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到底有沒有寫過《蘭亭序》?現存《蘭亭序》是否為王羲之版本?現存《蘭亭序》是否源自王羲之的真跡?這些問題困擾書法界和學術界很久,始終爭論不休,足以見得歷史是模糊的,終究難以給人準確的答案。

就連幾千年前的那次聚會的真正主題都令人產生懷疑,曾有人認為那是一次經過偽裝的高級軍事會議,而非簡單的文人雅集。甚至有人推斷如此偽裝的軍事會議恐怕不是針對外敵。

王羲之大概率是寫過《蘭亭序》的,因為那次雅集確實有詩詞流傳下來,一味地懷疑后人仿作也毫無意義,無論聚會出于什么目的,最終還是進行成了文人雅集。

但是王羲之寫的《蘭亭序》是否為如今的版本那就無從考究了,畢竟有人對《蘭亭序》中情感的轉變太過突然提出質疑,如果真是這個版本,那么可以推斷王羲之當時正在經歷著復雜的情感糾結。

馮摹蘭亭被認為是最接近真跡的摹本,但是其中很多筆法遭人詬病,被認為不符合王羲之書法雄強的評價,因此有人推論馮摹蘭亭并非源自王羲之真跡,而是源自一本仿作。

這種觀點流傳甚廣,并且有人專門為此撰文論述,其實這種懷疑也禁不起推敲,李世民本身就是一位書法造詣很高的皇帝,且身邊還有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眾多書法宗師輔佐,怎么可能被一本贗品騙過,更不可能用贗品的摹本分賜群臣,那樣豈不遭人恥笑。

可以推斷李世民到手的那件作品應該是得到一眾書法大家認可的,盡管其真實性難以保證,但是書法水平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后世詬病的筆法問題就根本站不住腳了,也許后世所詬病的正是支撐《蘭亭序》成為天下第一行書的特色。

從馮摹蘭亭可以看出,那些細尖增添了作品的秀美和靈動,也許正是因此才與其它王書有異,才讓王羲之都難以重寫一份。

細品人們對《蘭亭序》真?zhèn)蔚膽岩桑艿竭^度崇拜的裹挾,認為《蘭亭序》不夠雄強,不可能出自書圣之手,這種人顯然對王羲之充滿了極度的崇拜,認為王羲之的書法必然是完美的,天下第一行書更不可能有瑕疵。

盡管沒有任何王書真跡加以佐證,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持這樣的觀點。并且類似觀點在書法審美中非常普遍,比如今人怎么寫都不如古人,古人已經將書法寫盡了,今人唯有繼承難以創(chuàng)新等等,都是這種觀點的延伸,都是對古人過度崇拜的結果。

其實對于一名學書者來說,《蘭亭序》是否真實并不重要,因為學書者學習《蘭亭序》的目的不是歷史考證,而是要通過學習吸收書法營養(yǎng),塑造個人風格,對于《蘭亭序》中那些不喜歡的方面完全可以摒棄不學。

《蘭亭序》真跡已經消失一千多年,再現天日的可能性極微,即便有一天有一件新的古董被挖掘出來,恐怕也會再次引發(fā)真?zhèn)无q論,懷疑永遠是人們對待歷史最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蘭亭序》真?zhèn)蔚霓q論會永遠持續(xù)下去,只是希望辯論的結果不要影響人們對書法審美的評判。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