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晚,何同學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打車的經(jīng)歷。他說以前打網(wǎng)約車時,司機讓他給好評,總是嘴上答應,但事后就忘了。他覺得這樣不太好,要改。如果司機服務真的很棒,他才會主動好評,不然就會直接拒絕,他說自己以前比較愛討好別人,這么做是為了鍛煉自己的勇氣。

結(jié)果,這一說引發(fā)了爭議,何同學網(wǎng)約車這個話題一下子沖上了熱搜第一。
在庫克面前唯唯諾諾、低聲下氣、滿臉諂媚,算得上真誠和勇氣嗎?是不是“討好型人格”?跟網(wǎng)約車師傅裝什么“獨立人格”、“真誠和勇氣”?你覺得服務好就給好評,覺得服務不好也可以差評。
有什么意見當面指出來,裝模做樣加什么內(nèi)心戲?你連和勞動人民平等交流的膽子都沒有,還談什么真誠和勇氣?
這種人說白了就是在裝逼。
何同學那件事,證明了“小布爾喬亞就是矯情”這句話更適合他。

因為正常人是很難說出這樣的話的。
從他的語言中就能看出他身上有強烈的自卑和自負,同時又自我意識過剩,以為世界都圍繞自己轉(zhuǎn),他甚至不是在做自媒體,而是在當“賽博小仙女”。
滿腦子想的都是自己的互聯(lián)網(wǎng)形象和小情緒,關(guān)鍵還能面對公眾講出來,實在也是逆天了。
什么叫“克服討好性人格”?什么叫做“真誠和勇氣”?
比如面對庫克,你腰桿子直起來,得坦誠地告訴他,蘋果是一家長期不求上進、換皮割韭菜的偽科技公司;
iPhone是一款十幾年毫無進步、對科技毫無引領(lǐng)的“宗教產(chǎn)品”……
這些話你都不敢講,哪還有真誠?哪還有勇氣?

在庫克面前唯唯諾諾、低聲下氣、滿臉諂媚,算得上真誠和勇氣嗎?是不是“討好型人格”?
這叫什么?這叫媚上欺下、嫌貧愛富、嚴重脫離群眾,裝出一副“新青年”的樣子,骨子里還是封建時代的流毒,覺悟還不如100年前的古人。
1919年,少年中國學會號召成立“工讀互助團”,團員們從事最底層的體力勞動,和最底層的勞動人民生活在一起。
教員、陳延年等人也深度參與其中,雖然“工讀互助主義”屬于早期空想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的一種社會實踐,但起碼體現(xiàn)了那代社會精英尊重勞動、尊重勞動人民,愿意到群眾中去、向群眾學習。
今天,某些人真是太奇怪,明明離不開人群,吃喝拉撒都要依賴他人的服務,一切的生存發(fā)展基礎(chǔ)都來自于周圍的社會體系,連自己使用的科技產(chǎn)品都是群眾的創(chuàng)造,連獲得的流量和利益都來自于廣大群眾的認可,卻偏偏容易教出一群自命不凡、眼高于頂、認為自己是空前絕后、鶴立雞群、周圍盡是傻X的傻X。

這些人,是不是該接受接受“再教育”?
何同學翻車不止一次了,以前他都是在技術(shù)上翻車,因為他根本不懂技術(shù),只是在打造一個“懂技術(shù)”的人設(shè)。
論對工業(yè)工程的理解,論動手的本事,他離手工耿都差得很遠,業(yè)務能力差的離譜。
這回他是在營造人設(shè)上翻車,他甚至不明白,現(xiàn)在的網(wǎng)民最討厭的就是“立人設(shè)” “秀優(yōu)越” “鬧矯情”的人。

真正有勇氣的人,首先是內(nèi)心有恐懼的,只有戰(zhàn)勝了恐懼,才能夠鍛煉出來真正的勇氣,而不是拒絕給網(wǎng)約車司機好評就算有勇氣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