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上的事兒可真是一樁接一樁,熱鬧非凡。咱都知道美國在港口問題上鬧得那叫一個歡,垂涎李嘉誠手里的港口,還威脅要用軍事和經濟手段奪回巴拿馬運河相關港口經營權??蓻]想到,澳大利亞也緊隨其后,盯上了中國企業(yè)手中的港口,還對華下了最后通牒,聲稱中企若不出售給澳大利亞人,他們就要強制收回,這事兒可太離譜了!

故事得從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說起。2015 年的時候,澳大利亞北領地政府手頭緊巴巴的,一方面達爾文港的基礎設施老化得不成樣子,急需更新改造,可又沒錢;另一方面,北領地政府還面臨著長期的債務危機,多次向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求助,結果聯邦政府就跟沒聽見似的,一直保持靜默。在這種情況下,北領地政府沒辦法,就想著找個合作伙伴來解決這些難題。正巧,中國嵐橋集團出現了,雙方一拍即合,北領地政府以 99 年 5.06 億澳元的租金,把達爾文港租給了嵐橋集團。這一合作,效果立竿見影,當年北領地政府的債務危機就得到了緩解,港口也開始煥發(fā)生機。

本來大家合作得好好的,相安無事。可誰能想到,這背后突然冒出個攪局的—— 美國。當時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訪問澳大利亞之后,達爾文港的 “安全問題” 就莫名其妙地被拿出來討論,而且還越炒越熱。從那以后,這事兒就像一顆定時炸彈,時不時被人拿出來說事。2021 年,澳大利亞政府對達爾文港進行安全審查,查來查去,啥問題都沒發(fā)現。按道理說,這事兒就該翻篇了吧,可后續(xù)新政府上臺,又發(fā)動了新一輪審查,結果還是啥事沒有。
但澳大利亞政府似乎鐵了心要在這事兒上做文章。尤其是到了今年,眼瞅著5 月份澳大利亞就要迎來大選,澳大利亞兩黨都開始拿達爾文港大做文章。兩黨都宣稱,如果找不到澳大利亞本地租戶,就要強制收回租約。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威脅啊,明擺著就是想趁著大選,拿這事兒來撈政治資本,制造點話題,為自己拉選票。

咱再看看嵐橋集團在達爾文港的投入和貢獻。這10 年來,嵐橋集團那可是沒少下功夫,真金白銀地往港口基礎設施建設上砸錢。根據北領地政府 2022 年發(fā)布的港口發(fā)展報告顯示,嵐橋接手后貨船吞吐量比 2015 年增長了 40%,港口的年到港船舶總噸位從 1600 萬噸增長到 3000 萬噸,實現了翻倍增長,還帶動了周邊倉儲和物流產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大量就業(yè)崗位。可以說,嵐橋集團讓達爾文港從一個破舊落后的港口,變成了澳大利亞北部關鍵的國際貿易樞紐,為當地經濟發(fā)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可澳大利亞政府呢,完全不顧這些事實,不顧契約精神,就想著把港口拿回去。嵐橋集團也不是軟柿子,人家明確表示達爾文港不會出售,租賃協議是“無可撼動的”。畢竟,嵐橋集團在這港口投入了大量心血和資金,對港口未來的發(fā)展也有著長遠規(guī)劃,怎么可能輕易放棄呢?
澳大利亞政府這種強行收回港口的做法,實在是不得人心。澳工商業(yè)聯合會、礦業(yè)巨頭、農業(yè)出口商以及北領地商會等各方都對政府的舉動表示強烈擔憂。大家心里都清楚,嵐橋集團的投資給當地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如果政府執(zhí)意收回港口,會對澳大利亞的國際形象造成負面影響,以后誰還敢來澳大利亞投資?。窟_爾文港的租賃本來就是正常的商業(yè)合作,這些年也沒出現任何安全問題,澳大利亞政府卻非要拿“國家安全” 當借口,背后的真實目的,大家都看得明明白白。

說到底,澳大利亞政府這一系列操作,背后少不了美國的影子。美國一直對達爾文港虎視眈眈,因為它距離美軍在澳大利亞的軍事基地不遠。美國出于自身戰(zhàn)略考慮,不斷給澳大利亞施壓,讓澳大利亞對中國企業(yè)下手。澳大利亞呢,為了迎合美國,不惜犧牲自己的信譽和經濟利益,甘愿充當美國的“馬前卒”??蛇@種做法真的明智嗎?中國已經連續(xù) 13 年成為澳大利亞最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在 2023 年達到 2870 億澳元,一旦因為這事兒破壞了中澳關系,澳大利亞的經濟肯定會受到重創(chuàng)。
澳大利亞如果繼續(xù)堅持強制收回港口,必然會遭到中國企業(yè)的堅決反對,損害澳大利亞自身利益;與中國企業(yè)好好協商,也許還能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維護中澳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
澳大利亞政府該好好想想了,是要一時的政治利益,還是要長遠的經濟發(fā)展和良好的國際聲譽?希望澳大利亞能做出正確的選擇,不要讓錯誤的決策,給兩國關系和自身發(fā)展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這達爾文港的鬧劇,最終會如何收場。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