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回到了國內,他辦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探望自己兒時的好友,也是自己的知音,已經(jīng)患了癌癥的鄧稼先。
面對楊振寧的到來,鄧稼先顯得尤為高興,兩人在醫(yī)院的走廊上,拍下了一張最后的合照,照片中鄧稼先的嘴角滲血,但他依然微笑著。

去探望鄧稼先那天,楊振寧帶了一束花,鄧稼先笑著和妻子許鹿希解釋:“這是西方的風俗,振寧是來送我的?!?/strong>
說罷,鄧稼先又對妻子說:“家里還有一個塊硯臺,你替我送給振寧吧,他對我的幫助和情誼太大了?!倍鴹钫駥?,顯然此時最關心的事,并不是那塊硯臺,看著病床上渾身難受的鄧稼先。

在這一次的會面中,楊振寧面對著幾十年的好友,他問出了藏在心中多年的困惑,楊振寧問道:“稼先,中國政府給兩彈研究的工作人員頒發(fā)獎金,國家給你發(fā)了多少錢?”
楊振寧為什么有如此一問?鄧稼先是如何回答的呢?
那么好吧,搞一點原子彈、氫彈

1950年,抗美援朝戰(zhàn)役爆發(fā),盡管面對著世界上火力最強的美軍,但英勇的志愿軍戰(zhàn)士們并不膽怯,反而利用著落后的武器裝備,將敵人打的節(jié)節(jié)敗退。
美國總統(tǒng)為此惱羞成怒,甚至表示要往中國扔原子彈。
作為那個時代最為強大的核武器,原子彈的威力顯而易見,面對帝國主義的強力威脅,中國人民的領袖毛主席卻是絲毫不懼。

毛主席說:“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只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并不可怕?!?/strong>
雖然話是這樣說,但毛主席也明白,敵人的原子彈,猶如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一直懸在中國任的頭頂,保不齊那天就會落下來,而想要改變這種困境,那就必須把我們自己的實力,提升到與敵人一樣的地步。
1956年,毛主席說:“我們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strong>

兩年后,毛主席的最高指示,終于落了下來:“那么好吧,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毛主席一聲令下,十萬工程兵開始在祖國的西北地區(qū),建造“地下長城”,而一批優(yōu)秀的科技人才,也被聚集到了一塊,他們,將為這個國家的強大而效力。
你一定要學科學,對祖國有用

1924年對中國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同年3月,一位后來筆名叫金庸的武俠小說家誕生,6月,孫中山在蘇聯(lián)以及中共的幫助下,建立了黃埔軍校,使得中國革命進入到一個新時期。
10月,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將末代皇帝溥儀趕出了紫禁城,這代表著封建王朝真正的終結。
而這些大事,都和安徽懷寧縣“鐵硯山房”鄧家關系不大,這一年令鄧家長輩唯一高興的是,6月25日,鄧家的一個孩子,出生了,這代表著鄧家有后了。

鄧以蟄
孩子的父親鄧以蟄是一位優(yōu)秀的美學家、藝術家以及教育家,早些年間,他曾出國留學,專門到日本,美國深造,1923年回國后,他相繼在清華,北大任教授。
在此之前,鄧以蟄已經(jīng)有了兩個女兒,這個孩子,是他的第三個孩子,也是他的第一個兒子,思來想去,鄧以蟄給兒子取名為鄧稼先。

鄧稼先出生八個月,全家搬到了北京,后來在崇德中學,鄧稼先也是在這里,遇到了一位與自己羈絆一生的好友,他就是楊振寧。
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個有名的數(shù)學家,他與鄧以蟄是好友,兩人關系匪淺,也是在父輩的影響下,鄧稼先與楊振寧成為各自最好的朋友,
鄧稼先13歲時,一件事的發(fā)生,徹底改變了鄧稼先的人生追求。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日軍進駐北平,而這件事,也代表著中國全面抗戰(zhàn)的開始,身處在北平的最前線,鄧稼先以自己親身的經(jīng)歷,體會到了什么叫做“家破人亡”,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真相。
面對著大街上耀武揚威的日本人,鄧稼先內心惱怒,一天,他在上學時,當眾將一面日本國旗扯了下去,并踩在了腳底,中學的校長得知后,雖然欣慰,但也擔心,校長悄悄找到了鄧稼先的父親。
校長說:“以你兒子的脾氣,早晚會有漢奸告密,肯定要出事,不如讓他出去避一避?!?/p>
知子莫若父,鄧以蟄內心對兒子的做法雖然很贊同,但他同樣擔心兒子的沖動,后來,鄧以蟄決定將兒子送往云南大后方去讀書。
當時鄧以蟄對他說:“你以后一定要學科學,不要像我這樣學文,學科學對祖國有用。”
不同的選擇,天各一方

鄧稼先在云南,心里一直憋著一口氣,所以他的成績一直很好,后來,他考入了西南聯(lián)大,并在這里,學習到了更高級的知識。
當鄧稼先考入西南聯(lián)大時,他的好朋友楊振寧已經(jīng)是物理系四年級的學生了,兩人盡管年級不同,但他們友誼不變,他們還是如同之前那樣,一同游玩,一同背詩,一同玩耍。
1945年,楊振寧考取公費留學,隨即奔赴美國,此時的鄧稼先也從西南聯(lián)大畢業(yè)了,他則是在之后,前往北平,在北大物理系助教,直到兩年后的1948年,鄧稼先考取了留學研究生,他的人生,自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為什么要去美國?其實鄧稼先心里是有著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要想對國家有貢獻,最好的做法就是學習到優(yōu)秀的知識,回報祖國。
也因為鄧稼先心里一直都憋著一口氣,所以在美國,他學習起來相當勤奮,僅用了一年11個月的時間,就以本科的學歷通過了博士學位的論文答辯,那一年,鄧稼先很年輕,他才26歲,因此,他又被稱為了“娃娃博士”
這個時候,大洋彼岸,也傳來了好消息,新中國成立了。

在美國,楊振寧與鄧稼先兩人的遭遇不同,楊振寧此時是博士畢業(yè),并且已經(jīng)在芝加哥大學執(zhí)教,而他也很快將要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工作。
鄧稼先在美國表現(xiàn)出來的優(yōu)秀,當然也獲得了導師與同學的挽留,不過,鄧稼先清楚的知道,他從來都沒有想過要留在美國。
1950年8月,鄧稼先踏上了回國的輪船,他的好朋友楊振寧,卻是選擇留在了美國,他們不同的選擇,也讓兩人在長時間內天各一方,沒有再相見。

回到祖國后,鄧稼先很快投入到了工作中,事業(yè)有成,他也迎來了愛情的豐收,他的妻子,正是戀愛多年的女友,許鹿希。
結婚后,鄧稼先經(jīng)常帶著妻子一同去戲院聽戲,或者一起去頤和園散步......這段時間的鄧稼先,也許度過的是人生中最快樂的日子。
1958年,黨中央決定搞原子彈,鄧稼先的命運,也隨之發(fā)生變化。
國家給你發(fā)了多少獎金

1958年8月的一天,當時主管原子能工業(yè)的第三機械工業(yè)部副部長錢三強找到了鄧稼先,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
鄧稼先心里猛地一動,錢三強繼續(xù)說道:“如果你從事這項工作,意味著你今后要隱姓埋名,你的一切學術成就,也許永遠都不會公開,也不能讓家屬知道你的工作性質與內容,你愿意嗎?”
當天晚上,鄧稼先回到了家里,他不像往常一樣活潑,許鹿希似乎看出了什么,就在她準備詢問時,鄧稼先卻是主動開口了:“我的工作要調動了?!?/p>
許鹿希:“調到哪里去?”鄧稼先:“這不能說?!?/p>
許鹿希:“那你做什么工作?”鄧稼先:“這也不能說。”
許鹿希:“那你給我一個信箱號碼,我和你通信?!编嚰谙龋骸斑@也不行?!?/p>
問了幾個問題,卻都不能回答,許鹿希的眼淚一下就落了下來:“你這到底是要去做什么呀?什么大事讓你下了這么大的決心?”

鄧稼先沒有回答這個問題,他只是說了一句:“以后家里的事我都管不了了,都托付給你了?!?/strong>
聽到這句話,許鹿希也停止了自己的詢問,她知道,自己丈夫做出的決定,她很難改變,而且直覺也告訴許鹿希,自己的丈夫,一定在從事著一個偉大的事業(yè)。
鄧稼先的新崗位,是第二機械工業(yè)部第九研究院理論部主任,這個研究院,實際上主要研究的,就是原子彈,也就是說,鄧稼先的工作,是負責中國原子彈的理論研究。

剛開始時,有蘇聯(lián)老大哥幫助,不過隨著中蘇關系惡化,再加上蘇聯(lián)專家的撤走,中國的科學家們,不得不走出自己的路。
鄧稼先的工作壓力,一下上來,而歷史證明,鄧稼先沒有辜負祖國,他在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演算后,終于得出結論,中國要想研究出原子彈,需要將“中子物理”、“流體力學”和“高溫高壓下的物理性質”作為中國研制第一顆原子彈的主攻方向。

鄧稼先與于敏
1964年,新中國的首顆原子彈爆炸成功,3年以后,氫彈爆炸成功,這一切的背后,離不開千千萬萬科學家的努力,也離不開鄧稼先的領導。
可誰又知道,就在原子彈爆炸成功后,舉國歡騰時,鄧稼先悄悄坐飛機來到了醫(yī)院,他的母親病危,在病床前,鄧稼先拉著母親的手失聲痛哭,這個時候,他仍然也無法將自己這幾年的工作告知母親。
與母親一樣不知道鄧稼先工作內容的,還有他的妻子,許鹿希,不過在隱隱約約中,許鹿希猜到了丈夫的工作內容,可她并沒有明說。

1971年,時隔多年以后,楊振寧來到中國訪問,這時,楊振寧依然沒有忘記老友鄧稼先,他想見的第一個人,就是鄧稼先。
后來楊振寧回美國前,他問了鄧稼先一個問題:“我在美國的時候,聽說中國原子彈的爆炸,有美國科學家?guī)兔Γ钦娴膯???/strong>鄧稼先沒有回答。
等楊振寧坐上飛機后,鄧稼先詢問了周恩來總理,周恩來說:“可以告訴他,如實說。”

因此,鄧稼先又專門給楊振寧寫了一封信,明確告訴他,中國的原子彈,是中國人自己研究出來的,楊振寧看信時,正在參加一個宴會,看完信后,他獨自前往衛(wèi)生間,淚流滿面。
1979年,一次氫彈的試驗,沒有爆炸,為了更好的解決問題,鄧稼先親自進了彈坑,并得出了結論,是因為降落傘包設計發(fā)生了問題,設計沒有錯。
雖然鄧稼先穿了防化服,可他還是因為這件事,受到了核輻射。

在之后的日子里,鄧稼先的身體素質每況愈下,他也不愿意去做療養(yǎng),他唯恐耽誤了實驗,1985年,鄧稼先被“勒令”進入到了醫(yī)院。
后來,鄧稼先沒有再從醫(yī)院走出來,經(jīng)檢查,鄧稼先患了“直腸癌”
此時,黨組織嚴令醫(yī)院,無論如何,都要搶救鄧稼先,這一年的國慶,鄧稼先破天荒的提出了一個請求,希望能去看看天安門。

也許鄧稼先意識到自己時日不多,在天安門前,他對自己年輕的警衛(wèi)員說道:“到2049年,我們國家建國100年了,肯定非常強盛,到時候你可要多來看看我。”
在鄧稼先患病后,楊振寧專門回國探望,因而發(fā)生了文章開頭的一幕,當楊振寧看著大變樣的好友鄧稼先,他淚如雨下。

此時的楊振寧,終于感受到了鄧稼先對祖國的愛,他問兩彈研究成功后,國家給了鄧稼先多少獎金。
鄧稼先笑著說:“給了20元,原子彈10元,氫彈10元。”
這個答案讓楊振寧失聲痛哭,他緊緊握著鄧稼先的手,不知所云。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走完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臨終前,鄧稼先看著眼前的妻子許鹿希,內心愧疚,低聲說道:“苦了你了?!?/p>
許鹿希抹干眼淚,鄧稼先繼續(xù)說道:“我永不后悔,死而無憾......”
結語

我是懷著虔誠的敬意,對鄧稼先鄧老的一生,進行了簡單的梳理,字數(shù)有些多,但請諸君不要嫌棄,實際上,短短數(shù)千字,根本無法承載鄧老的偉大。
生長在今天的中國,感慨國家的強大,我也是在提醒著自己,無論如何,都不要忘了先輩們的努力,不能忘記烈士的犧牲,當然也不能忘記那些在和平年代里,而獻身國家事業(yè)的先驅們。
開國上將張愛萍曾給鄧稼先寫過一副挽聯(lián):君視名利如糞土, 許身國威壯河山, 功勛澤人間。
這正是鄧稼先一生最真實的寫照。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