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文物簡介:

沈子蕃緙絲梅鵲圖軸,南宋,沈子蕃,縱104厘米,寬36厘米。清宮舊藏。

圖軸絲質(zhì),依畫稿緙織。以十五六種色絲裝的小梭代筆,巧妙搭配,畫面色澤和諧。以“通經(jīng)斷緯”的手法緙織,并嫻熟地運用了多種緙絲技法。所用絲線之經(jīng)密度20根/厘米,緯密度44-46根/厘米,精工細密。  此緙絲圖很好地體現(xiàn)了原畫稿疏朗古樸的意趣,畫面生動,清麗,典雅,是沈子蕃為數(shù)不多的存世作品之一,也是南宋時期緙絲工藝杰出的代表作?! D下方緙有“子蕃制”、“沈氏”方印,玉池有“蕉林梁氏書畫之印”、“果親王府圖書記”、乾隆帝御筆“樂意生香”,并鈐有“乾隆宸翰”、“乾隆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鑒璽”、“石渠定鑒”、“寶笈重編”、“石渠寶笈”、“乾隆鑒賞”、“嘉慶御覽之寶”、“宜子孫”、“重華宮鑒藏寶”等印記,可見這幅作品在清皇室藏品中占有重要位置。

文物鑒賞:

沈子蕃緙絲《梅鵲圖》軸為故宮織繡的代表作品。圖軸縱104cm,寬36cm.中國古代緙絲被認為是絲織工藝中最為高貴的品種,古人以“一寸緙絲一寸金”言緙絲作品之珍貴。緙絲之高貴,首先因其耗費工時巨大,以萬縷千絲成其工巧,“如婦人一衣,終歲方成”。其次,緙技易學難精,雖摹緙書畫,并非簡單的照葫蘆畫瓢,而需要純熟的工藝技巧和相當?shù)臅嬎囆g(shù)修養(yǎng),許多緙絲書畫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鑒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