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高馗元:足尖為筆寫華年

包頭日報記者 梁晶晶

“1,2,3,4……”在明快的音樂節(jié)拍中,高馗元正為成人班學員傳授筷子舞的技巧。這已經是他周日下午的第二堂課了,而在這之前,他剛剛給孩子們上完蒙古舞課。每逢周末,便是高馗元最為忙碌之時,課程從早到晚排得滿滿當當。不少學員都是因為觀看了2025年包頭春晚的《AI包頭“潮”新年》這一節(jié)目,對高馗元留下深刻印象,繼而慕名前來,向他拜師學藝。

高馗元是內蒙古中青未來教育培訓(集團)有限公司舞蹈藝術團教師。出生在內蒙古的高馗元,自幼就被草原文化的醇厚氣息緊緊包裹,蒙古舞自然成了他接觸最多的舞種。悠揚的馬頭琴旋律、豪邁奔放的動作姿態(tài),早已深深印刻在他的腦海里,成為他靈魂的一部分。在他4歲半時,就開始學習舞蹈;11歲時,進入專業(yè)舞蹈學校深造。求學期間,他也曾前往廣州、北京的舞蹈院校交流學習,但在填報大學志愿時,他毅然選擇了內蒙古藝術學院。高馗元說:“內蒙古藝術學院在蒙古舞教學方面獨具特色,聲名遠揚,是我夢寐以求的求學殿堂,我篤定要在這里繼續(xù)深造?!比缢福忌狭死硐氲脑盒?,成為一名專業(yè)的舞者。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高馗元蒙古舞舞姿。

從內蒙古藝術學院畢業(yè)后,高馗元以舞蹈演員身份在舞臺上活躍了三年。然而,懷著讓更多孩子領略蒙古舞魅力的熱忱,他毅然轉身成為一名舞蹈教師,立志將這門民族藝術薪火相傳。

轉型之路遠比想象中艱難。高馗元向記者坦言:“從前只需專注舞技,如今既要與孩子們建立默契,又得與家長深度溝通,這對我是全新挑戰(zhàn)。”作為一名90后,他主動突破舒適區(qū)——從前靦腆寡言的他,通過反復練習溝通技巧,逐漸摸索出與不同群體對話的門道。如今的他,不僅能用靈動的舞步點燃課堂,更成為孩子們口中親切的“孩子王”,讓蒙古舞的火種在歡聲笑語中悄然傳遞。

“舞蹈從不是女孩的專屬,男孩同樣能在躍動中綻放光芒。”在高馗元的舞蹈班里,兩名少年成了“蒙古舞新力量”。13歲的李安航來自青山區(qū)哈達道小學,跟隨高老師學舞已有三年?!案呃蠋熆偸窍戎v舞蹈背后的故事,讓我們知道每一個動作在表達什么。”少年眼里閃著光,指尖不自覺劃出抖肩的弧度。

另一位學員趙翊尊同樣是男孩,因2025年包頭春晚《AI包頭“潮”新年》節(jié)目慕名而來。母親何恩瑪笑著補充:“孩子看完演出就吵著要學,我們打聽到高老師,果然名不虛傳——他能一眼看出孩子的短板,手把手調整動作?!?/p>

望著練功房里躍動的小小身影,高馗元目光溫柔:“我打心底喜歡孩子,每一堂課都像在編織童年的舞蹈夢。看著他們踮腳揮臂的模樣,仿佛照見了自己年幼時學舞的場景。這份傳承的滿足感,是舞臺燈光換不來的?!?/p>

教室里躍動的身影不止孩童。50多歲的張女士踩著鼓點學起筷子舞,她爽朗地笑道:“總聽人夸小高老師教得好,我這把年紀也來圓個夢。咱內蒙古人不會跳蒙古舞,心里總像缺了塊拼圖?!睆奈湛晔謩莸今R步重心,高馗元不厭其煩地示范,這份細致與專業(yè),讓學員們笑稱他是“把蒙古舞揉進骨子里”的好老師。

高馗元目光堅定,“蒙古舞,既有駿馬奔騰般的豪邁,又藏著溪水繞原的柔韻。我想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只要心懷熱愛,每個人都能在舞步里觸摸草原的遼闊。希望更多人因一支舞愛上內蒙古文化?!?/p>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包頭日報