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吹過你吹過的晚風,算不算相擁;看過你看過的晚櫻,算不算重逢?“

當董宇輝在櫻花樹下公交站點旁的16秒生活隨拍沖上熱搜時,西安文旅又爆火出圈了。

這位被千萬人喜愛的讀書人,以一種“松弛感”的姿態(tài)坐在公交站臺,在老趙的眼里,他的坐姿比櫻花更安靜,比春風更溫柔。

沒有精心設計的運鏡,沒有刻意雕琢的文案,只有滿街的櫻花如星光滿天,風起時,落英繽紛、似雪飛揚,又紛落如雨。

董宇輝“謙謙君子”般凝望星空的側影與千年文人的風骨,在櫻花樹下奇妙相融,恰似當代人與盛唐文人的隔空對話——你看,長安的春風,依然能吹動今人的詩心。

有的文旅還在追逐浮華的營銷套路時,董宇輝卻用真實書寫了最好的城市推介信。

從一首《吾鄉(xiāng)》讓 200 多個文旅賬號集體共鳴,到 16 秒視頻帶火一座城市的打卡地,他始終帶著讀書人的真誠,輕輕觸動每個人心里的那扇門。

那些前往公交站臺的人們,何嘗不是用一種全新的形式在尋找"曲江流飲"的文人

千年前大唐新科進士在雁塔刻下凌云志,千年后陜西一位讀書人用16秒的隨拍,讓盛世風華再度翻涌。

當打卡的鏡頭對準櫻花樹下的站牌,鏡頭里裝的不只是這個突然火起來的打卡地,更是藏在每個人心里對詩意生活的向往和對喜愛的人另一種相逢。

流量終會退潮,但真誠永遠動人;櫻花總會凋謝,但文化的根系永遠深埋在這片土地。

當各地的文旅局長們仍在流量迷局中求解時,曲江的櫻花已鋪就答卷,讓文化在血脈里生根,長安的街巷自會響起跨越千年的腳步聲,你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