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有“牡丹花神”之雅號。天圣八年(1030年),歐陽修進士及第,被授為將仕郎、試秘書省校書郎,充任西京(今河南洛陽)留守推官。歐陽修于天圣九年(1031年)三月赴任,到景祐元年(1034年)三月離任,在洛陽工作生活了四年,這期間,他與牡丹花結下了不解之緣。他不僅喜歡牡丹,寫牡丹詩,更是寫出了我國最早的牡丹專著《洛陽牡丹記》,開啟了中國花卉史上系統(tǒng)研究牡丹的先河,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說:牡丹“而出洛陽者,今為天下第一?!比欢z憾的是他在洛陽四年,竟沒有見到過牡丹花最為盛開的景象?!坝嘣诼尻?,四見春。天圣九年三月始至洛,其至也晚,見其晚者。明年,會與友人梅圣俞游嵩山少室、緱氏嶺、石唐山紫云洞,既還,不及見。又明年,有悼亡之戚,不暇見。又明年,以留守推官歲滿,解去,只見其早者。”盡管如此,歐陽修卻也真切感受到了牡丹花國色天香的繁華富麗,他在離開洛陽時作《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北磉_了對牡丹花的無限眷念,豪宕中蘊含著離別的哀傷與春歸的惆悵。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洛陽牡丹

歐陽修四十余年的詩文創(chuàng)作和仕宦生涯中,始終與牡丹形影不離。正因為此,友人送他一幅古畫,畫面上的牡丹花正在盛開,姹紫嫣紅,花叢下臥著一只貓,懶洋洋地瞇縫著眼。歐陽修感覺畫作精妙,但無法悟出其中真意。他便請來親家、參知政事吳育共賞此畫。吳育端詳片刻,指出這幅畫描繪的是正午時分的牡丹。歐陽修問他何以見得?吳育指著畫上的牡丹說:“花瓣完全張開且有些下垂、色澤不那么鮮艷,有些干澀,這正是中午牡丹的特點。”接著他又指著牡丹下的貓說:“再看貓眼睛,瞳孔瞇成一條縫,正是貓正午的瞳孔。如果畫的是早上,那么花上帶露水,色澤就滋潤,貓眼的瞳孔也會是圓的了?!睔W陽修聽后,點點頭,若有所思。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則故事出自與歐陽修同時代的科學家沈括所著《夢溪筆談》,寥寥數(shù)語,卻深刻揭示了古人善于研究筆下意境。畫家只有深入實際,體驗生活,捕捉細節(jié),通過細膩的筆觸、微妙的色彩變化、獨特的構圖布局,才能畫出常人所不易察覺之處。而鑒賞之妙,亦在善于觀察作品的細節(jié)描繪,方能悟出真諦。其實又何止一畫,其他藝術創(chuàng)作,乃至做任何事情皆如此。

“寧品讀”專欄投稿請發(fā)至shcnwx@163.com,并注明姓名、聯(lián)系電話,一經(jīng)發(fā)布,稿費從優(yōu)。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wǎng)絡

作者:鄭學富

編輯:張 理

責編:廖且為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