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我國,爬沙蟲是苗族、彝族等少數(shù)民族的傳統(tǒng)食療滋補品和保健良藥。據(jù)《云南中草藥》記載,爬沙蟲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腎、抑虛固本、滋補強壯的功效。攀西(攀枝花、西昌)地區(qū)的人們常用它來治療小兒夜尿、老人尿頻。爬沙蟲在祛風濕、跌打損傷、消腫去淤、滋陰壯陽、提高免疫力等方面也有一定療效,眾多藥典名籍對此均有記載。分布于日本和韓國的爬沙蟲,也被稱為“孫太郎蟲”。孫太郎蟲在江戶時期即被當作名貴食品用于進貢,它也是日本有名的民間藥,主要用于治療部分兒科疾病。

通過對爬沙蟲主流品種之一的屬模巨齒蛉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其體內(nèi)常量元素以鈉、鉀、磷含量最高,微量元素以鐵、錳、碘含量最高,且有害元素含量未超出規(guī)定標準的限度。而大量研究表明,藥材中的化學元素可能是其具有某些藥效的關(guān)鍵物質(zhì)基礎(chǔ)。比如,磷是構(gòu)成人體骨質(zhì)、核酸的基本成分,既是肌體內(nèi)代謝過程的儲能和釋能物質(zhì),又是細胞內(nèi)的主要緩沖劑;鉀有助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傳達信息,激活多種酶;等等。這些研究也是爬沙蟲具有某些藥用價值的科學證明。
一項利用水負荷大鼠模型考察爬沙蟲抗利尿作用的實驗表明,爬沙蟲可顯著減少大鼠排尿量,同時可顯著升高大鼠血清中抗利尿激素含量。爬沙蟲抗利尿作用的機制就是通過提升大鼠對血管加壓素2型受體蛋白的表達,促進大鼠抗利尿激素的釋放,使得腎臟集合管上的水通道蛋白2蛋白表達增強,從而增強腎臟集合管的收縮能力,增強腎小管對水的重吸收,起到抗利尿作用。
在我國四川、云南、貴州等地,爬沙蟲可是一道美味佳肴。比如,攀西地區(qū)的民眾食用爬沙蟲的主要方式是油炸:將爬沙蟲洗凈后直接裹面油炸,或者用開水燙過、剝皮后再油炸。還可以將去皮后的爬沙蟲切碎,與雞蛋液混合后爆炒或蒸熟食用。當然,也有人用它來燉湯或泡酒。(文內(nèi)配圖均已獲得圖蟲創(chuàng)意授權(quán))
本文節(jié)選自《百科知識》2025.4B
點擊上圖,“百科知識知道”大擂臺,有問必答,有答必獎!
將好文“分享”給更多人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