個人的看法都有一定的片面性,我們尊重每個人片面的表達,但不應該贊同片面的評價。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