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鐵皮石斛,因為外形很像黃色的彈簧,又是經(jīng)典的中草本之一,所以又被人戲稱為“草本彈簧”。

十幾年前,也就是2010年前后,鐵皮石斛的價格一度在市場引發(fā)轟動,優(yōu)質的干品每公斤飆升到上萬元,可以說是中草本界都不算多見的。

但是十幾年后的今天,鐵皮石斛的收購價已經(jīng)斷崖下跌,最低的時候,跌到了每公斤幾百塊,成為了“降價虧本,高價難賣”的燙手山芋。

按理來說,曾經(jīng)賣的如此高價,在它降價的時候,應該一窩蜂瘋搶才對,但為何鐵皮石斛價格暴跌后,反而無人問津,甚至還反遭人嫌棄,不管降多少錢都賣不出去。

中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難道是買方有叛逆心理?還是有別的原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鐵皮石斛曾經(jīng)有多風光

以前鐵皮石斛價格暴漲,歸結原因就是兩點:稀缺+炒作。

鐵皮石斛生長條件苛刻,在中草本界也是比較難種的一種了,它要環(huán)境溫、氣候濕,還必須要求在巖石或者老樹樹干下面種植。同時,鐵皮石斛的繁殖率極低,好不容易繁殖成功,生長周期得要3-5年,很不容易。2010年前后,我們把野生的鐵皮石斛列為二級保護植物,不能隨意采挖,僅允許少部分夠資格、有技術的農戶進行小范圍種植。野生的不能挖,人工種的數(shù)量又少,這樣看,鐵皮石斛確實相當稀缺。

光是稀缺,不打出宣傳,消費者也無法認同這種稀缺性,所以當時中草本經(jīng)銷商聯(lián)合炒作,把鐵皮石斛包裝成“稀世珍品”,還宣稱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雖然說這些個宣傳有一定科學道理,但夸大其詞是無法避免的,在信息不透明的當時,消費者被“物以稀為貴”的心理驅動,跟風搶購。一手商、二手商、多手商都開始囤貨,炒價格,這才把鐵皮石斛的價格慢慢炒起來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熱度過去后,仍然不愿降價是為何

天價的熱潮很快就過去,按照常理,價格應該慢慢回歸正常水準了,但當時出現(xiàn)了一個詭異又可笑的情況:商家不愿降價,死死維系住天價不松口。就導致很長一段時間,鐵皮石斛明明本身價值沒有那么高,卻又以遠超出它價值的市場價存在。

這也讓許多中草本消費者氣笑了,熱度高時大伙捧捧場可以,怎么還當真了?

商家不愿意降價,說白了就是天價賣慣了,從上到下都在享受高利潤,降價雖然從長遠來看有利于行業(yè)發(fā)展,但是短期來看確實誰也不愿意放棄高利潤。在當時,種植戶出售鮮條鐵皮石斛的價格大概在數(shù)百元一斤,加工成楓斗(也就是干品)后價格直接翻倍,最后裝進精心設計的禮盒里,零售價輕松突破萬元。降價,誰愿意呢?

在浙江的中草本加工廠負責人當時就說過:“如果一旦降價,客戶會覺得之前的宣傳是騙人的?!绷晳T了高端品牌的喝彩聲,廠商肯定害怕之前的口碑崩塌,努力付諸東流,所以價格很難降得下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供不應求到爛大街

時間沒過幾年,“奇貨可居”的商家終于破功了,鐵皮石斛突然開始了全面大降價,讓廠商猝不及防。

也就是在2013年左右,鐵皮石斛的人工種植技術取得了突破,我國農業(yè)科研人員組織培養(yǎng)技術,大幅縮短了鐵皮石斛的生長周期,還提高了成活率和收成量。原本要3-5年才能采收的植株,現(xiàn)在一年就能采,一年半就能上市;畝產(chǎn)鮮條從100公斤提升到300公斤以上。到2015年,全國種植面積已經(jīng)超過10萬畝,已經(jīng)遠遠多于市場的需求了。

技術突破,加上產(chǎn)能過剩,鐵皮石斛的價格瞬間崩了,不再是什么值錢的東西了,廠商的囤貨游戲再也玩不下去,雖然想出了各種辦法補救比如請明星代言之類的宣傳手段,但鐵皮石斛的產(chǎn)量實在太多了,你想賣高價,那另外的同行就賣低價,你搞高端,我就搞實惠,消費者眼睛是雪亮的,誰才是物美價廉,一目了然。

后來,廠商被迫將庫存低價拋售,市場價格被進一步拉低,到如今,頂多只能算是“不太便宜”的中草本,要說天價,是遠遠達不到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降價了,反而沒人買了

在天價的時候人氣很旺,可現(xiàn)在為何降價了,鐵皮石斛反而無人問津了?

其實,這才是鐵皮石斛該有的市場定位,它本來就是一個“有點特色”的中草本,只在特定的場景使用,它的各種功效遠沒有宣傳得那么離譜。消費者是根據(jù)需求來買東西,你能用的地方少,自然就沒什么人買了。

同樣的都是干品植物,像茶葉就永遠有人問津,因為日常都要飲用,人們有食品的需求;跟鐵皮石斛近似的中草本“冬蟲夏草”,長得也跟鐵皮石斛差不多,人們對它的需求卻比鐵皮石斛更多,因為冬蟲夏草可以送禮,有社交屬性。

而現(xiàn)如今,鐵皮石斛因為跌落神壇,各種營銷破滅,加上它又不是剛需,消費者自然不愿搭理了。

在它火的時候,人們還會為了看熱鬧來買一點,現(xiàn)在沒了熱度,消費者肯定以自己的需求買東西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鐵皮石斛從天價到無人問津,本質就是廠商的“品牌造神”,然后工業(yè)化生產(chǎn)進步了,神瞬間化為了泡沫。

任何產(chǎn)品如果脫離真實價值,尤其是脫離消費者真實需求,只靠炒作維持高價,肯定會被消費者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