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王與小李南北隔田相鄰而居,雙方分別在其宅前與屋后安裝了攝像頭,為此還鬧到了法院。記者4月14日了解到,南通市海門法院包場法庭通過巡回審判方式,高效調解了這起安裝攝像頭侵犯隱私權糾紛。
(4月15日《江海晚報》)
在當今數(shù)字化時代,攝像頭作為保障安全、記錄信息的工具,被廣泛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然而,隨著攝像頭的普及,一些諸如宅前屋后隨意安裝攝像頭的問題也隨之凸顯,引發(fā)了諸多關于隱私權的爭議。
在審理過程中,老王認為小李屋后安裝的360度攝像頭能直接拍攝到自家,嚴重影響了自家的正常生活,要求拆除。而小李則表示,老王在宅前安裝的攝像頭同樣能拍攝到自家后屋。雙方的訴求看似都有道理,實則都忽視了在安裝攝像頭時對他人的影響。
隱私權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每個人都享有對自己的私人生活安寧和私人信息不被他人非法知悉、搜集、利用和公開的權利。宅前屋后的區(qū)域,并非完全的公共空間,其中也包含了個人的生活隱私。攝像頭作為一種具有拍攝和記錄功能的設備,在使用時必須遵循一定的規(guī)范和準則,不能隨意侵犯他人的隱私。
國務院公布的《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tǒng)管理條例》已于2025年4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明確了監(jiān)控攝像頭的安裝要求,能有效平衡公共安全與個人隱私之間的利益沖突。公民不論是在農(nóng)村宅前屋后還是小區(qū)入戶門區(qū)域,安裝的攝像頭不能采集到鄰居的出行、訪客、生活等信息,要嚴格控制拍攝角度與范圍,避免侵犯他人隱私,影響鄰里關系。
這起案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時,也要時刻關注他人的權益。在安裝攝像頭時,不能僅僅考慮到自身的安全需求,而忽視了對他人隱私的保護。尤其是對于安裝在宅前屋后等可能涉及他人隱私區(qū)域的攝像頭,更應該謹慎為之。
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攝像頭安裝的管理和規(guī)范。一方面,要制定明確的安裝標準和使用規(guī)范,告知居民在安裝攝像頭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另一方面,要加強對違規(guī)安裝行為的監(jiān)督和處罰力度,確保攝像頭的使用在合法合理的范圍內(nèi)。
對于普通民眾而言,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增強自身的法律意識和隱私保護意識。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的隱私受到侵犯,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宅前屋后的攝像頭,不能“亂探頭”。只有每個人都尊重他人的隱私權,相關部門加強管理,我們才能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構建一個更加和諧、安全的社會環(huán)境。宅前屋后的攝像頭,不能是“窺探隱私的眼睛”!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