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美西路熙攘的街角,一家掛著“化隆牛肉面”招牌的小店靜靜佇立了十六年。走進店面,濃郁的牛骨湯香裹挾著西北高原的粗獷氣息撲面而來,老板韓東手持長筷,嫻熟地翻動著面條,動作行云流水。


2007年,韓東帶著他的拉面手藝從遙遠的青海踏上了前往上海的路,彼時的他已在珠三角打拼多年,卻始終難覓歸屬感。騎著自行車穿梭在上海的街巷,行至古美西路時,街角待開發(fā)的商鋪、毗鄰的公園與居民區(qū)的煙火氣讓他心頭一動。這里沒有珠江畔的喧囂,卻多了一份市井的安穩(wěn)。韓東當即決定:要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種下青海化隆拉面的種子。

從1999年習得拉面手藝起,對于韓東而言,開店從來不是簡單的謀生。從選材到制作,他都親力親為,牛肉必選當日鮮貨。十余年的堅守,讓他的面館成了古美居民口中“最接近青海味道”的存在,逐漸贏得了更多食客的青睞。

常有食客捧著面碗追問西北風土,他便如數(shù)家珍:“去茶卡鹽湖要看倒影,塔爾寺的酥油花能開三個月……”幾年間,竟真有顧客循著他的描述踏上青海之旅,歸來時帶著照片與他分享,仿佛完成了一場跨越山河的約定。

2018年,韓東的拉面店逐漸步入正軌。作為少數(shù)民族和街區(qū)商戶,他切身感受到來自古美社區(qū)、街區(qū)黨組織的貼心關(guān)懷。
此后,平陽里街區(qū)志愿服務隊伍里多了一個忙碌的身影,他的生活中又多了一份對社會的責任與奉獻。

開店這些年來,韓東的奉獻精神也感染了身邊的人。他的拉面店成了街區(qū)居民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場所。每當節(jié)日來臨之際,他都會邀請周邊居民和店鋪鄰居一起慶祝,共同感受節(jié)日的喜悅與溫暖。在他的帶動下,街區(qū)內(nèi)的民族團結(jié)氛圍日益濃厚,鄰里之間的關(guān)系也變得更加和諧融洽。


韓東的拉面店不僅僅是一家小店,它更像是一座橋梁,連接著青海與上海、連接著不同民族與文化、連接著過去與未來。某個傍晚,韓東站在灶臺前,望著店里的食客若有所思。分店的計劃已在醞釀,但他始終舍不得離開古美?!斑@里早就是第二個家了?!彼贿呄胫贿厡⒁话咽[花撒入面碗。

十幾年的??完惏⒁叹妥≡趯γ嫘^(qū),總會送來自家腌的酸菜;中醫(yī)教授王叔,常帶著養(yǎng)生茶與韓東探討藥膳與拉面的融合之道;就連隔壁店鋪的小孩考上學校,也不忘端來一碗熱騰騰的餃子——在這方寸天地間,一碗拉面成為連接五湖四海的溫情符號。

這些跨越地域與民族的情誼,在沸騰的面湯里愈發(fā)醇厚。
暮色中的古美西路華燈初上,化隆牛肉面館的玻璃窗蒙著薄薄水霧。當最后一桌客人起身道別,他習慣性望向街口——那里亮著暖黃的燈,如同這座城市給予他的溫度,始終明亮,始終溫暖。
供稿:古軒
編輯:林心怡
初審:陳夢玲(實習)
復審:石思嘉
終審:王婷婷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