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百年前的1925年4月10日,29歲的美國青年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出版了他的第三部長篇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他雄心勃勃地期待大賣,結果到死(1940年)都沒有看到大賣的這一天。
一百年后,這本書已被譽為二十世紀美國最偉大的小說之一,甚至是世界范圍內僅次于《尤利西斯》的最偉大英文小說。不僅在美國國內早就是各個學校的必讀書,更引得村上春樹這樣的作家衷心膜拜,關于它的研究著作更是早已不勝枚舉。
為什么《了不起的蓋茨比》如此具有文學魅力?也許因為它的主題是夢想的破碎:“美國夢”的破碎。

2025年1月16日,美國紐約,《了不起的蓋茨比》百年慶典晚會,封面即1925年版封面 圖據(jù):視覺中國
壹
如果文學有天才,菲茨杰拉德無疑就是。
他24歲一出道,就出版了兩部長篇小說和兩部短篇小說集,也立即以用詞精準、流暢、獨特的文風成為時代的寵兒。他一炮而紅名利雙收,開始過上了富裕奢侈的生活。新婚妻子塞爾達漂亮得像公主,他一寫就寫到了人生的巔峰。
當時寫長篇小說其實沒有為大眾雜志寫短篇賺得多。菲茨杰拉德一邊為雜志不停寫短篇賺快錢,一邊開始釋放自己的野心:他要寫一部刻畫時代的杰出的長篇小說,他要成為被公認的能與以往大作家比肩的一流作家,他要寫更具深度的文學作品。
1924年,為了尋求更安靜更適合創(chuàng)作這部作品的新環(huán)境,菲茨杰拉德夫婦從紐約長島搬到了法國南部的里維埃拉。不過當菲茨杰拉德全力創(chuàng)作時,不耐寂寞的塞爾達卻與一名法國海軍飛行員出軌,菲茨杰拉德發(fā)現(xiàn)之后質問塞爾達,于是塞爾達提出離婚。

菲茨杰拉德和妻子塞爾達,以及女兒弗朗西斯在駛往歐洲的郵船上 圖據(jù):視覺中國
只是熱情來得快也去得快,塞爾達冷靜下來之后,還是選擇留在菲茨杰拉德身邊,而后者也繼續(xù)小說的創(chuàng)作。但他所受到的痛苦、憤怒和焦躁,都影響了他在小說里對女主角黛西形象的塑造——雖然這對于創(chuàng)作者而言是不幸,最終反而被證明是小說的大幸。
1924年10月,菲茨杰拉德將手稿寄給出版社,編輯立即回復的贊美和肯定讓他很高興,他期待這部小說能創(chuàng)下新的銷售紀錄,賣到十萬冊左右。
但小說上市后只賣出兩萬冊有余,這還是受他此前兩部小說的影響所致。雖然評論也是贊譽居多,但讀者并不買賬,因為他們期待的是明朗灑脫、輕怨薄怒的都市情感小說,而菲茨杰拉德這次讓他們大失所望:“這都寫的啥呀?!?/p>
于是,菲茨杰拉德不得不戴上“曾經(jīng)流行但早已過氣的作家”帽子。到1940年他去世為止,酗酒、塞爾達的精神病、養(yǎng)育獨生女等生活壓力,讓他雖然一直還在堅持創(chuàng)作,但再也沒有寫《了不起的蓋茨比》那樣的條件。死前他已經(jīng)失去了對自己作品的信心,認為當時大熱的海明威才是文學巨星,而他只是掌握了一些技巧的文學創(chuàng)作者。
的確,當他的版稅年收入一度只有33美元時,確實很難有足夠的自信。

1949年電影版《了不起的蓋茨比》場景
然而在他死后,命運的齒輪才開始轉動。
1942年,這本小說入選“部隊專供叢書”,一年的配送量達到十五萬冊,超過了出版十余年來的總銷量,它也開始從市場寵兒逐漸進入文學評論的經(jīng)典領域。在許多中學將其列為必讀書目后,21世紀以來它的銷量就多達數(shù)百萬冊。出版一百年后,它早已成為美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
這部只有四萬九千單詞量的《了不起的蓋茨比》,究竟為什么會為人所推崇到偉大?
貳
小說寫的是一個發(fā)生于1922年紐約長島的故事。故事以敘述者尼克·卡拉威的視角進入:從中西部來到紐約從事證券業(yè)的他,在長島與大宅的主人杰伊·蓋茨比為鄰,對面海灣住著尼克的遠親表妹黛西和她的丈夫湯姆·布坎南。湯姆是出身上層、家世顯赫的名門貴胄。他與修車廠老板威爾遜的妻子梅朵有染,這讓黛西不能不忍受,但熱衷虛榮的黛西又離不開湯姆的財產。
蓋茨比則是出身底層草根的窮小子,在芝加哥偶遇年輕的黛西并與之有一段感情,之后就被發(fā)配去了歐洲參加一戰(zhàn)。返回美國后,蓋茨比在美國禁酒令的嚴控下非法從事酒類走私,很快在極短時間內積攢起巨額財富,他在長島的海邊別墅成了紐約名流的派對聚集地。夜夜笙歌紙醉金迷,人人都知道有一個“了不起的蓋茨比”。

2013年電影版《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浮華派對場景
而蓋茨比的愿望是要贏得因為當年貧窮而失去了的愛情,從湯姆那里奪回黛西。他先是借助尼克的關系邀請黛西前來自己家里作客與之重見,后來更要舊情復燃的黛西與湯姆離婚嫁給自己,而這遭到了湯姆的反感和仇視。
某個下午,幾人在紐約市內經(jīng)過一次關于黛西應該歸誰的爭執(zhí)后不歡而散?;丶业穆飞?,黛西和蓋茨比一車,乘坐的是蓋茨比的黃色跑車,黛西開車時在路上不小心撞死了跑到路上來的梅朵后逃逸,隨后而至的湯姆認定是蓋茨比所為。
接過方向盤將因為撞到人而嚇昏迷的黛西送回家后,蓋茨比擔心湯姆會對黛西不利而隱藏在附近觀望,此時黛西卻在室內與湯姆合謀,將撞死人的責任歸到蓋茨比身上。最終湯姆將尋仇而至的威爾遜指去了蓋茨比家,威爾遜將游泳池中的蓋茨比槍殺后自盡,而黛西和湯姆則瀟灑地遠走高飛。

2017年韓國首爾上演的音樂劇《了不起的蓋茨比》,小說已成為世界性的杰作而被各種改編 圖據(jù):視覺中國
流行文學,往往逃不過爽文情節(jié),而經(jīng)典文學恰恰要避免這種為爽而爽的主題和敘述。以金庸為例,喬峰、段譽、郭靖、楊過、張無忌、令狐沖……全是擁有超強武功又能抱得美人歸的頂級俠客,非常容易讓讀者沉醉且代入,因此武俠小說的銷量很高。
但在他的封筆長篇《鹿鼎記》里,武功高強的俠客不過是各種各樣的傀儡玩偶,真正左右逢源的是宮廷、廟堂、江湖里外通吃的小流氓,無論名、位、財、色樣樣占盡。金庸在消解自己以往武俠爽文情節(jié)的同時,也是嘗試從通俗武俠小說家上升到嚴肅文學小說家,雖然這嚴肅小說披的仍是武俠小說的外衣。
《了不起的蓋茨比》也一樣。作為草根小人物向上奮斗的主題,蓋茨比從貧窮到巨富、從默默無聞到無人不知、從家徒四壁到名流云集、從丟失愛情到舊夢重續(xù),都是無數(shù)小人物幻想中的自己。如果蓋茨比成功奪回黛西、將之前趾高氣揚的湯姆踩在腳底,那就是又一篇爽文。
但蓋茨比最終卻死在了他所追求的愛情上。小人物的幸運夭折,而看似偶然的死亡、深思之下又盡屬必然。蓋茨比夢想和生命的湮滅,也是他身上所謂“美國夢”的破滅,而這正是小說從爽文通俗文學到經(jīng)典嚴肅文學的分水嶺。
叁
蓋茨比身上的“美國夢”,其核心含義大致為:任何人在美國,只要足夠勤奮、堅持不懈地奮斗,就必定能擁有美好幸福的生活。白手起家沒關系,只要愛拼就一定會贏。
小說中的蓋茨比死后,他從明尼蘇達鄉(xiāng)下來的老父親,既悲傷又驕傲地向處理后事的尼克出示了一份蓋茨比少年時期所制定的自律作息時間表,“他舍不得把書合上,而是把每一項都大聲念出來,而后又充滿期待地看著我。我覺得他很希望我把這份清單抄下來,留著以后自己用。”

《了不起的蓋茨比》于海生譯本
勵志當然勵志,但菲茨杰拉德借蓋茨比的死亡,要追問的更核心的問題其實在于: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好幸福的生活”?是躋身上流社會的揮金如土,也就是擁有更多的錢、享受更奢侈充裕的物質條件嗎?蓋茨比得到了他年輕時所夢想的財富和名聲,但他努力居然是為了找回年輕時因貧窮失去的愛情,可正是對愛情的執(zhí)著讓他最后送命。
菲茨杰拉德讓人去思考蓋茨比人生悲劇的根源:金錢、愛情、跑車、財富,這些普通人夢寐以求的事物,可能也是毀掉人的東西。至于那個人人趨之若鶩的所謂上流社會,菲茨杰拉德借尼克對蓋茨比喊的話已經(jīng)表達了:“他們都是些爛人,你比那些人加在一起都優(yōu)秀?!?/p>
2013年電影版中,蓋茨比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
小說的結尾是文學名作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句子之一:“于是,我們抖擻精神,奮發(fā)向前,卻如逆水行舟,被不斷推回到往昔歲月(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如此的挽歌基調,反映出對人類奮斗與失敗的深刻認知——蓋茨比與逆流的徒勞抗爭,所表達的已超越了失敗本身。它們喚起了一種堅持的沖動,即在一個不斷讓我們失望的世界里去尋找更美好的事物。
1934年,菲茨杰拉德在回憶中這樣說:“創(chuàng)作《了不起的蓋茨比》的那幾個月,是我最純粹地保持著藝術良心的時期。”
而正是這種超越時空的良心背后的洞察力和預見性,讓這部非凡的杰作在出版一百年以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現(xiàn)實意義。
文/啟凌 編輯 曾琦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