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guān)注”,精彩內(nèi)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2007年9月6日,央視網(wǎng)報道,在山東煙臺棲霞市的一個村子附近,一位來自青島的婦女挖到了“千年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人參的價值不言而喻,且年份越久的人參,價值也會更高,千年的人參似乎只存在于傳說當中,百年的野山參已是極為罕見的了。

消息一出,很多人聞訊趕來,甚至已經(jīng)有人找到了挖出“千年參”的青島婦女,表示愿意以2000萬的價格買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么這株“千年參”究竟是不是人參呢?這位青島婦女又是如何發(fā)現(xiàn)它的呢?

?【·意外發(fā)現(xiàn)“千年參”·】?

挖到“千年參”的人名叫林秀民,她是青島的一名退休醫(yī)生,平時對一些中藥材也多有了解。

2007年8月5日,她和自己的丈夫以及另一位朋友相約出去游玩,正好就路過了國路夼村,村里有個“仙人谷”生態(tài)旅游區(qū),三人就決定進去逛一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下午四點多的時候,林秀民被景區(qū)路邊上一株開著藍紫色小花的植物吸引了目光,于是上前查看,她越看越覺得和自己之前挖的野山參十分相似。

林秀民拿出了包里隨身攜帶的紅絲繩,就現(xiàn)將這株野山參給綁了起來,這是很多挖參人都會舉行的一項儀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傳說山參有靈性,只有綁住了才不會跑,雖然只是傳說,但是這已經(jīng)成為很多專業(yè)挖參人挖參前的一項必備工作。

林秀民綁好紅繩之后,就開始挖,這株“山參”地面上面的花莖有一米多高,將下面的根塊挖出來之后,上面長滿了多個莖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她表示這是一株“雌野山參”,根據(jù)她的判斷,這附近一定還有一株“雄野山參”。

林秀民仔細尋找之后,果然又在不遠處的一棵火炬樹下發(fā)現(xiàn)了另一株“野山參”。

將其挖出之后,她將這兩株“野山參”一起帶回家,稱重之后有近8斤重,這在山參中絕對算得上是重量級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之后林秀民對這兩株“野山參”進行了處理,陰干和脫皮,她表示自己在脫皮的時候不小心碰掉了一小塊,自己吃了之后4天都沒睡覺,也沒感覺到絲毫困意。

很快,林秀民挖到“千年參”的消息就傳播開來,還有一位老板專門上門求購,表示愿意出價2000萬元,但是被林秀民婉拒。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了確定這兩株“千年參”的身份和具體年份,林秀民也將其送去了鑒定機構(gòu),但是卻沒能給出鑒定結(jié)果,甚至對“千年參”表示懷疑。

之后她又將其送去了更加權(quán)威的機構(gòu)等待鑒定,但是鑒定結(jié)果還沒有出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林秀民按照自己的經(jīng)驗判斷,野山參100年分一個頭,而她挖出來的那株“雌野山參”一共有20多個“參頭”,年份至少也有2000年,為此她還打算給這株“千年參”申報世界吉尼斯紀錄。

林秀民口中的“千年參”鑒定結(jié)果還沒有出來,到底是否是野山參也還有待考究,那么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yīng)該如何辨別野山參的真?zhèn)文兀?/stron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野山參·】——?

野山參為五加科人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深山密林的野生環(huán)境中,不依賴人工培育,生長周期極長,數(shù)量稀少。

目前我國天然野山參資源幾乎枯竭,真正野生的個體極為罕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野山參每年只長一個“蘆碗”,根部生長速度極慢,一般至少10年以上才能達到藥用標準,百年以上者更是鳳毛麟角。

“蘆碗”數(shù)量的的多少也是判斷野山參年份的一個重要依據(jù),每年生長周期結(jié)束后,地上莖葉脫落會留下一個蘆碗,蘆碗呈螺旋狀疊加,通常一碗一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由于自然損耗、動物啃食或腐蝕,蘆碗可能不完整,因此,這一方法還需結(jié)合經(jīng)驗判斷。

野山參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朝鮮半島和俄羅斯遠東地區(qū),尤其以中國吉林長白山區(qū)域最為著名。

在這些地區(qū),山高林密、氣候濕潤、晝夜溫差大,正是野山參生長的理想環(huán)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野山參的根形狀多變,通常呈紡錘形或人形,質(zhì)地堅韌,皮色呈黃白或淺褐色,表皮粗糙,有明顯的細小橫紋和褐色斑點,這通常是歲月沉淀留下的痕跡。

它的根頸部位有“蘆頭”,也就是莖部脫落后留下的痕跡,年限越長,蘆頭越多,排列越緊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野山參的須根細長,有時附著珍珠狀突起,稱為“珍珠點”或“金線點”,這被認為是長時間與野生土壤共生的標志,也是一種重要的辨別依據(jù)。

野山參“起參”的時候也需要格外注意,這些根須延展非常廣,挖的時候極需要耐心,有時斷掉一根都是極大的損失,往往年份越久的野山參,它的須根也就越發(fā)達。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春夏季節(jié),野山參會長出一根直立莖稈,頂生掌狀復(fù)葉,一般有3至5枚小葉,邊緣有鋸齒,質(zhì)感柔韌,這時在山林間會比較容易尋找它的蹤跡。

但到了秋季,地上部分會完全枯萎,野外幾乎難以辨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野山參作為中藥材中的瑰寶,不僅因它的藥用價值而受到推崇,更因其生長緩慢、采集困難、資源稀缺而價值倍增。

在市場上也有一些假冒的野山參,人們在購買的時候也一定要注意鑒別,除了觀察野山參具備的一些外形特征之外,最好還要通過正規(guī)渠道購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現(xiàn)在的野山參已經(jīng)極難尋找,人工種植的人參雖然也緩解了一部分市場需求,但是野山參的保護仍然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這些野山參都是十分重要的資源,人們在合理利用的同時也要保護好它們。

參考:

央視網(wǎng)《女醫(yī)生挖出雌雄“千年參” 2000萬也不賣(圖)》,2007-9-6
北京晚報《青島一婦女挖出“千年”野山參 吃后4天無睡意》,2007-9-7
新華網(wǎng)《藥材專家教你選野山參 看清“五形”識“六體”》,2017-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