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

講述歷代法官辦案傳奇

汲取先賢經(jīng)典判例智慧

激勵我輩見賢思齊奮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今天隆重登場的主角是膽敢“頂撞”唐太宗的大唐硬漢法官——戴胄。

先介紹一下戴胄的簡歷: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陽人,早年在隋朝為官,曾效力于王世充,后歸順唐朝,因生性耿直,敢于犯言直諫而深得太宗信任,歷任唐朝大理寺少卿、諫議大夫、戶部尚書、吏部尚書。

話不多說,直接上干貨,請欣賞大唐“硬漢”法官的辦案故事:

唐太宗曾專門針對偽造資歷的官吏下詔:“若不自首,一旦查出,判處死罪”。后來真有個心存僥幸的官吏不幸被查出偽造資歷交由戴胄審理,戴胄卻僅僅判了流放,太宗得知大怒:“朕下詔不自首者死罪,你卻判他流放,你分明是抗旨,你這是讓我威嚴掃地失信于天下啊”!戴胄淡定對答:“陛下如果直接下詔處死,臣管不了,但是陛下將案件交付司法,臣就要依法辦案”。太宗見戴胄敢頂嘴就更生氣了,怒曰:“你只管自己依法辦案,就要讓朕失信于天下嗎”?戴胄理直氣壯回懟:“法律是布告天下,取信于民的國之根本,陛下的話不過是一時的喜怒說出來的,陛下您憑借一時氣憤就殺人怎么能行?現(xiàn)在我將案犯處之以法,這是讓陛下您忍小忿而存大信啊”。太宗聽罷甚慰,稱贊戴胄:“卿能執(zhí)法,朕復何憂”!

忠哉,戴胄,為了大唐長治久安,以殉道者的姿態(tài)向最高權(quán)威挑戰(zhàn)。

勇哉,戴胄,面對君王震怒大義凜然,不卑不亢,勇往直前。

智哉,戴胄,忍小忿存大信,利弊權(quán)衡,依法直諫獲君王盛贊。

幸哉,戴胄,碰上了豁達、開明、理性的唐太宗。

忠、勇、智作為封建王朝的臣子固然值得欣賞,更難能可貴的是一千四百多年前戴胄的法治精神境界——視法律為取信于民的國之根本!

如果說處理資歷造假案很大程度上屬于智取,落腳點在依法。那么下面的案子很大程度上就屬于力爭了,落腳點在公正(國法面前人人平等)。皇親國戚長孫無忌進入東上閣時,忘了解下佩刀,違反了《衛(wèi)禁律》,尚書左仆射封德彝判定:“監(jiān)門校尉失職,罪當處死;長孫無忌誤帶佩刀入宮,罰銅二十斤”。太宗已經(jīng)認可了封德彝的處理意見,可時任大理寺卿的戴胄卻提出異議:“長孫無忌是誤帶佩刀入宮,監(jiān)門校尉也是因為一時疏忽所致,如果陛下念及長孫無忌有功,從輕處置,非法司所該管。如果依法處置,僅罰銅二十斤,恐怕未必合理”。太宗說:“法律乃天下共同遵守的,怎能因無忌是皇親國戚而不執(zhí)行?”案件被發(fā)回重審,可封德彝這個世故老滑頭還是堅持己見,戴胄毫不畏縮:“校尉因無忌而獲罪,依法應當從輕,且二者都是過失,應當改判”。最終,在戴胄的據(jù)理力爭下,太宗免了校尉的死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是什么給了戴胄如此勇氣?敢站在當朝皇帝、皇親國戚、開國功臣的對立面據(jù)理力爭,公然叫板,全然不把身家性命當回事。是因為唐太宗是明君?有明君才有諍臣嘛,我看不全盡然,伴君如伴虎啊,畢竟?jié)M朝文武沒幾個敢站出來的;戴胄和太宗、長孫無忌、封德彝也沒什么私怨,不至于公報私仇,就算是有私仇,估計一般人也不敢叫板,畢竟長孫無忌是皇后的親哥哥,封德彝也是開國元勛,官拜尚書左仆射,都比自己官大,封建社會可是官大一級壓死人的啊;以戴胄的官譽為人也不至于收受非親非故監(jiān)門校尉的賄賂,更不至于為了博得好名聲拿自己的生命作賭注。總之,關系案、金錢案、人情案均不存在,思來想去只有一種力量,那就是信仰!對法律的信仰!對公正的信仰!

社會不停在坎坷中進步,歷史一直在曲折中發(fā)展,法治成為世界潮流,成為人民信仰的今天絕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那是一個個先覺、先知、先行者啟蒙、喚醒、帶領人民大眾歷盡千辛萬苦一點一滴爭取而來的。

戴胄,血性男兒,忠于國君,更忠于法律,滿懷激情,頂天立地,為了法律的尊嚴冒犯龍顏,為了法律的公正不畏權(quán)貴,為了法律的信仰勇者無懼?。▓D來源網(wǎng)絡,侵權(quán)刪)

作 者:正義敲錘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