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李世民雖然是歷史上最會打仗的皇帝之一,不過他能夠做到皇帝的位置也不單單是他自己的原因,在他的身邊還是有不少能臣良將的幫助。對于這些幫助過自己的功臣,李世民都將他們放在了凌煙閣中。

今天要說的就是凌煙閣中一位,在當年的玄武門事變中他也做出了不小的貢獻,遺憾的是他最終還是落得一個被殺的下場。在他被殺之前李世民甚至親自前往送別,想想兩人多年的作戰(zhàn)經(jīng)歷,李世民也不由地感傷落淚,為什么這樣還是要將他給殺了,此人究竟做錯了什么?

一、信任有加
上文所說的正是侯君集,可以說侯君集那也是李世民嫡系的存在,畢竟他在李世民尚且在王府的時候就跟隨在他的身邊了。
其實侯君集也算是武將世家出身,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曾有過在朝為官的經(jīng)歷。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家庭出身,侯君集對讀書是一點興趣都沒有。

侯君集雖說是對武藝很感興趣,但是他卻沒有一行有突出表現(xiàn)。他確實是樣樣都涉及,也曾經(jīng)拜當?shù)匚渌嚫邚娭藢W(xué)習(xí),他卻沒有一項是能夠精通,能夠是其中佼佼者的。
當然也不能就這樣肯定侯君集的身上沒有什么特長,他十分地英勇,甚至能說他被李世民看中,就是因為他身上的英勇。

在他和李世民結(jié)識的時候,李世民還是秦王,在得知了侯君集的能力后。李世民就將他收到府中。當然侯君集對李世民這個上司也是很尊重的。兩人在那之后也漸漸地熟絡(luò)了起來,也就是在熟悉后,李世民知道了侯君集的母親竟然和自己的母親是同宗。

有了這樣的一層關(guān)系后,李世民對他更看重了,必須要說的是,此時的侯君集的能力是很出眾的,是以在他的身上李世民也愿意傾注更多,將他當成自己的心腹培養(yǎng)。上文也說了侯君集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涉及,但都不精。

這不在李世民的身邊他就學(xué)習(xí)到了不少,尤其是在戰(zhàn)場上的一些戰(zhàn)術(shù)等,侯君集也耳濡目染的學(xué)習(xí)到了,并且因為他的英勇,在李世民的身邊他也立下了不少的戰(zhàn)功,讓李世民對他更加地看重。

眾所周知李世民最初是坐不上這個皇位的,他能夠坐上皇位正是因玄武門事變,其實大家也都知道玄武門事變是一種什么性質(zhì)的事情。失敗的話,參與的人都是沒有活路的,即使是這樣侯君集還是義無反顧地加入到其中。

他的功勞,李世民一直都是牢記在心的,這不在李世民坐上皇位后,就開始論功行賞,其中侯君集更是憑借自己的戰(zhàn)功和李世民之間特殊的情感被封為了“潞國公”李世民在登基后只封了五位國公,侯君集就是其中之一。

二、狂妄
眾所周知在李世民坐上皇位后,整個天下也不是很安定的,周邊的這些小國家都在不停地挑戰(zhàn)李世民的底線。李世民也不是那種能夠容忍的君主,并且當前的大唐也正是繁盛的時候,即使是戰(zhàn)爭也能夠支撐得起。

李世民麾下的大將也不少,所以他也并非是每一次都親征,在對抗高昌的時候李世民就是派遣的侯君集前往的。當時高昌也是十分地張狂,根本就不將大唐放在眼中,要和大唐橋歸橋路歸路。

在李世民的一聲令下侯君集帶著大軍就出發(fā)了。侯君集這些年在戰(zhàn)場上也積累了不少的經(jīng)驗,他很快就讓高昌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有多么的愚蠢。
高昌這個國家自此不復(fù)存在,按道理說此戰(zhàn)侯君集取得了這樣大的戰(zhàn)績,迎接他的應(yīng)該是李世民的嘉獎,事實情況卻并非是這樣。

其實也不能怪李世民,因為在攻打完高昌后,侯君集犯了三個錯誤,正是這三個錯誤讓他沒有受到嘉獎。首先就是他竟然將高昌的金銀珠寶還有一眾女子占為己有,根本就沒有上報給李世民。

這一點也讓朝中很多人紛紛上奏彈劾他,當然他沒有告知給李世民的也不僅這一件事,還有一件事,他沒有告知李世民就自己隨意發(fā)配相關(guān)的人員,雖說這些人身上的罪名不大,但你畢竟是一個臣子,是不能自己做主的。

最后一個就是縱容手下的士兵搶掠百姓的財寶,這種敗壞大唐名聲的行為。李世民可不氣憤嗎?其實這也只是李世民對他的一個警告,畢竟什么實際性的處罰也沒有,關(guān)了他一段時間就放出來了。

但是李世民的這一行為卻在侯君集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痕跡,在侯君集的心中也開始對李世民不滿。就在此時侯君集遇到了一位“盟友”他和這一位盟友在一條萬劫不復(fù)的路上一去不復(fù)返。

三、劍走偏鋒
可以說最初李世民也是一位堅定的嫡長子繼承制的推行者,是以在他剛剛坐穩(wěn)皇位就將李承乾封為了太子。其實大家在回望封建王朝歷史的時候就能夠發(fā)現(xiàn)一個規(guī)律,但凡是在太子之位上坐很久的,幾乎是沒有能登基稱帝的。

這一位太子位置也并不是很穩(wěn),雖說他已經(jīng)是太子了,但是整個朝中所有的大臣都在盯著他。甚至能說在他的身上不能有一點的錯處,這些文官們在發(fā)現(xiàn)他有什么行為出格后就開始給李世民上奏彈劾他。

甚至是一些小事情都不能被放過,可以說李承乾的壓力是很大的,并且在此時李世民的舉動也讓李承乾沒有安全感,李世民十分寵愛次子李泰。他的這一行為讓李承乾太子之位更加搖搖欲墜,長時間的壓抑讓李承乾也不由地劍走偏鋒。

李承乾總是會擔憂自己的這個太子之位會坐不穩(wěn),想到朝中群臣的態(tài)度,他做出了一個決定,不過他的這個決定單單他自己是做不到的,于是他就想到了早就對朝廷對李世民有意見的侯君集,也就是這樣兩人慢慢地走到了一起。

當時侯君集的女婿在李承乾的東宮任職,這不正好就給兩人認識提供了基礎(chǔ)。上文也說了侯君集是切實地體會過玄武門事變的,他清晰的知道太子要是一直不付出行動是會被人奪取太子之位的,于是他就開始挑動李承乾造反。

最開始李承乾是猶豫的,但看著父親的舉動,最終也不得不決定走上這一條路。李承乾的造反毫無疑問地失敗了,其實通過李世民的種種行為都能夠看出他也是一位慈父,可以想象這件事給他帶來的沖擊。

就在此時李世民又得到了一個消息,那就是太子的謀反中,侯君集也參與其中。最開始的時候侯君集是沉默不語的,但是在看到自己女婿的供詞后,他也不由地認命。
李世民也知道侯君集犯下了大錯,但是想想當年侯君集尚且年少之際就一直跟隨在他的身邊。這些年的情誼讓李世民也不忍心對他動手,所以就在朝堂上替侯君集求情,希望能夠網(wǎng)開一面。

但是卻被大臣們拒絕了,大臣們都不贊同放過侯君集,并且都認為依靠就侯君集這樣的罪行應(yīng)該處以極刑。即使是李世民也沒有辦法違背整個朝廷的意思,只能是含淚下旨將他殺了。
在行刑前李世民親自去獄中送了侯君集最后一程。想著多年的情誼李世民不由地淚濕眼眶,直言:下次見你就是遺像了!侯君集也流下了懊惱的淚水。

結(jié)語
雖說不能赦免侯君集,但是李世民還是對他的家人網(wǎng)開一面了,眾所周知像侯君集這樣的罪名,他的妻子和孩子都是不能活命的。但是李世民卻寬恕了他的妻子和一個兒子,也算是給侯君集留了一個后。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