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最新爆料,保時捷已經(jīng)與地平線在智能駕駛的研發(fā)上展開合作,預計在本屆上海車展期間或之后,保時捷會釋放消息。曾經(jīng),中國車企的新豪華靠智駕,不斷侵占海外豪華品牌的業(yè)務。如今,海外品牌也反應過來了,與其被搶,不如也裝備新“武器”。

德系豪華的智能“中國化”之路
雖然暫時保時捷和地平線在智駕方面的合作細節(jié)并未明確,但預計會和大眾集團的相關進度強相關。值得一提的是,大眾集團旗下的奧迪同樣也在中國找到了智駕合作伙伴,它正是華為,除了已經(jīng)官宣的奧迪A5L之外,包括A6L e-tron、Q6L e-tron、Q6L Sportback e-tron三款上市的車型也均將配備華為雙激光雷達高級智駕方案。這三款車均基于PPE平臺開發(fā),該平臺由奧迪和保時捷合作打造,其中Macan EV就是出自該平臺。
此前有傳言保時捷會尋求中國智駕供應商時,不少人推測華為是首選,但地平線成為保時捷合作對象也在情理之中,畢竟母公司都選擇與其合作,還打造了合資公司。
大眾與地平線的淵源由來已久。
2023年,大眾旗下軟件公司CARIAD與地平線成立合資公司酷睿程,深度參與大眾中國車型的軟件開發(fā)。如今雙方進一步深化合作,將基于地平線的全場景智能駕駛方案HSD(Horizon SuperDrive)開發(fā)高階智駕系統(tǒng)。該方案采用單顆算力達560TOPS的征程6P芯片,并搭載類似理想、極氪等品牌的VLA大模型技術。

作為超豪華品牌,保時捷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動作尤為激進。2023年,保時捷已與Mobileye合作開發(fā)ADAS高級輔助駕駛系統(tǒng),保時捷負責系統(tǒng)集成,Mobileye提供技術支持。
在海外的智駕研發(fā)落地速度慢,也讓保時捷更渴望通過中國市場來加速智駕落地。這次的保時捷智駕的傳言,源自于保時捷的高階智駕項目招標接近塵埃落定。這次招標吸引了國內眾多公司參與。
除了采用國內智駕供應商,保時捷還對中國技術團隊進行了第二次大規(guī)模擴建,重心是補齊座艙和智駕等智能化能力。擴建后的技術團隊的職責也發(fā)生改變,從原來負責德國車型在國內的測試改為全面參與智能化。
保時捷的其他德國老鄉(xiāng)也在加速與中國企業(yè)在智能化上合作。3月17日,據(jù)寶馬集團官微,寶馬中國與華為終端宣布已達成合作協(xié)議:寶馬在中國深度融合鴻蒙生態(tài),推出包括BMW數(shù)字鑰匙、HUAWEI HiCar和MyBMW App在內的數(shù)字化服務,基于HarmonyOS NEXT開發(fā)多元化智能應用與功能。
銷售壓力才是真動力
海外豪華品牌“著急”與中國車企展開智能化合作,除了看中了中國智能化供應鏈的實力,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海外豪華品牌銷售的壓力。曾經(jīng),市場一度有聲音認為豪華品牌市場需要的是“造車底蘊”“品牌歷史”,然而,事實卻不斷在打臉。
問界、騰勢、仰望、小米、理想等中國汽車品牌依托“新科技”不斷攻略豪華品牌市場,這也讓傳統(tǒng)豪華品牌感受到了緊張。
保時捷2024年集團銷售收入為401億歐元,相比上年同期的405億歐元下降1%;營業(yè)利潤為56億歐元,上年同期為73億歐元;經(jīng)營銷售回報率為14.1%,上年同期為18.0%。
保時捷2024年交付量為310718輛,在充滿挑戰(zhàn)的環(huán)境中,保時捷在全球五個地區(qū)的四個地區(qū)創(chuàng)下了銷售紀錄,包括歐洲、德國、北美以及海外和新興市場。但由于中國市場的持續(xù)挑戰(zhàn),交付量相比上年的320221輛略有下降。
剛剛過去的一季度,保時捷面臨的壓力并未降低。2025年第一季度保時捷全球共交付71,470輛新車,同比下降了8%,其中中國市場一季度交付量未破萬,僅9471輛,同比下降42%,占全球總銷量的13.25%,而巔峰時期占比近30%,保時捷在國內的市場地位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zhàn)。
瀟湘晨報記者胡雄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