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24“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確定的100位候選人名單面向社會公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傘制作技藝(油紙傘制作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畢六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彝族刺繡(涼山彝族刺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阿西巫之莫、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羌繡傳統(tǒng)刺繡工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陳云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川劇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陳智林名列其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畢六福

分水油紙傘起源于明末清初,歷史悠久、技藝古樸、造型美觀,傘制作技藝(油紙傘制作技藝)于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畢六福是該項目唯一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畢六福對油紙傘制作技藝的傳承問題非常重視,他曾在傳承教學片的拍攝過程中對孫子、孫女說道,“油紙傘制作技藝是祖輩傳下來的‘吃飯手藝’,我現(xiàn)在傳給你們,你們也要后繼有人,不可讓這項傳承數(shù)百年的技藝失傳斷絕?!?/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阿西巫之莫

湛藍的天空、清澈的碧水、五彩的云霞、緋紅的索瑪花……在大涼山,五彩斑斕是這片土地的顏色,而彝繡,則是將涼山顏色鐫刻記錄的最直接方式。

索瑪花,象征著純潔和美麗,是彝族服飾上最常見的元素。當?shù)厝顺S盟鳜敾?,形容美麗而堅韌的彝族女性。

半世紀的時光,一朵朵索瑪花開始在彝族女性的裙擺上出現(xiàn),阿西巫之莫也用自己的技藝,“繡”出了一朵又一朵“索瑪花”。如今,阿西巫之莫共培訓了4000余人掌握彝繡技能,帶出了阿布阿支莫、阿布巫淋等6個徒弟,他們的彝繡作品也在各大服裝周出現(xiàn),彝繡,逐漸在世人眼中綻放光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陳云珍

在外婆、母親手把手的調教下,心靈手巧的陳云珍從小就學會了羌繡,長大后成了遠近聞名的羌繡能手。一次偶然的機會,游客無意中看到陳云珍的繡品,贊賞不已,主動表示愿意掏錢購買。第一次知道羌繡可以賣錢,陳云珍驚喜不已,于是萌生了通過這門傳統(tǒng)手藝增收致富的念頭。

2008年6月7日,羌族刺繡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集繪、剪、裁、織、繡等技能于一身的陳云珍在2012年被評為省級羌繡傳承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陳智林

川劇是一門表演藝術,要保護和傳承,最好的方式便是推出觀眾喜聞樂見的優(yōu)秀作品。這些年來,陳智林一直在舞臺上辛勤耕耘,先后成功塑造了秀才孟登科、名優(yōu)易膽大、縣令紀大奎等膾炙人口的川劇經典舞臺藝術形象。組織創(chuàng)排并主演的川劇《巴山秀才》《易膽大》《草鞋縣令》,先后榮獲中國戲劇節(jié)優(yōu)秀表演獎、國家文華表演獎、全國“五個一工程”優(yōu)秀戲劇獎。陳智林還積極參與巴蜀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外交流傳播,讓川劇藝術在世界舞臺綻放光彩。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王靜宇 圖據(jù)四川非遺 編輯 曾雪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