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象·中國當代詩歌巡展(第4期)
本期登場詩人:朱慶和、李柳楊、蔣雪峰
刺猬
文/朱慶和
起初,你的手上無意中,扎了一根刺
其實這沒什么,接著會有第二根,第三根
扎進你的肚皮,你的心臟,甚至雙眼
然后一根根,射向你,猶如箭矢
還有什么可說的,最終你成了人見人愛的小東西
(朱慶和,山東臨沂人,畢業(yè)于東南大學社科系。出版詩集、小說集兩部,最新詩集《我的家鄉(xiāng)盛產(chǎn)鉆石》由“年代詩叢”第三輯推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京都
文/李柳楊
雨下大以后
松樹變成了
長出葉子的佛塔
一座森林
就有一萬座佛塔
一千年前的人
在雨中聽著
樹葉念經(jīng)
一千年后的人
在雨中聽著
樹葉念經(jīng)
(李柳楊,1996年生于安徽,詩人、小說家、攝影師。著有小說集《對著天空散漫射擊》《沒有玫瑰的街道》,雙語詩集《金色橘子水做的太陽》。詩歌作品出現(xiàn)于電影《詩人》中,在海外攬獲獎項。曾受邀參加佛萊多尼亞國際詩歌節(jié)。)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暈眩
文/蔣雪峰
從望鄉(xiāng)臺朝下看
月光籠罩的福田壩
長了一層絨毛
隨時都會破殼而出
從夢里飛起來
外婆把我的手拉得更緊
給二舅相親回來
走了很遠的路
全世界都睡了
我太小了
小得只能記住這個畫面
還有當時的一點點暈眩
(蔣雪峰,四川江油人。收稅,寫詩,遛狗,手機拍攝,偶爾抬頭望天。)

主持人語:
到底怎樣才算是一首好詩?到底好詩有沒有一個統(tǒng)一標準?前一個問題很難回答,后一個問題看似比較好回答。一個朋友說,是個中國人都以為自己懂詩,就像是個中國人都以為自己懂中醫(yī)一樣,動輒給別人說,你身體里有“濕氣”。認為自己懂詩的,是覺得自己早就知道什么是好詩了,跟那些好詩一比,尤其是跟那些古代的好詩一比,你們現(xiàn)在這些詩人寫的都是“狗屎”。因為有那樣一個標準在了嘛。以往有現(xiàn)成的審美范例,根據(jù)那個范例一套,你這個套不上,那肯定就是不好。先不說,他是否真的懂了經(jīng)典詩歌是什么,僅就用固定審美的套路去套一切這一點來說,這就是個“套中人”啊。
開啟現(xiàn)代詩的大師埃茲拉·龐德是這么說的:“蹩腳的批評家們執(zhí)迷于陳舊的術語,這些術語往往原是用來描述公元前三百年以前發(fā)生的事情?!?/p>
本期推薦的三位詩人的三首詩,有些比較統(tǒng)一的特點,進入詩歌的切口都小,都輕,都很安靜。大概敏銳的人都能夠感受到其中的那“一點點暈?!?。我不知道,面對這些詩的時候,是不是也會有人說,“這也叫詩?”
歡迎來稿,請看下面的征稿信息。
張進步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