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國防快車(Defence Express)》報道稱,正在克里米亞海灣造船廠內(nèi)建造的23900型兩棲攻擊艦一號艦伊萬·羅戈夫號(Ivan Rogov)已建造至飛行甲板分段。該型兩棲攻擊艦長約220米,寬約40米,滿載排水量約3萬噸。

因俄烏戰(zhàn)爭的影響23900的進度落后于預期,原定2026年交付的伊萬·羅戈夫號海試時間都被推遲到2027年,但2024年7月至今奮起直追的海灣造船廠成果斐然,在半年多時間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平心而論除了服役時間實在是太在是遲了點之外,23900的性能真的還不錯。但服役時間太遲了是一個無法接受的缺憾。

衛(wèi)星圖顯示2023年11月時23900伊萬·羅戈夫號的艦體都還未合攏,2024年7月時船體才剛剛成型。現(xiàn)階段的衛(wèi)星圖則顯示伊萬·羅戈夫號已經(jīng)進入飛行甲板安裝階段,艦尾升降機的大洞清晰可見。

23900型兩棲攻擊艦的建造速度和中國的075型兩棲攻擊艦相比簡直不值得一提,075型兩棲攻擊艦三號艦安徽艦2020年4月開工,2021年1月下水,從開建到下水用時不過10個月。但中國造艦本身就是BUG級的存在,美俄和中國比造艦速度純屬是自找不痛快。

想想2019年就下水至今仍未海試的美國海軍肯尼迪號航母,2017年開始大修至今仍未大修完畢的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2014年開始維修的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巡洋艦,23900型兩棲攻擊艦用兩年時間完成了從艦體合攏到飛行甲板分段安裝的跨越,速度真的相當不錯。

通過衛(wèi)星圖判斷23900型兩棲攻擊點長約220米,飛行甲板寬約40米,大致推測其滿載排水量大于三萬噸。由于23900型兩棲攻擊艦此前公布的模型極多,在很長一段時間中,都未能摸清23900到底長啥樣,但通過位于后甲板的艦載機升降機推測,23900的實際建造方案應當如下圖所示。

鑒于俄羅斯缺乏大型水面艦艇動力組,兩棲攻擊艦也不太可能搭載核動力推進系統(tǒng),因此23900的動力組應該是22350護衛(wèi)艦同款的將兩臺6000馬力的16D49柴油機和兩臺27500馬力M90FR燃氣輪機所組成的柴燃聯(lián)合動力組。通過短胖的艦體判斷,該艦的航速應為20至22節(jié)。

與冷戰(zhàn)時期蘇聯(lián)設計的10200或者11780型兩棲攻擊艦相比,23900型兩棲攻擊艦的蘇聯(lián)韻味很淡,并沒有像蘇式平頂船一樣搭載有大量的雷達和導彈。艦載武備僅僅是兩座鎧甲彈炮合一防空系統(tǒng),以及4座型號不明的干擾彈發(fā)射器或近防導彈發(fā)射器而已,并無垂發(fā)單元的身影。雷達系統(tǒng)系統(tǒng)也很簡單,并無大面積相控陣雷達的存在,如此正常的畫風都讓人有點不適應。

23900在粗短的艦身上設置有單側7個直升機起飛點,可搭載卡-27系列直升機,卡-52K武裝直升機等。艦載機升降機一臺位于艦尾,一臺位于艦橋后方。艦橋前方設置有大面積的多用途區(qū),可容納多個集裝箱。

飛行甲板以較大幅度外飄,甲板左右兩側設置有類似于的里雅斯特的側舷平臺,不僅擺放了大量的自脹式救生筏,還可容納多艘小型交通艇。右側平臺不僅有救生筏和交通艇,還設置有疑似補給站的存在。

只觀察甲板部分時,23900型兩棲攻擊艦可以說是中規(guī)中矩到讓人震驚。蘇聯(lián)/俄羅斯海軍啥時候設計過這么正常的東西啊?半人馬的莫斯科,半艘航母的基輔,腰藏大寶劍的庫茲涅佐夫和烏里揚諾夫,導彈太大噸位頂上的臺風、光榮、基洛夫。23900的設計真的是太正常了。

但23900卻采用了舷內(nèi)升降機而非舷側升降機的設計讓人實在是有些費解。平頂船之所以采用外飄設計就是為了增加甲板空間,舷內(nèi)升降機的運轉會嚴重影響飛行甲板的調(diào)度,所以美式兩棲攻擊艦、意大利的加富爾和的里雅斯特,中國的076,日本的日向和出云等一連串設置有外飄甲板的小平頂船普遍采用了側舷升降機設計。

俄羅斯擁有側舷升降機技術,23900型兩棲攻擊艦也設置有外飄,俄羅斯都有能力給兩棲攻擊艦上較大幅度外飄了,為啥不給23900裝上側舷升降機呢?
考慮到無論是摩爾曼斯克還是海參崴都是高緯地區(qū),氣候寒冷;側舷升降機的正常使用方式又是側門大開,非特殊情況不關閉裝甲門。或許23900選擇舷內(nèi)升降機是因為高維海域時,側舷升降機設計所帶來的的穿堂風實在是冷得讓人扛不住?這個猜測固然無厘頭,但邏輯上是真的沒什么問題。

通過現(xiàn)階段已知數(shù)據(jù)判斷,23900型兩棲攻擊艦的綜合數(shù)據(jù)相當?shù)牟诲e。3萬噸級的噸位能夠搭載70至90輛裝甲車或坦克,寬大的塢艙能夠搭載3到4艘登陸艇,兩側還能搭載5艘交通艇或聯(lián)絡艇,寬大的甲板和機庫配上短粗的俄式直升機,載機量也不會差。僅兩套的近防系統(tǒng)也沒有喧賓奪主。

23900艦艏內(nèi)切,以及艦島后部和艦尾的雙升降機設計可能是受俄羅斯曾經(jīng)購買的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的影響。兩側的大走廊頗有幾分意式風情,杵在甲板上的鎧甲彈炮合一防空系統(tǒng)一股子日式風味。可以說23900受他國影響極大,俄羅斯最終還是淪為了世界海軍發(fā)展的追隨者。

23900有外飄卻沒有舷側升降機,兩臺艦載機升降機都只能抬舉一架艦載機的設計著實讓人有些無奈,不過考慮到俄羅斯造船工業(yè)上一次造大艦還是蘇聯(lián)時期,并且哪怕是一路追溯到蘇聯(lián)尚存之時,平頂船也都是尼古拉耶夫造船廠的專享,所以23900整體設計保守可能是因為俄羅斯造船業(yè)自己也沒啥信心。

如果23900還有后續(xù)改進型的話,沒準會換裝雙側舷升降機/一內(nèi)一外雙升降機設計、填補艦艏缺角以增加飛行甲板面積并提高艦載機調(diào)度效率。但俄羅斯的經(jīng)費能否支撐也是一個大問題。

平心而論23900兩棲攻擊艦的綜合性能還不錯,雖有一些缺點但也可以接受。航空、登陸能力方面都可圈可點,升降機小了點、沒有垂直起降戰(zhàn)斗機算是缺憾,卻都是可以接受的問題。但是23900的問題在于它出現(xiàn)的時間太晚了。
23900沒有什么突出的缺點,卻也沒有什么亮點,23900上可以看到的一切其實也就上20世紀80年代的水平,蘇聯(lián)建造23900時只需要將鎧甲降級為卡什坦即可。如果23900誕生在80年代算得上相當不錯。

11780兩棲攻擊艦方案
如果23900誕生在俄羅斯青黃不接的2000年代那也還行,有了23900分擔壓力庫茲涅佐夫號也能騰出一些時間去維護,而不是小病拖成不治之癥。俄羅斯海軍黑海艦隊和太平洋艦隊也就不用讓光榮這種完全不適合承擔艦隊旗艦職責的導彈艦當旗艦用。
但是23900的服役時間是2020年代末,2030年代初,這真的太遲了點。23900簡直是一款晚服役50年的軍艦?。?/p>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